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2022-09-23 22:57:55)
标签:

旅行

自驾

北镇

朝阳

辽塔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今天,我们先往东去北镇市,再往西到朝阳市,完成在辽西兜转的一圈。从义县去北镇,要翻越几座山,G230国道在山区里拐来拐去的前行。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在翻越一座山的最高处时,路旁有可以停车的空地,一长溜的山货排开,几位老妇女围上来推销山里的水果和干货。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前方的山形,突然变得跌宕起伏,风景好了起来,很有景区的模样,似乎靠近了五镇之一的医巫闾山。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北镇庙

中国有名气很大五岳,人所皆知。可是中国还有个五镇,是五座很不为人所知的小山,为山东东镇沂山、浙江绍兴南镇会稽山、陕西宝鸡西镇吴山,辽宁北镇医巫闾山、山西中镇霍山。这五镇,作为五岳的附属配套产品,也曾经得到过帝王的尊崇。

比如,我们要去的北镇市,就是由于附近的北镇医巫闾山而得名。不过,我们并没有去名气更大的旅游景点医巫闾山,而是来到了北镇庙(国3)。

这北镇庙既是医巫闾山的山神庙,也是全国五大镇山中保存最完整的镇山庙。据称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初称医巫闾山神祠,到了金代改称为广宁神祠,在元代将神祠扩建后改称广宁王神祠。现在的建筑为元末被毁后于明洪武三年重建,从那时改称为北镇庙

咧着大嘴萌得像宠物狗的石狮子,很有见惯了大世面的神态。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北镇庙建在山坡地上,中轴线上依次为石牌坊、山门、神马殿、钟鼓楼、御香殿、大殿、更衣殿、内香殿、寝宫等建筑,由南往北由低到高的依次展开。

       毕竟有了皇家的祭祀,北镇庙的建筑体系也有了皇家的气势,规整有序端庄威风。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除了这些皇家气派的建筑,庙内保存的元明清碑刻也很多,御香殿前的左右各有两排,大殿旁的两侧也各立着一排,总计共有56块石碑。

其中最早的一块,是元朝大德二年的。就在这一年,医巫闾山被加封进阶为贞德广宁王。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也许由于满清发达于关外,所以清帝便格外的看中北镇。乾隆每次出关东巡,都要来此祭拜北镇医巫闾山山神,并且每次都要写很文艺的诗作留念,这些洋洋洒洒的御笔诗文还变成为一座座御碑,树立在御香殿前。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北镇庙的大殿里,有满墙的明代壁画,为32位文武官员形象的人物。曾经被认为是天界32星宿之神像。可是现在均摆放了牌位,上面标明为大明朝的开国元勋之人物。

       细细的看了一遍,很亲切的发现了俺们南京人很熟悉的胡大海、徐达、李文忠和汤和(从左到右)四人,没有想到这帮家伙居然傲然挺立在此几百年,其风采可是蓝鲸人从来没有见识到的。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此地毕竟为北镇,除了历史悠久还有文化昌盛,大殿一侧的碑廊里,满是摆放了各种古今新旧真假文物的摊子。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崇兴寺双塔

在北镇市的东北角上,远远的就可以看见两座高塔的顶端。在那里有座明清年代的崇兴寺,那寺院倒是一般,而寺院内的两座辽塔(国3)却极其的夺目。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崇兴寺双塔东西对峙,均为砖砌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式佛塔,东塔高43.85米,西塔高42.63米,两塔相距43米。两塔型制、结构几乎完全一样,但是在细节上各有差异。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双塔的塔基分为二层,下层为须弥座,其束腰处有壶门,门中有卧狮。上层有勾栏平座和束腰,束腰开壶门,壶门内浮雕有佛像、菩萨、伎乐人等等,各种类型丰富多样。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在塔基的上部,为仰瓣莲花座。在八面的塔身上,龛内端坐佛像,两侧立着胁侍,在华盖上方是左右二飞天,另有四面铜镜嵌在中间华盖的四方。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除了塔身的佛像,在塔基两层上的较小浮雕其实更有意思。细细看去,古时的许多场景就被定格在眼前。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毕竟是青砖上的雕刻,很是易于破损,许多的细节被岁月带走,留下缺损的空白给观者去遐想。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这两座相对的双塔,气势非凡,可是想拍照却很不容易。寺院的场地太局促,一直后退到围墙边也无法拍出前后对比的完整双塔。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据说,我国的佛寺采取双塔并立布局,早在五代时期就有(灵隐寺双塔)。但是眼前的崇兴寺双塔,虽然建成时间稍迟百年,但是体量更大造型更典雅装饰更多样,成为了辽塔中的精品。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广宁城

