三十九天西部大环线(16)离新入青
在接下来的二天里,我们二百五西游队要沿着G315一直往东,从民丰经且末到若羌,然后出新疆进青海,到达茫崖市。
不过,我们要先离开G315国道,沿着G216沙漠公路往北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去看看古老的遗迹和沙漠中的村庄。
行驶在公路上,首先看到了通往西藏改则县的指路牌,如果沿着所指出的方向,就将驶入所谓的“新藏第二线”。也是这条即将正式通车的公路,将使得民丰成为东西向G315与南北向G216交汇的十字路口,热闹起来。
而我们即将开上的G216国道,可以从民丰往北去轮台,将南北贯穿塔里木盆地。这条公路,也是第一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漠公路。
沙漠公路
从G315左转,开上G216塔里木沙漠公路。这条于95年建成的首条流动沙漠公路,全长522公里,使得从前要绕行塔里木盆地的行程被大大的缩短,也使得开采盆地里的油田成为可能。
如今,行驶在这条沙漠公路上的除了汽车之外,还增添了不畏挑战的骑行者。我们一路走来,在G317川藏路上、G219新藏线上和G315南疆戈壁上都看见过骑行人的身影,今天在G216沙漠公路上,再一次的见到。挥手致敬。
路旁,出现了浩渺无垠的沙丘。无数的金黄凸凹,如同突然被固化的波澜海面,一望无际。
可是,公路也突然进入到一段路面完全破碎的路段,车子在抖晃中慢速前行。心中不禁忐忑,要是全程皆是这样的路面,那今天就要耗费远超出预定的时间了。
还算好,这样的被大货碾压破碎的路段,在约30公里后结束,又回到了平整的笔直路段。
公路旁,沙丘也出现了颇为高大的堆积。风力的吹拂,将粒粒细沙搬运堆塑,形成塔克拉玛干一波波海浪般移动的沙漠。
贯穿沙漠的公路,就要在如此的状态中正常通行。为了阻挡沙丘对于公路的覆盖侵占,公路旁可以看见宽达几十米的阻止固定流沙的“草方格”,但是也看见了已经碾压住“草方格”延伸到公路边的巨大沙丘。
面对浩渺的沙漠,护路的举措又借助到绿色的灌木丛,两列茂盛的绿色屏障,伴随着公路在沙海中延伸。
在缺水的沙漠中,要想让这护路屏障保持绿色,便有了每隔几公里就出现的养护工人小屋。这里有深达百米的水井,这里有延伸到树根的滴灌,这里也成为了绿色养护的生活居所。
大麻扎?尼雅?精绝?
我们开进沙漠公路,除了想看看大沙漠的浩瀚,也是为了探访沙海中的遗迹。在民丰县城以北约90公里处,有一个大麻扎(又叫伊玛目·加帕·沙迪克麻扎),据说埋葬着公元11世纪来自阿拉伯的传教士伊玛目·加帕·沙迪克。
据介绍,大麻扎在喀帕克阿斯干村以北5公里处,是一幢木结构房屋,里面有一座坟墓,高5.3米,建筑面积达200多平方米,原始建筑的年代尚无确切考证。麻扎东边是尼雅河的断流处,有茂密的胡杨、红柳等植物。从这里继续向沙漠深处行驶28公里,便是尼雅古城。
在公路旁立起的路牌上,首先看到了“尼雅遗址”。不过,以我们的这辆RAV4城市型SUV,是根本不可能单车前往这“尼雅遗址”的,估计能达到大麻扎就很好了。
因为,在这可以流动的沙海中,虽然据说有路可以到达大麻扎,可是宽度仅有几米的通往沙漠的乡道,却是极易被流沙覆盖的。
不过,就在我们即将到达沙漠里的喀帕克阿斯干村之前,一座模仿巨大枯树干的门楼立在公路上,上面写着“精绝古城”。
有些懵,前面到底是大麻扎还是尼雅遗址还是精绝古城?
