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伯华影视创作素材(二)影响与熏陶
(2014-04-06 18:23:33)
标签:
孔伯华孔伯华学院孔令谦太极孔医堂四大名医文化 |
孔宪高一生正直清廉,平易近人,除了为官和忙于公务,他也会亲自为无钱看病的街坊邻里及穷苦百姓施治,不取分文。孔伯华随家迁徙各地,沿途所见尽是于生死间挣扎的劳苦大众,这让他感到,不管做官还是行医,都可救人于水火之中。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孔伯华全然不同于其他官宦人家的纨绔子弟,他一生待人谦恭礼让,从不自恃高人一等,也无不知持家、挥霍无度的陋习。
另一个影响孔伯华走上医学道路的人是他的母亲。由于母亲多病,他看到母亲常年被病痛折磨,感同身受,一直渴望能够找到灵验的药方,使母亲解除病痛之苦。由于祖父的爱好,家中收藏了无数的医学典籍,他就随父亲学习国学,得闲就刻苦钻研医书,并跟随祖父学习。他一心侍奉母亲,凡事亲历亲为,照料母亲起居、煎药、饮食,从不假手他人。这种至孝的品德,很的亲戚邻里赞赏,祖父过世后,孔伯华继续为人看病,不收取分文,有求必应。
古人说:“医易相通,儒医相通”。由于打下了扎实的国学基础,再加上天资聪慧,勤奋不怠,孔伯华在阅读医学古籍时比常人更能领会其中深意。他认为有志于医者,首先应熟读《黄帝内经》,而后逐步参悟经旨,阅读诸家医论,一定要抱着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譬如,孔伯华认为:《伤寒论》这样的经典,诚然是一部博大精深、理法兼备之不朽著作,但其毕竟是汉代的著作,也有受时代和一方之隅的局限及世态,而出现古今之病不能相能者,是咎在后人而无关仲景也。因此,今人应该取长补短,去芜存华,力避食古不化、断章取义。同时要重视临床实践,因此,只有在临床中,才能验证古人的经验,发现问题,获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