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定制的旅行(十八)灵岩寺神通寺东大寺

标签:
旅行自驾灵岩寺四门塔龙虎塔 |
全新定制的旅行(十八)灵岩寺·神通寺·东大寺
灵岩寺

在灵岩山的朝阳一面,是遍布葱茏的灵岩峪,曲折起伏的山峦向东西两侧延伸,灵岩寺(国2)就坐落在这翠谷之中。


灵岩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北魏年间,曾经遭遇灭佛毁寺。此后又重建寺院,逐渐兴旺延续。
在此后的岁月里,唐、宋、元、明各代均为寺院盛期,最盛时有僧侣500余人,殿宇50余座,形成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
如今的寺院内,还留存有历代的佛殿遗址遗迹,那些残存的砖石构件,在无声的讲述这山谷间的过往兴衰史。

现存殿宇多为明清形制,但保留了不少宋代构件。寺院内还有各种碑刻题记,散存于山上窟龛和殿宇院壁。


千佛殿

千佛殿背依山崖,建于高大的台基之上,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上为单檐庑殿顶,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盖灰筒瓦和绿琉璃瓦,其脊角尖端的神人为武士扮相。

千佛殿的木构虽经历代重修,很多已非原物,但是檐下那些疏朗宏大的斗拱,仍可感受到唐宋的木构风格。

眼前的密集铺作之上,彩绘华丽,而檐角外挑长伸,有欲飞之势。

沿千佛殿内的四壁,安放有四十尊彩绘泥塑罗汉像,其中三十二尊塑于北宋治平三年,另外八尊为明万历年间补塑完成。



在千佛殿的一角,有明亮的灯光。走去一看,原来是维修人员正在进行塑像的维护。

辟支塔
“辟支”一词出于佛教,即辟支迦佛陀,指过去生曾经种下因缘,进而出生在无佛之世,因性好寂静,或行头陀,无师友教导,而以智慧独自悟道。
辟支塔,就是为了纪念这位神通广大自学成才的辟支佛的塔。

眼前要仰首看去的辟支塔,是一座八角九层的楼阁式砖塔。塔高55.7米,塔身为青砖砌筑,通体呈灰玄色。四周设门,底部3层为重檐,余皆单檐。塔檐由华拱两跳构成,朵数逐层改变。塔内底层有塔心柱,1~4层内设有登塔阶梯,第5层以上为实砌塔体。
塔顶是铁制塔刹,由复钵、相轮、圆光,仰月、宝珠构成。还有8根铁链分别由9层塔檐的8尊金刚拽引。

辟支塔基座为石砌,筑成八角形状,上有一格格的浮雕,镌刻有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门等故事。

也许是有了这体面的穿戴,所以也没有显示出很吃力的神态,倒像是官员们例行公事般的摆出举手叉腰动作。

塔林
深隐在一片树林之中的墓塔林,位于寺院的西侧。这片格外静谧的绿荫丛,也是灵岩寺历代高僧的墓地。塔林中现有北魏、唐、宋、金、元、明、清历代石质墓塔167座,墓志铭、石碑81通。

这些高僧的墓塔,一般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塔座有多种形状,可以是方形、圆形或八角形,还可以有装钸的浮雕。塔身上刻僧人法名年号,塔刹则有相轮、覆盆、仰月、宝珠、花卉、龙图等图案造型。


如此之多的墓塔,见证了灵岩寺的久远历史,也是一处积淀丰厚的古代石刻艺术博物馆。并且,这片墓塔林的规模之大和数量之多,据称仅次于嵩山少林寺的墓塔林。

墓塔林旁,有一座方形单层重檐的慧崇塔,是唐天宝年间为纪念高僧慧崇所建,是墓塔林中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墓塔。
慧崇塔其风格与历城的四门塔相似,塔高5.3米,每面宽3.4米,朝南有半圆拱门,券额雕兽头,内为方形内室。塔顶为叠涩砌筑,上置露盘,仰莲宝珠收顶,构成塔刹。

