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天西部大环线(10)阿里中线

标签:
旅行自驾当惹雍错古象雄遗址扎日南木措 |
三十九天西部大环线(10)阿里中线
我们二百五西游队在走过沿着G317的“大北线”之后,接下来我们就是要走这“阿里中线”文部南村到措勤的一段,然后再从措勤往南,开上G219的“阿里南线”。
文部南村

不过,就在并不能浇灌土壤的湖水边,却有一片片小块的农田,以高原罕见的翠绿植物伴随着湛蓝湖水。
这是由于当惹雍错的小气候所赐,使得这片海拔4600多米的湖区竟然可以种植青稞和蔬菜,也使得古象雄文明和雍仲苯教能在此萌发壮大,流传着文部南村的生活。

这里田地的灌溉,全靠山泉沿着渠道汩汩流下,浇注着村外一块又一块的耕地。如今的藏族人家,除了传统的农具,还有拖拉机和塑料棚屋等更科学的的耕作方式,可以用在这片上天恩赐的200多亩农田中。

在纪录片《第三极》的“一方热土”一集中,便讲述了文部南村独特的农耕传统,有兴趣的不妨看看。

古象雄
象雄王国是吐蕃之前在西藏高原雄霸一方的部落国家,而雍仲本教便是古象雄的原始宗教。今天藏族人的习俗和生活方式,有许多也是象雄时代留传下来的,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插风马旗、插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等,都有苯教流传的影子。
在有关介绍中,苯教的穹宗位于文部南村南15公里处,沿着当惹雍错东岸的土路即可到达。



前方就是一座凸起的石头山岭。据介绍,那就是当惹穹宗,按照苯教文献的记载,是1000余年前古象雄王国“四城五堡”的城堡之一。

车子开上高岗,回首再看看当惹雍错,更有一番深远的意味。在苯教的心目中,即使与藏传佛教三大神湖相比,这远在藏北腹地的当惹雍错也是拥有更高地位的宗教神湖。
就从大自然的角度来看,当惹雍错不但是西藏第四大湖,还是仅次于长白山天池的中国最深湖泊。

高岗上隆起了一处石拱门,形似“穹”,被认为是大鹏金翅鸟,为象雄文化“狮虎穹龙”四行的象征之一。

在传说中,象雄的末代国王曾定都于此。但在此看不到任何的城阙遗址,只有一些似乎有点人工的痕迹,让人能够稍稍联系到其扑朔迷离的象雄史上。

在“古象雄遗址”的指示牌下,最显眼的便是漫山遍野的经幡,用五彩斑斓陪伴着圣湖。




如果从这里继续往南,据介绍还可以沿着湖边陡峭坡地上的土路行驶到当惹雍错的南端达果乡,甚至绕湖一周,顺路看到玉彭寺、斯西寺、达果雪山。
可就算老毕拥有丰富的驾车经验,我们却并不拥有一辆越野车,所以在评估现存的车况和技术后,还是放弃了这样的最后可以吹牛的经历。
中线寻路









在气味的刺激下,我们也开始了“屌丝”野炊——自热饭。



扎日南木措
作为西藏第三大水域面积的扎日南木措,由于距离主要公路干线较远,便铸成了最容易错过的大“错”。

在历史上,扎日南木措拥有比今天还要大出2到3倍的面积。可是在沧海桑田之后,湖面高度已下降了百米之多,在卫星地图上便能看出那一条条的湖水退缩留痕。
不过,对于不惧“一错再错”的自驾者来说,“阿里中线”的扎日南木措却是成为了途中不可错过的亮点。

在湖水北岸的中部,隆起了一座约300米高的木若峰。开车上去,便有栈道可以登到顶部的观景台,放眼望去是满眼的壮阔。远方的雪峰一线洁白,眼下的湖水分成了深浅各异的蓝色,大地的土黄色则围绕出婀娜的曲线之美。




在藏语中,“措勤”的意思就是“大湖”。
在几年之前,措勤还处于很少有游客的状态,接待设施很少,住宿一夜居然要500多元。可如今作为“阿里中线”与即将开通的“新藏二线”G216上的关键节点,现在的措勤已经好了很多。
人生最高







也就是说,如果你并不登山,这里就是你能够达到的人生最高点。

不过,我们并不满足于这5566米,还挣扎着跳了起来,将自己的人生最高点又增添了1米——5567米。

达格架喷泉

在这片海拔5080米的高原上,地下的高温压力将热水喷发,在激起出一人过高的水柱之外,还将热力变成飘摇的雾气。




从达格架喷泉继续往南20公里,就开上了G219国道。在此右转往西前去萨嘎,接下来就是经典的阿里西线和新藏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