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清晰 药到病除——“小方与大病”系列④
(2017-12-28 21:57:49)
标签:
孔医堂中医张绍才中医孔医堂孔伯华孔令谦 |
分类: 国医学堂 |
辨证清晰 药到病除——“小方与大病”系列④
孔医堂中医张绍才
能不能治病,不在于方的大小,而在于对症施治。
我跟随孔少华先生抄方多年,孔老看病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类似肿瘤癌症后期等危重病人,这个时候,他改个方,改一味药常常要思考良久,拿着笔琢磨半天。我经常想,难道改一味药需要思考这么长时间吗?比如,藕节和荷叶的区别,面对化疗后正气受损的患者,他在想什么,你不知道。这都要我们认真去思考和学习。
比如,以女性常见的经血不调为例。孔老认为,女子以血为本,冲脉为血海,任脉主胞胎,冲任充盈,血以时下,月事才能正常。肝藏血,主条达,肝气的舒畅条达直接影响血行的通畅,气血调和,即气机的条达和经血的充盈流畅是月经正常的保证。
但是,生活和身体状况是很复杂的,人们常常因某些原因导致气血不调。比如,若忧思忿怒,肝气不舒,则易经行乳胀胁痛,血行不畅;若素体虚寒,或贪凉受寒,血得寒则凝,或兼气滞,则为痛经;若肝郁化火,热入血分,血热妄行,轻者月经先期量多,重者崩中漏下;若脾气不足,气不摄血,也可形成月经先期,脾虚气血生化乏源,或脾肾不足,也可导致月经后期或闭经;脾失运化,或是食膏粱厚味,致脾湿过剩,气滞湿停,也可导致经行不畅,郁久甚至形成症瘕积聚,如乳腺增生、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所以孔老对此类病症以理气活血为基础,立“调经汤”调和气血。这些疾病均可在调经汤的基础上加减治疗。
孔老所立“调经汤”的基础方为:紫丹参15g
在这个方子中,丹参为君,桃仁、鸡血藤、泽兰叶为臣,香附米、橘子核、台乌药等为佐,丝瓜络、牛膝为使。丹参功同四物(即“四物汤”),具有养血活血凉血之功,桃仁活血化瘀,鸡血藤养血活血俱佳,泽兰叶活血行水,丝瓜络通络活血,川牛膝活血利湿、引血下行,几味药药性平和,活血养血而不伤血。血得寒则凝,得温则行,方中香附米理气解郁,橘子核理下焦气化,台乌药理气温经,三药配伍,行而不滞,温而不燥,肝气得疏,血行得畅。诸药配伍,理气温经,养血活血,再随其寒热虚实加减,气血调和而使月经恢复正常。
此方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配伍讲究,药理清晰,从中可以看出孔老开方治病的严谨态度。
在实际诊治过程中,基础方常常需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加减。不同的病人,不同的时间、空间,对证的方法就不能相同,只有辩证清晰,才能起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曾有这样一个病人,发低热两月有余,周身起少量红疹,西医各项检查均无异常,亦无其它明显不适,舌质红,苔薄白,脉象弦滑而尺脉浮大。患者也一直在服中药治疗,凡桑菊、银翘、白虎、犀角地黄汤及清热化湿等处方均用过,均无效。后来因人介绍请孔老治疗,孔老先辨为湿温,给患者服用三仁汤,不见效,又以尺脉大辩为阴虚发热,与青蒿鳖甲汤加减亦无效。后询知患者发病前到日本出差,当时日本非常潮湿,回国后即感不适而发病,孔老因之断为湿邪伏于膜原,处以“达原饮”,数剂而愈。
三仁汤所治的湿邪,病位在肺脾气分,也就是在消化道,而膜原在半表半里,是消化道与其它内脏之间的筋膜,其病位更深,湿邪潜伏,更为胶固,对于这种湿邪,三仁汤显得药力不及。如果不能如此细致入微地深入辩证,恐怕很难找到如此对证的疗法。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