不过,在还没有理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已经被呵斥停车了,禁止入内,无法沟通。
只好调转车头离开,不过也想清楚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喀帕克阿斯干村以北5公里是有路的大麻扎,大麻扎以北28公里是无路的尼雅遗址,而尼雅遗址就是古西域三十六国中的精绝古城,由于精绝古城地处尼雅河边而被探险家斯坦因命名为“尼雅”。
而历来禁止游人进入的尼雅遗址被冠于上更大的精绝古城的名号,同时将范围扩展到了进入喀帕克阿斯干村的路口。
沙漠第一村
回到G216沙漠公路后,再往北行驶约38公里后,左转就可以到达亚通古孜村。从昆仑山雪岭冰川融化后的流水,形成了往北流淌的亚通古孜河。这条流进沙漠里的水流,也形成了河岸两侧的绿洲。
在亚通古孜河较为宽阔的河床上,大部分都是淤泥和沙滩,只有狭窄的一股混黄流水,在缓慢的流淌。
虽然看上去很不起眼的亚通古孜河,却养育了沙漠深处的村庄。亚通古孜村也成为了所谓的“沙漠第一村”。
通过村子的检查站后,植被开始丰富起来,出现了大片的绿洲。
路旁还有不时出现的胡杨,那粗壮的树干也表示着它所经历过的天长地久。
如今的亚通古孜村已经有了网格化的街道,以及道路旁整齐的房屋,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样,与其它的村庄也相差不多,可是与想象中的“沙漠第一村”大相径庭。
总算看到离开街道较远的一座房屋,便开过去看看,希望能与主人说上几句话,多少了解一点情况。
不过,这座房屋与街道边的人家一样,没人在家寂静无声,只有一方铺在沙地上的地毯,可以想象出有人坐在上面的模样。
到若羌
下午17时到了若羌,先去捅核酸,做好进入青海的准备。接着找住处,没想到若羌居然不同于我们这次所到过的新疆其它城市,宾馆居然紧俏。可能这若羌是从青海来新疆的必经之处和必停留之地,众多的自驾者们从若羌或者往西去和田或者北上去库尔勒。
住下后,再次来到若羌博物馆,参观古人留下的蕴含诸多信息的碎片。
当然了,“楼兰美女”是最受到关注的,这具其实出土于小河墓葬的欧罗巴人种女性,穿越了三千八百年的岁月。
无论古时还是当下,最平凡的愿望其实很早就有,“大小平安”就是百姓们的普世价值。
离开新疆
在若羌一夜之后,开车沿G315往东离开新疆。天气不好,上空阴霾,四野萧瑟,风扬沙尘,将远方的景物变得模糊。
车行往东,进入到阿尔金山区。阿尔金山西接昆仑山东连祁连山,成为了贯穿在新疆、青海、甘肃省界线上的山脉。
出了阿尔金山,过了伊吞布拉克检查站,便结束了在新疆的七天旅程,进入到青海。
到了茫崖
进入青海,来到了苍莽戈壁之中。公路的两侧,山脉退居远方,大地铺开万顷的平坦。
来到了茫崖市,这是我第四次来了。只有老毕是第一次前来,于是陪他去附近的盐场看看。
如今的一方方盐场盐池,由于能够呈现多种的绿蓝变换,便被冠以珍贵玉石的美誉,有了“翡翠湖”的旅游名称,吸引来一辆辆的自驾车。
不过,在我们到来时正逢风大,翡翠的表面不再光滑,掀起了阵阵的波浪。
可是,追求美的极致,便会顾不得冷风阵阵,便会不畏惧冷水浸脚,而是更希望在镜头和无人机的注视中展现红裙与身形。
与老毕在翡翠湖转了一圈后,便返回茫崖。在车窗的前方,铺展开一列洁白的云层。突然,联想起了西藏的雪山。那段极高地理的旅行,才过去了七天,怎么却觉得相隔已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