慧崇塔的另外三面均为装饰门,雕有精美浮雕,在微闭两扇门中的一侧,站有高高发髻的侍女,像是在预备接待来宾。



四门塔
据说原来的神通寺很是壮观,门楼、大雄宝殿、千佛殿、方丈禅堂、法堂,沿着中轴线排开,左右以伽蓝、达摩配殿。可惜神通并不能免去灾祸,古寺在清末尽毁,仅剩下数座古塔与墓塔林立于该寺遗址之处。
不过,现在的神通寺又有了复建的全新建筑,堂皇靓丽的呈现。

塔檐部挑出叠涩五层,塔顶为23层石板叠筑而成的四角攒尖正方锥形顶,上置方形须弥座,四角置山华蕉叶饰,中央安置一座雕刻精巧的石相轮。

四门塔的内室中心有四方形塔心柱,四周环廊。塔内室顶部是用16根石梁搭接于塔心柱与塔外墙之上,石梁上置有石拱板,以构成塔室,支撑上层的屋顶。
塔心柱四面均有佛台,上有后来安放的四尊佛像。盘膝安坐的四佛像各有各的名号:西称无量寿佛、南为保生佛、东名阿閦佛、北号微妙声佛。

在这座1400岁的人造建筑之旁,还天然生长着一株郁郁葱葱的“九顶松”。这株树围5.5米顶端又生出九根粗壮的分枝的柏树,据介绍拥有着更加长寿的2000年岁月。
这株古柏,眼看着山下的神通寺从建到毁又再次复建,眼看着四门塔从古留存至今,眼看着人来人往千年之后。

龙虎塔
神通寺里也有塔林,现共存墓塔43座,墓碑15通,规模比灵岩寺塔林小很多。不过这里没有栅栏围挡,可以走近了细细观赏。


这片塔林以石塔为主,有少数砖塔,其类型倒是比灵岩寺的塔林更多样化,并且还有石雕砖雕都很棒的作品。


在这片塔林之中,有一座格外引人瞩目的龙虎塔(国3),因为塔门上雕刻有龙虎图案而得名。塔的建造年代没有确切的记载,根据建筑风格考证,塔基、塔身建于唐,塔顶补于宋。

龙虎塔呈方形,高11米,下石上砖。塔的三层石砌须弥座塔基上,装饰覆莲、伎乐、雄狮等浮雕。塔顶是砖砌而成的,重檐华拱,顶部饰有覆盆相轮状的塔刹。

龙虎塔身四面开辟有雕刻火焰纹的券门,门的三面雕刻有龙、虎、佛、力士、伎乐、飞天等浮雕,其神态飘逸,据称人物造型颇具唐代的风格。

可是,这座特别的小塔却被圈进了一个莫名其妙的“九顶塔民族风情园”,要收取120元的门票。
虽然,这样的举措将九顶塔荣幸的变成了中国最贵塔,却也令九顶塔不幸的遭到了喜爱看塔人的离弃。
东大寺
从济南的南部前往济宁,这座城市里有三处国保,我们先来到了东大寺(国6)。
坐西朝东的东大寺是一座清真寺,前方就是流经市区的大运河。这是一座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以后经历朝及当代的多次修缮扩建,达到了今日如此的规模,与济宁西大寺、南京净觉寺、西安化觉寺、兰州桥门街大寺并称全国五大古建清真寺。

东大寺共有4道门,第一道门是木栅栏式。栅栏后立有石质碑坊,浮雕有狮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额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饰两旁,故称“日月坊”。石坊后有大门3间,歇山屋顶用绿琉璃、黄剪边,有双龙脊。大门左右有抱鼓石,前有精雕细凿的盘龙柱,门两边为八字墙。