古时的广宁城(国6),即现在的北镇城。古城始建于辽代,金元时置广宁府,明代置广宁卫,成为九边重镇之一,有总兵戍守。后清代在此设置广宁县,到了民国后改名为北镇。

古城已经延续千年,可是如今北镇市里的广宁城遗迹,只剩下三百多米的一段城墙,以及位于现在城市中心的原明代城墙南城门。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过去的南城门,已经处于扩张城市的中心地段,成为了近代城市的鼓楼。这座城楼整体砖砌,长24米、宽20米、高8米,楼台上有女墙。其上的两层楼阁有民国十八年书写的“幽州重镇”、“冀北严疆”两块牌匾。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在鼓楼之南,有明神宗万历八年建立的表彰辽东总兵李成梁功绩的石坊,石坊全部采用暗紫色沉积砂岩建造,为三间四柱五楼单檐庑殿顶仿木结构牌坊,高9.25米,宽13.1米,翘檐、通枋、栏板、斗拱等俱全,柱脚前后各有石狮两对,抱鼓石两对,外侧各有石兽一只。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这座牌坊的石雕甚是精致,有人物、花卉、鲤鱼跳龙门、一品当朝、二龙戏珠、三羊开泰、四龙、五鹿、海马朝云、犀牛望月、喜禄长寿封候等喜庆的大吉大利内容。

在坊额有竖刻的“世爵”二字,横额则刻有“天朝浩券”及“镇守辽东总兵官兼太子太保宁远伯李成梁”字样,下刻“万历八年十月吉日立”。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离开北镇,接下来要去西北方向的朝阳市。在原先的计划中,我们应该到达中国大陆部分的最东端(黑瞎子岛东极塔旁)和最北端(黑龙江上的乌苏里滩),也就是去中国的东极和北极。但是,这个计划泡汤了,我们也只能在从北镇市前往朝阳市的途中,经过我们本次行程的最东端和最北端了。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接云寺塔

       在朝阳市的城南,隆起了一座风光秀美的山峦,当地美誉为“凤凰山”。这座山上有寺院三座,分别为华严寺、云接寺和延寿寺。当地人按照其在山上的位置,将其分别俗称为上寺、中寺和下寺。

    我们前往的目的并不是礼佛,而是要去中寺看一座辽塔。不耐烦爬山,便10/人乘坐景区车上山,省去了长度4公里登高250米的体能耗费。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乘坐景区车来到了下寺延寿寺,这里有一座金光灿灿的佛舍利殿,而后面更为高大的才是我们要去的云接寺塔(国6)。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在辽西的佛塔中,云接寺塔算是位置很高的一座,地处山脊线上,两侧风光无限,再加上不时会有云雾飘浮衬托,更显得仙气十足佛国一般。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云接寺塔为方形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高37米。分为塔座、塔身、塔檐、塔顶四个部分。塔座为须弥式,南有劵门,其余三面各有一个壶门,壶门内雕有佛和菩萨,两侧配有伎乐人,四角有力士。其上有仰覆莲承托塔身。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我们到来时,正逢云接寺举办“蟠桃大会”,院子里一排排的桌子上,摆满了各式供品,最多的就是那一枚枚硕大的鲜桃。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据介绍,在辽代的礼佛鼎盛时期里,这凤凰山上曾有三塔四寺,可是那凌霄塔、大宝塔与天庆寺均已消失,只剩下眼前的这座巍峨云接寺塔。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由于塔身只是四面,所以每面宽阔了许多,也可以安排进更多的浮雕。在正中雕一尊坐佛,端坐于莲花宝座之上,坐佛两侧各有一尊胁侍,头戴冠冕,身披璎珞,神态恭敬,胁侍旁还有浮雕的佛塔一座。而坐佛上方的华盖两侧,各有祥云围绕的飞天一位。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须弥座上雕有佛和菩萨,还配有伎乐人,四角有力士,其上有仰莲承托塔身。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塔座的南侧有劵门,其余三面各有一个壶门,壶门上还挂有一把龙首锁。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在承托塔身的各层均有相互紧挨的砖雕,其内容颇为丰富。龛内有演奏各种乐器的菩萨,龛旁还有献宝人。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与云接寺塔将一同流传下去的,还有那些也被深深刻写在青砖上的各位人名。再过数百上千年后,那时的人们肯定也会注意并疑问到这些。

