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天西部大环线(9)错了又错
二百五西游队进入西藏以来,经过了昌都海拔3300米、丁青海拔3850米、比如海拔3930米,直到当雄海拔4300米,海拔天天都在增高,可是我们的血氧却在天天的下降。
到达当雄之后,终于有人出现了血氧在80%以下的状况。按照常规,这可是需要进医院吸氧的。我们紧张起来,让低血氧者早早休息,其余人召开紧急会议,做出了修改路线的预备应急设想。
可是没有想到,第二天的一早,他的血氧又神奇的回到了90%以上,活力再现。于是,继续按照原定路线走。
接下来的两天里,我们预定要穿越藏北高原,沿着羌塘盆地的南缘一路往西。沿途将经过大大小小的许多湖泊。
首先,便是要去那往往被列入“人生必X”的纳木错。
纳木错
在我的人生中,这纳木错已经去过两次了,脐橙也去过了一次。于是让老毕老羊去体验他们的初次,我们安卧等待他们游玩后回来。
然后,再从当雄沿着S206省道往北,经过纳木错景区的大门。
经过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游客们扎堆在那块刻有“那根拉”字样的大石头旁排队打卡。
越过那根拉山口之后,纳木错的湛蓝色便从黄绿相间的山峦中浮现。
我们沿着纳木错东北一角的湖边公路前行,可以清晰的看见纳木错的扎西半岛和念青唐古拉峰,蓝色湖水土黄半岛洁白雪峰三层叠加。
有在湖边兜售骑马驰骋游玩的牧民,可我们更愿意沿着车辙印直接开到湖边。
于是,马儿乐得放松吃草,牧民也可以躺平晒晒太阳。
去班戈
公路再次盘旋到4890米的山口,回首再一次看看纳木错。
越过山口,前方有一片不算大的水面,那是错龙确,是个名称最后没有“错”的湖泊。
驶入平坦的湖边草场,公路也变得笔直向前,新铺筑不久的S206省道路况很好。
在到达班戈之前,途经巴木错的西侧。据介绍,巴木措又为布喀池,意思是勇士湖,位于班戈县城东南,4550米的巴木错与4730米的纳木措形成了高低错落的姐妹湖。巴木错为咸水湖,湖水主要靠地表径流补给,湖中有高原裸鲤,湖畔是天然牧场。

在距离班戈约20公里时,前方出现了G317国道,我们又回到了这条东西横贯西藏北部的主要干道上。

来到班戈县城,上一次还是在09年来过这里。

一错再错
第二天的一早8:00,就离开了班戈。足足迟了2个时区的班戈,刚刚升起的太阳在地面上拖出长长的黑影。
从班戈往西去尼玛的路上,要经过班戈错、色林错、雅根错、错鄂、恰规错、昊如错和达则错。
恐怕有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在作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居然有多达1500个湖泊。
这些面积有大有小颜色有深有浅的湖泊,它们纵横交错、错落有致、高低错落、错综变化、错综复杂,似乎来到了一个大错特错的“错”世界。
G317国道,就从这些一错再错、接连出错、错上加错、错了又错、错不可当的湖泊间穿过。
途中,会遇到往右的岔路,通往羌塘高原深处的双湖县。09年曾经想从那里去普若岗日冰原,结果遭遇到不允许进入的当头一棒。
在这些一错再错的水面旁,有徜徉着的水禽。
有埋头啃嚼稀疏小草的藏羚羊。
路旁常见藏野驴的踪影,可是没有09年时常看见的聚集大群,倒常是三三两两几只,在开阔的荒原上显得很是孤单。
也许是G317全程的改善,让更多的车辆涌入这片地域,使得野生动物受到了干扰。它们开始化整为零,变成稀稀拉拉的轮流出场。
反而被养育的家畜开始成群的涌现,占据了草场,走上了公路,依仗着人势,横冲直撞。
虽然牛羊群增多,可这一带的大部分,还仍然处于无人区的状态,在黑色的公路旁,依然荒凉原始。
在全程中,大约要在行驶几十上百公里之后,才会有偶尔出现的村落,如同空降般的铺开在公路旁。
当惹雍错
当G317经过尼玛县城,再行驶3公里后,便左转开上通往当惹雍错的S205省道。沿着S205行驶不远,路旁出现了一具从坡地上突兀升起的巨石。在这一带还是只有车辙印路的时间里,这块巨石由于其形象,被走大北线的旅行者称为“史努比”。
在那时的旅行中,每当看到了这“史努比”时,就知道前往文部南村的路没有走错。
从尼玛开出来约80公里时,当穹错出现了。
座落在当穹错东岸的文部北村,便在这看上去很是荒凉的内陆湖边,守着湖岸旁一片片冒着绿色的田地,度过了村落的数百上千年。
公路继续向南延伸,来到一片更大阔大的水面。苯教的神湖——当惹雍错,用宝石般的纯净蓝色来迎接。
湖水的南方,冒出了带着一线洁白的雪峰。藏区原始宗教的神圣,却被这片高原蓝水所深藏。
一座大门楼,横跨过通往文部南村的公路,醒目的“当惹雍错-中象雄文化旅游景区”赫然醒目。
想不到,这里也成为了很有文化的景区。
文部南村
的确,现在的文部南村,已经成为沿着G317自驾者“人生必去”的地点之一,同时也是“阿里北线”与“阿里中线” 的交会处。
虽然,粉白墙壁和五彩经幡依然是文部南村的传统样式,可是日益增多的自驾旅行者却在改变着这个古老的村落。
我在09年来时,这里只有一处可以住宿的大通铺。可现在已经有多家甚至带有标间的民宿了。
我们住在“安徽人家”,来自安徽预备扎根在此的主人,将藏区的风格与安徽的精明相结合,迎来了一辆又一辆的风尘仆仆车。
不过,在文部南村的住宿费用,也成为了本次旅行中的天花板。
住下后,傍晚时分到湖边走走。斜阳下,无论是平静的湖水,还是宁静的村庄,都在天水一色的深蓝之中。
虽然,外来车辆的轰响与旅行者的声音,会喧闹在村落里。可是,在更多的时间里,文部南村还是被宁静与平和所笼罩,只有偶尔出现的身影,慢悠悠的游动在当惹雍错的东岸旁。
晚餐,我们带来的自嗨锅与快餐面等速食品登场,浓烈的口味与滚烫的食品,驱散了被屋顶隔开的神湖神秘夜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