可惜东大寺并不开放,只能在院墙之外打量张望。好在东大寺的建造规模,就算从围墙上,也能看出建造的精心和费工费料。

整个清真寺建筑群,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大门、邦克亭、大殿、望月楼等四部分,中轴线两侧是南北讲堂、水房,碑廊等。
可是绕着围墙张望后,也只能隔着缝隙看到那望月楼的一面。据说这楼是穆斯林在斋月期间登高望月的地方,两根石雕立柱花式繁复,高浮雕的花卉图案可见工匠用心良苦。

来到西门之外,这西门也是牌坊式建筑,上悬“古礼拜寺”匾额。从街道上向东大寺看去,但见楼阁重重飞檐道道,在望月楼的歇山顶之后,便是大殿的三层后殿,六角攒尖式楼顶成为了整个建筑群的最高峰。

慈孝坊

由于第二层的正中雕凿有 “慈孝兼完”四字,从而得名为慈孝兼完坊。这石坊采用浮雕、透雕、圆雕、线雕等手法,做工精细,被破坏的雕刻还不算多,基本保持完好。


在牌坊上有这样的骑狮人物造型,可谓难得一见,但可惜均已遭遇到革命性的斩首。

崇觉寺铁塔

由于这铁钟的音质浑厚而响亮,可以声传十里之外,所以得名为“声远楼”。


离开济宁,返回南京,完成了我们二车四人的3500公里豫晋冀鲁之旅。
豫晋冀鲁之旅盘点
将这次旅行的游历之处盘点如下:
山
茱萸峰、王莽岭、苍岩山
挂壁公路
昆山、锡崖沟、陈家园、齐王寨、井(穽)底、平涉
盘山“大肠”公路
茱萸峰暗十八拐、太行十六拐、花壶公路、大脑(垴)公路
古村
一斗水、昆山、齐王寨、井(穽)底、于家石头村
古城
广府古城、定州古城、正定古城、聊城东昌古城
博物馆
定州博物馆、正定博物馆、河北博物馆
石窟
金灯寺石窟、小南海石窟
古寺
陵川崇安寺、石掌玉皇庙、南神头二仙庙、南召文庙、平顺金灯寺、安阳灵泉寺、邢台开元寺、苍岩山福庆寺、曲阳北岳庙、定州清真寺、定州文庙、正定隆兴寺、正定府文庙、石家庄毗卢寺、正定开元寺、文庙、赵云庙、赵县柏林禅寺、长清灵岩寺、神通寺、济宁东大寺
古塔
蒙城万佛塔、安阳灵泉寺二唐塔、兴阳禅师塔、临城普利寺塔、赞皇治平寺石塔、曲阳修德寺塔、定州开元寺塔、正定天宁寺凌霄塔、广惠寺华塔、临济寺澄灵塔、开元寺须弥塔、赵县柏林禅寺塔、陀罗尼经幢、南宫普彤塔、临清舍利塔、聊城隆兴寺铁塔、长清灵岩寺辟支塔、神通寺四门塔、龙虎塔、济宁崇觉寺铁塔
古桥
邯郸弘济桥、赵县永通桥、赵州桥
古牌坊与古碑
灵寿石牌坊、正定清河郡王记功碑、赵县大观圣作之碑、济宁慈孝兼完坊
其它古建
虞城木兰祠、定州贡院、晏阳初旧居、临清钞关、聊城光岳楼、山陕会馆、长清孝堂山石祠
古驿道
井陉古驿道
古墓
定州中山王墓
以上共85处看点,国保54处
本次旅行没有看到或正在维修中的
回龙挂壁、郭亮挂壁、虹梯关挂壁、上腊江挂壁(5个侧窗)、龙卧岩挂壁(2个侧窗)
蒙城万佛塔、兴阳禅师塔、定州开元寺塔、长清九顶塔、济宁崇觉寺铁塔
南神头二仙庙、邢台开元寺、济宁东大寺、灵泉寺石窟、晏阳初旧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