  

佑顺寺

在朝阳南塔附近的佑顺寺(国6,当地俗称喇嘛庙,始建于清朝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佑顺寺的最前方为四柱三间三楼式牌坊,前檐下悬挂楷书佑顺云龙纹匾。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在牌坊之后,经过一片小广场,便是佑顺寺的山门,门前立元代石狮一对,庑殿顶的山门面阔五开间,中间三间辟拱券门。

可惜由于疫情不开放,也就失去了进入游览的机会。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南塔

       在朝阳市区里,有条慕容街。这条蛮热闹的商业街的端头上,立有金庸书写的“慕容街”匾额。在《天龙八部》这部小说里,金庸所写的慕容家族,就是源起于三燕之国,而如今的朝阳市,也就是当年的三燕之都。

       这条“慕容街”的两端,北接朝阳北塔广场,而南面就是朝阳南塔。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据史料记载,南塔始建于辽代,但具体的建造年代曾经一直没有明确史料记载,处于待考中。可是在1999年在维护古塔时,意外发现了一块题记砖,砖上刻有辽大康二年(1076年)。

朝阳南塔(国8为方形空心的十三级密檐式砖塔,高约45米。南塔由塔基、须弥座、塔身、塔檐和塔刹构成。塔基方形,以砖迭砌而成。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塔基以上的须弥座设束腰两周,线层束腰的每面各设壶门五个,内雕云龙等。束腰上部为砖雕仰莲,承托塔身。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塔身南面正中设券门,其它三面设假门,券门两侧砖雕卷云,门顶浮雕华盖。与其它的辽塔相比,南塔的塔身处于光溜溜的状态,可是在塔门两侧有很多的方孔,被认为可能是镶嵌浮雕像的。

据介绍,南塔的塔身原有浮雕镶嵌,因年代久远而脱落。可是不太能理解的是,由若干砖块构成的浮雕,只靠这些孔洞就能固定吗?

如果是泥塑的造像,工艺上倒是成立,但是泥塑的又禁不住暴露后的风吹雨打。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在塔身四角,还各有一砖雕圆形倚柱,顶部承托转角铺作,另有补间铺作七朵。铺作之上为砖砌塔檐,塔檐逐层内收。

这座体量虽然也很大的南塔,由于失去了浮雕佛像的加持,看上去颇有些形象惨淡。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北塔

作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的北塔,位于开阔的广场中间,一看过去就是不凡的气概。

据介绍,在五代十六国时期,前燕的慕容氏在这里筑龙城建和龙宫,其宫殿夯土台基,就是现在这座朝阳北塔的塔基。到了北魏年间,又始建木塔在这处殿台基之上,可是木塔后毁于火灾。在隋仁寿二年,此地得到隋文帝颁赐的一颗佛舍利,因而在烧毁的木塔基础上,重新建塔,隋文帝赐名梵幢寺塔

当到了唐天宝年间后,唐明皇下旨令营州刺史安禄山对这座佛塔进行修缮,并更名为开元寺塔。在辽代,开元寺塔再次维修,后更名为延昌寺塔。最终在辽重熙十三年(1044年),这座延昌寺塔再度维修,并最终定型至今。

    进入清代之后,由于朝阳城中有三座佛塔,鼎足而立。当地遂依其方位,分别称作东塔、南塔与北塔,朝阳北塔以此得名至今。由于朝阳北塔是东北地区现存年代最早的佛塔,又被称为东北第一塔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眼前的这座朝阳北塔,为方形空心十三级密檐式砖筑佛塔,高42.6米,由夯土台基、砖台座、须弥座、塔身、塔檐和刹顶等部分组成。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在众多辽塔的浮雕中,北塔的浮雕内容最多。在塔身的四面均雕有坐佛、菩萨、飞天、灵塔等浮雕,合计共有四方佛、八胁侍、二十四飞天、八座灵塔和八条塔铭文。尤其以飞天的数量和形态为多,最好用望远镜或长焦镜头细细的看去。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还有较为特别的,是须弥座上的假门,其假门有门钉和铺首,在假门的两侧还各有守护的武士。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作为始建于北魏的古塔,北塔以其悠久的历史、厚重的体型、精美的装饰,在辽西所有的古塔中,被认为是独领风骚的最佳。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4)辽塔一座接一座

    看过如此气魄的北塔,也算是为我们的辽西辽代建筑探访做了一个完美的收官结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