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天西部大环线(7)川藏北线到川藏中线

标签:
旅行自驾孜珠寺布托湖布加冰川 |
三十九天西部大环线(7)川藏北线到川藏中线

朱古寺



卡玛多塔林
往西沿G317国道行驶,在经过类乌齐县城后,在约16公里后的路旁,有一大片塔林耸立。
这里是卡玛多塔林,据说共有108座塔,最显眼的是一座座紧紧排布的白色佛塔,金色的塔刹尖锐朝天。



在塔林的一角,还可以看到颜色暗淡的一排佛塔。这些显然历史较久远的佛塔,在承载了人们多年信仰的寄托后,失去了曾经的光彩,在丛生杂草的簇拥中,体现出往昔岁月的经历。

牧民





乃查姆玛尼堆
在丁青县城以东55公里的绒通村,据说当年文成公主走向拉萨时经过这里。

在传说中,文成公主在这里放下了一块石头。在以后的日子里,藏民们便经久不断的开始了玛尼石的堆放。如今这绒通村的乃查姆玛尼堆,已经形成了硕大的也不知有多少万块的一堆。

玛尼堆旁有座绒通寺,也是丁青最大的宁玛派寺庙。寺庙房屋的墙壁旁,就是堆积得与寺庙建筑比肩高的玛尼石堆。
过去堆放的玛尼石,几乎就是石头原本的天然,而新堆放上去的玛尼石,则汇集了最新的机器雕刻成果,除了颜色艳丽,更有选材的创意——一张废弃不用的台球桌面也被刻上了六字箴言。



孜珠寺

沿着这条山体继续往前,在距离丁青县城30公里时,就左转开进一条将山体切开的峡谷。沿着峡谷穿越到山体的背面,一条盘旋上山的沙土路便通往居于山巅的孜珠寺。

丁青的孜珠寺,是G317上最值得前往的寺院,甚至有人认为是整个藏区最值得一去的寺院之一。创建于3000年前的孜珠寺是西藏最大、最早、信徒最多的苯教寺院,也是保留苯教仪式、仪轨最完整的寺院。
沿着山路一直开到最远端的尽头,这里是观看整个孜珠寺风貌的最佳位置。


孜珠寺的海拔为4474米,宗堡式的房屋建筑在孜珠山梦幻般的崖壁与洞穴上。山巅下是金顶红墙的大殿,另一侧有一座天然石拱门,峭壁上的许多白色小房子,就像被斜插在山崖上。

那透亮的石拱门,是必然要去的地方。从大殿另一侧的路往上走,穿过僧舍,继续沿着石阶往上。爬上陡峭梯子,在走过横贯在石拱门中间的一座桥,便可以继续登上几级阶梯进入一个僧人的洞穴,从那里便可以登顶。

当登上位于峰峦尖顶的平台时,视野顿时豁然开朗,北侧是美不胜收的丁青河谷,田园风光尽在眼下。



布托湖
来到丁青县城后,看看时间尚早,便开车去丁青县城以北30公里处的布托湖。布托湖接受了来自布加雪山的融水,在群山中的开阔地上形成了大片的湿地。其湖水继续往下流淌后,成为了布曲河,最终流淌进入澜沧江。





布加雪山
在藏北一带,苯教较为流行。除了丁青的孜珠寺,靠近巴青的布加雪山也是苯教的神山。不过,对于更加看重高原风景的旅行者来说,布加雪山的冰川却更是吸引人。这座位于丁青、巴青、索县交界处的布加雪山,被发现了五条发育完整的巨型冰川,其密集度在藏区也属罕见。
在到巴青的途中,就能遥望到路北一侧海拔6328米的布加雪山。

现在,导航就可以前往“布加雪山冰川”。从G317右转进入沟口,行驶16公里后,就可到达雪山下的冰碛湖边。



从湖左侧往冰川方向徒步,据说最后能零距离接触冰川。不过这条爬山路看上去还是有些莫测,再加上时间不够,老毕老羊便放弃了与冰川亲密接触的可能。

路上

而每天赶早就出发,更能够看到晨光带来的光影风景,将高原景观的轮廓更加鲜明的突出。











从昌都到丁青,过了一夜。第二天从丁青到巴青到索县,离开索县,沿G317国道行驶35公里,过了扎拉乡后便能看到路左通往比如县的路牌,从这里到比如县约65公里。在这段路上,除了翻越康庆拉山的一段为砂石路外,均为铺装路面。
沿着“之”字形的公路,盘曲而上,翻过了我们出行以来的第一个超过五千米的山口——海拔5300米康庆拉垭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