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诩先生对《内经》“隐曲”一词的探讨
(2016-01-23 17:40:05)
标签:
北平国医学院孔伯华学院孔令谦孔医堂徐世杰 |
分类: 国医学堂 |
对《内经》中“隐曲”一词的探讨
第三条,《素问·风论》云:“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庞然浮肿,背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本条中的“隐曲不利”除少数医家注为“大小便不得利”或“男子阳道不利,女子月事不来”外,多数主张风伤肾气,阳痿不能性交的说法。我对本条的分析如下:“多汗恶风”系五脏风所共有,其后所述才是“肾风”的特征:庞音忙,肿起貌。“庞然浮肿”,形容脸肿的样子。“背痛不能正立”,肾主骨,其脉贯脊,肾病故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指气色污晦,黯而不泽,并非指色黑如煤烟,不然下文“诊在肌上,其色黑”就没有意义了。查肾病致肿,总由排尿减少所致,而大便一般无显著改变,况且虽然肾司二便,但毕竟与膀胱相表里,又为膀胱气化的动力来源,所以肾病者大多都有尿的改变,这段经文显系说的“肾风”的特征,当然不会提及大便方面的问题,所以可以推知,此条中之“隐曲”应作小便解,“隐曲不利”即小便不利的意思。
第四条:《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太阳之胜,凝溧且至,非时水冰,羽乃后化,痔疟发,寒厥入胃,则内生心痛,阴中乃疡,隐曲不利,互引阴股,筋肉拘苛,血脉凝泣,络满色变,或为血泄,皮肤否肿,腹满食减,热反上行,头项囱顶脑户中痛,目如脱,寒入下焦,传为濡泻。”此条中的“隐曲不利”,一般注家都不详解。我认为,此处应解释为小溲及房事的不利。理由是:前面的“痔疟发”一词已明确指出肛门病的存在,后面所提“阴中乃疡”显然是指前阴肿疡,方不与上文重复,紧接着的“隐曲不利”当然是指由阴疡造成的小溲与房事俱不利了。
第五条:《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太阴在泉,客胜则足痿下重。便溲不时,湿客下焦,发而濡泻,及为肿隐曲之疾”。这条的“隐曲”一般都解释为前阴。如张隐庵说:“隐曲者乃男女之前阴处,故曰隐曲,谓隐藏委曲之也”。《中华大字典》隐曲条注云:男女之私处也。并引《唐史·安禄山传》中的“隐曲常疮”一语为证。从句式看,“发而濡泻,及为肿隐曲之疾”与《生气通天论》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的句式相同,后句均为前句的推衍,即后为前之进一步表现。本条“湿客下焦,发而濡泻及为肿隐曲之疾”的含义应该是:当湿客下焦时先为濡泻,进一步则可成为前阴之肿疾。因此,我同意此处的“隐曲”是指前阴而言。
现将我对上述五处“隐曲”的浅见归纳如下:《阴阳别论》中的两处,头一处作情志解,第二处作二便解;《风论》中的一处作小溲解;《至真要大论》中的二处,头一处作小溲、房事解,第二处作前阴解。总之,我认为对这几处“隐曲”的解释,应详析经文,随文释义,而不要强求划一,这样可免胶柱鼓瑟之弊。
(本文原载于《广西中医药》1981,04: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