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流派、文化

标签:
孔令谦孔医堂宁波馆中医传承孔医堂孔伯华 |
分类: 谦和动态 |
传承、流派、文化
2015中医传承北京论坛在京举办
传承是推动中医不断发展的动力,也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主要模式,传承与创新是中医药事业永恒的话题。为推动中医药传承工作开展,探索、总结中医药事业发以及传承的模式。由北京中医药学会、天津中医药学会、河北省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北京市中医药师承工作委员会承办的2015北京中医传承论坛在京举行。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中医学者和专家三百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钱超尘教授,北京四大名医之一萧龙友先生学术传人刘雁峰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市中医医院张苍教授等中医名家和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并先后进行了精彩演讲。孔医堂董事长,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先生嫡孙孔令谦先生在论坛上做《孔伯华先生学术思想及学术传承》的主题发言。

孔令谦先生从孔伯华先生生平价绍、主要学术思想和学术传承三个方面,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孔伯华先生的学术体系和教育思想,对孔伯华先生的遣方用药特色,以生动的案列一一进行解析,尤其是针对当前门派之争的陋习,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孔令谦先生说:“温病学说,是在《伤寒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际这正是医学领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必然规律。“各承家技,终始顺旧”,张仲景早已批评了这种保守思想,因此,不论伤寒温病、经方时方,方与证合即为良方。古方可以治今病,但必须随证加减,灵活运用。因此治病不在用药之寒热温凉,而在辩证之有无错误,无所谓学派之争。
在中医传承教育经验方面,孔医堂与曲阜中医药学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孔伯华中医传承班”,赢得与会者一致好评。
- 传承班采取专家志愿公益教学、学生们自选老师和自愿参加的双向选择模式,主办方承担教学信息统一发布,学生们自发评选的优秀课程推介
-
传承班中医文化与孔伯华学术特色、中医基础与经方医学已由孔伯华名家研究室开讲,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将正式出版优秀课程全记录
-
向周边医院、基层医疗单位和乡村医师开放
中医无界,文化共享!这是孔医堂董事长孔令谦先生的最后总结。前人留下了记忆和历史。记忆是什么?
记忆是思想,思想本是共通共享的。人类行为受思想指导,今天的思想实际上承袭了上一代的思想,思想来源于
记忆,来自于广大的人群。
因此,我们的任务是:团结一致,将这些思想精髓,将中医的博大精深,还给广大民众,因为思想是共通、共享的。
前一篇:明目很重要
后一篇:中医学术交流:论加减复脉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