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阮劲平医师谈风温感冒的治疗与预防

(2014-12-26 16:54:56)
标签:

阮劲平

孔伯华学院

孔令谦

孔医堂

孔伯华

分类: 中医辩证

孔老认为,临床所见外感发热,最常见的是风温发热,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冬春季节多发,儿童尤为常见。其症见发热,不恶寒或微恶寒,浊黄涕,咽部红肿而痛,咳嗽、黄痰、舌边尖红,舌苔薄黄,脉象浮滑而数。证属外感风温,治疗当以辛凉清解为主,桑菊银翘汤加减。

【基本方】

霜桑叶10g        杭菊花10g     薄荷叶5g      地骨皮10g

金银花15g藤30g[1]  青连翘10g    鲜茅苇根各30g    全蝉衣10g

大青叶15g        条黄芩10g 

方中桑叶、菊花疏表散热,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薄荷叶与地骨皮相伍,辛凉疏散与清热益阴同施,辛散而护阴;蝉衣辛凉透表,专走咽喉,与大青叶配伍,治疗咽喉肿痛效果甚佳;黄芩入上焦清肺热;鲜苇根清气分之热,中空又有疏透之功,甘润又可益阴,为治疗温热病之佳品。此方加减可以治疗外感风温引起的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腮腺炎急性支气管炎、中耳炎等,临床效果甚佳。

【加减法】

内热盛者,加生石膏30g、生知母10g,即为桑菊、银翘、白虎同用,解表清里同施。孔老认为今人内热较盛,故外感风温常常热象较重,即使感寒,也往往化热,成表里俱热之势,故每以辛凉轻剂、辛凉平剂、辛凉重剂同用,解表与清里同施,退热甚速。但临床也须注意,对于感冒初起,邪在皮毛,内热未起者,当以汗解,不可过早使用寒凉。

壮热不恶寒,热度较高,加羚羊粉1.2g(分冲)紫雪2支(分冲)。

周身紧束疼痛者加嫩桑枝30g、秦艽10g;方中金银花15g藤30g、青连翘10g与嫩桑枝30g配伍解毒通络,可以治疗外感引起的周身紧束不适,对于热痹关节疼痛者用之亦良;

鼻塞,流涕者加辛夷花10g 。

鼻流清涕,恶寒者加荆芥6g、淡豆豉10g。

咽喉肿痛较甚者,加板蓝根10g、蒲公英30g。

咳嗽者加杏仁泥10g、桑白皮10g;痰多者加紫苏子10g、莱菔子10g、桔子皮10g、法半夏10g、全瓜蒌30g。

小便短赤者,加生知柏各10g、滑石块15g。

中气不足,气阴两虚者,加太子参15g或南北沙参各15g,以扶正清解。

【按】

孔老认为北京地区纯风寒感冒者较为少见,因为今人体质内热者多,故即使初起感冒风寒,也极易化热,儿童感冒尤其如此,若仍有恶寒、无汗、身痛等属于表寒里热症者,治疗仍当以辛凉清解为主,可在辛凉清解方中稍加辛温之品,如荆芥、豆豉、紫苏叶、辛夷花等。



[1]金银花藤为金银花、金银藤两药合写,其它如炒知柏、橘子络核、鲜茅苇根等均同此例,此为孔少华先生处方习惯,故整理时,未予分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