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3)辽西走廊看往昔B

(2022-09-21 21:13:39)
标签:

旅行

自驾

班吉塔

万佛堂

奉国寺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3)辽西走廊看往昔B

班吉塔

曾经在5年前,就有了看古塔的想法,其中位于辽西的古塔,就是当时计划中的重点。

曾经属于辽国治下的辽西一带,据介绍有64座辽代古塔,占全国辽塔的60%,并且几乎都是体量颇大。由于地理位置较偏,放弃了葫芦岛一带同样属于国保的的妙峰寺双塔、磨石沟塔、白塔峪塔、砂锅屯石塔。

位于偏僻小镇上的班吉塔(国7),由于靠近高速路出口,也方便接下来去义县,并且还是辽西辽塔当中的造型另类——花塔,所以选择成为我们要看辽塔中的第一。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3)辽西走廊看往昔B

    眼前这座建于辽代的班吉塔,高约11米,塔基八角形,塔基的塔檐之上为仰瓣莲花台,莲花台之上的塔身则成为层层收缩的圆形,其上密布小佛龛,内有佛像一尊。在塔顶处又是仰瓣莲花台,但是最上面的塔刹没有了。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3)辽西走廊看往昔B

    通过班吉塔的花式造型,似乎可以看出佛法中的极乐世界。那塔身的莲花台托举出来一个大莲花藏世界,而塔身上那密布的小小佛龛中,每尊佛像却又是一个小莲花藏世界。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3)辽西走廊看往昔B

    在班吉塔旁边的,是曾经的关老爷庙。现在大门紧闭,不得入内。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3)辽西走廊看往昔B

 

万佛堂

经过县道、省道和国道,来到了大凌河畔的万佛堂(国3)。提起中国的石窟造像,人们往往想起河西走廊与云冈、龙门。其实就在辽西这里,也有年代很早期的石窟。当年的营州刺史拓跋元景,参照云冈石窟的风格,在公元499年,于大凌河的北岸悬崖上,动工开凿万佛堂石窟。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3)辽西走廊看往昔B

       进入景区之后,首先看到的就是万佛堂中最大造像所在的第6窟,为交脚弥勒一尊,身后为有着色的背屏,右边残存若干造像,而左边只有一尊凸起的造像。

主尊交脚弥勒为典型的北魏时期风格,面相丰圆,细眉长眼,嘴角微微上翘,可惜很多的细节已经漫漶不清。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3)辽西走廊看往昔B

       按照石窟的惯例,这里也有在洞壁上横竖整齐密布的小小佛像。也许,当年曾经有过多达上万的小佛像,所以就得名万佛堂。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3)辽西走廊看往昔B

       在残存的被熏黑石窟顶部,有雕刻的飞天轮廓。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3)辽西走廊看往昔B

窟顶莲瓣圆形的一圈上,连环着六位飞天。不过,这六位却都没有飘带,使得其造型更像现代的体育运动。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3)辽西走廊看往昔B

万佛堂的第一窟,是万佛堂最大的中心方形塔柱型石窟,窟内中心方形塔柱的上部,满是佛像及供养人像。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3)辽西走廊看往昔B

这些上部的小小造像,却是最真实的北魏遗存。虽然被后代涂刷上五色重彩,可却大都模糊难辨。中心柱四面佛龛中的四尊佛像,均为为后世补雕。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3)辽西走廊看往昔B

在第一窟侧面洞壁的上方,有精细的飞天雕刻,其弧形曲绕的飘带,使得飞天活灵活现,形象顿时生动。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3)辽西走廊看往昔B

       十分遗憾的是,这万佛堂虽有大小16个石窟,可是其中的造像大都消失殆尽,或者只留下极模糊的轮廓。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3)辽西走廊看往昔B

       于是,在北魏以后的朝代里,好事者又添补上若干的造像。比如,明代的千手观音。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3)辽西走廊看往昔B

       比如,戏曲化造型妆扮的满清人物。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3)辽西走廊看往昔B

很多年前,在对万佛堂石窟前的大凌河清淤时,工人在河道里挖出了一尊铸铁半身人像,被认为就是北魏营州刺史拓跋元景的造像。

如今,拓跋元景的铸铁像就位于进入石窟之前的崖壁之下,成为了最坚强的石窟看守者,也成为了这位石窟开创者的最好归宿。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3)辽西走廊看往昔B

 

奉国寺

来到了义县县城,首先要拜望的,就是奉国寺,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对于现在总数达到5058处的国保,第一批却只有180处,属于精品中的精品,奉国寺是其中之一。

在众多的古代木构建筑中,属于辽代的却仅仅只有八座,奉国寺是其中之一。

在辽代的八座木构建筑中,除了应县木塔,体量最大的,是奉国寺。

在我们设想要拜望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奉国寺是第一个。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3)辽西走廊看往昔B

    走进山门,可见一座比一座高大的内山门、牌坊、天王殿、大雄宝殿沿着中轴线一字排开。位于最后的大雄宝殿,其独特的庑殿顶和鸱吻特别显著。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3)辽西走廊看往昔B

    内山门之后的全木制牌坊,为清代所立。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3)辽西走廊看往昔B

    最为重要的大雄宝殿,位于高 2米的台基之上。屋顶是最高等级的五脊单檐庑殿式,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高达 21 米。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3)辽西走廊看往昔B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雄宝殿居然面阔九间,达到了佛教顶级建筑的级别,达到了除皇宫建筑以外的顶级。

也许,那时文化程度肯定低于大宋的辽国,还没有学好博大精深的等级观念,所以有些任性的建起了这座大殿。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3)辽西走廊看往昔B

    踏入大殿,“无量胜境”之下,一排七尊高大的佛像一字排开,颇有浩大震慑的威风,令人心生渺小之感。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3)辽西走廊看往昔B

殿内主供了七尊大佛,并且还都是正宗的辽代塑像,由东至西依次为迦叶佛(贵人佛、成就佛)、拘留孙佛(平安佛)、尸弃佛(健康佛)、毗婆尸佛(兴业腾达佛、智慧佛)、毗舍浮佛(招运佛、发财佛)、拘那含牟尼佛(光明佛)、释迦牟尼佛(佛教创始人)。

作为凡夫俗子,不理解的就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最著名的释迦牟尼佛竟然不在C位,并且被排挤到了最最靠边处。

转念一想,也许这就是承担了佛国宣传组织工作的释迦牟尼佛的伟大之处。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3)辽西走廊看往昔B

这七尊佛皆端坐于须弥莲花座上,其脸型表情几乎一模一样。七尊佛的高度也几乎一样,都在9米以上,只是位于正中的毗婆尸佛最为高大,达到 9.5 米。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3)辽西走廊看往昔B

另外,在每尊佛前方的左右,各有体量明显很小的胁侍菩萨两两相对而立。这些胁侍菩萨高 2.5 米,共 14 尊。

也许这些胁侍菩萨在佛国里的地位也不高,所以辽国的雕塑家就敢赋予各自不同的形态,使得菩萨们看上去也更有人性。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3)辽西走廊看往昔B

    在佛像的莲花座下,有费力肩抗的力士。虽然只是整个塑像体系中很不起眼的小配角,可还是塑造出他们龇牙咧嘴的形象,似乎他们如果不是这样的努力,整个佛国就会倾覆。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3)辽西走廊看往昔B

大雄殿后门内,在主佛像的背屏之后,有倒坐观音像一尊,看上去是明显不同的面目表情造型。据介绍原来是明代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重塑的,有男相观音的味道。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3)辽西走廊看往昔B

奉国寺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年),距今刚过1000年,千年历尽劫难,如今雄姿依然。

    不过,殿堂内的塑像也在进行维修,灯光照亮了等待处理的部位。面对这千年的历史,恐怕这维修也只能小心翼翼的进行局部改善。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3)辽西走廊看往昔B

 

广胜寺塔

位于县城西侧的广胜寺塔(国7),则是辽塔中的经典模样——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砖塔,由塔基、塔身、塔檐、塔刹等部分组成。

其中的塔基,又由基座、须弥座、勾栏平座、仰莲座组成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3)辽西走廊看往昔B

    而最为好看的塔身部分,高度约为全塔高的1/4。塔身每面均有劵门样式佛龛,内有坐佛一尊,左右各立菩萨一尊。在三位造像的上方均有宝盖,而佛像的宝盖上方的两侧有飞天翩然。这些造像,均为在凸出的青砖上浮雕而成。

    较为特别的,是塔身的每面均嵌有五枚圆形的铜镜。这是为了泛光炫目还是为了震慑妖魔,就不得而知了。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3)辽西走廊看往昔B

    眼前的广胜寺塔,在经过了维修之后,将许多原先残破的砖块替换,变得新旧参半。不过,这样的能看出来的明显对比,还是具有时间参考的价值。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3)辽西走廊看往昔B

    比如,在每面正中的狮头,有的全然一新,有的残缺依旧,相互比较之间,便是时间的篇章。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3)辽西走廊看往昔B

    在八角塔身的转角处,均有青砖雕成的着甲武士,个个膀大腰圆体型粗壮,颇有关东大汉的模样。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3)辽西走廊看往昔B

    千年之前的佛塔,由万千的小小青砖垒砌而成高大壮观之态势。历经千年的风霜雨雪之后,表面处处残破。虽经修缮保护,可是今人再也不复古时的懵懂,只是将这从前的信仰标志变成了现代的古时建筑景观。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3)辽西走廊看往昔B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