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痢证治(摘自《孔少华临证经验纂要》)
(2012-05-03 08:57:24)
标签:
孔医堂阮劲平张绍才痢疾腹泻中医辨证健康 |
分类: 中医辩证 |
泄痢证治 文 张绍才 阮劲平
泄泻和痢疾都是以腹泻为主的疾病,一般泻下稀薄而爽利的叫泄泻,泻下粘滞不爽,中带肠垢的叫滞下,滞下而有脓血的叫痢疾。包括贤达医学所说的急慢性肠炎,过敏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
试举孔老临床治疗泄泻和痢疾的常用思路。
急性泄泻:
外感寒湿者,症见恶寒发热,头身重痛,泻下清稀粪便,腹痛肠鸣,身体困倦,舌苔白,脉浮者,藿香正气散加减;
暑湿天腹泻兼有湿热阻于肠间,恶寒、发热、兼有痛泻肛热者,则用藿香正气合用香连丸、银菊散、或葛根芩连汤六一散加减:鲜藿香20g
紫苏叶5g
饮食所伤,泻下酸腐,嗳腐吞酸,泻后痛减,腹痛而泻,舌苔白腻,脉紧者,保和丸加减;
感受寒湿,大便泻下,腹部冷痛,喜热饮食,手足不温者,苔白,脉细而迟者,常以赤石脂10g、肉豆蔻10g、伏龙肝15g、化橘红10g、砂仁5g为基础方加减治疗;
慢性泄泻:
脾气虚腹泻者,腹泻、腹痛绵绵,纳呆,面黄白,舌体胖,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腻,脉象细弱者,用四君子汤,或补中益气汤加减,常加米苍术10g
淮山药15g
脾阳虚者,腹泻而腹部畏寒,喜温食者,用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加减。肝经寒凝者加吴茱萸10g。
肾阳虚腹泻,五更泄常用四神丸加减:肉豆蔻10g 五味子3g
吴茱萸10g(伴有肾阴不足者易为山萸肉10g)
脾肾阳虚则以上诸方合方加减。
对于慢性腹泻,虽然有脾肾不足之象,但若患者有湿滞肠间者,仍须用导滞行血之法,用药如木香、莱菔子、炒枳壳、当归、白芍等。
小儿脾肾阳虚腹泻常用验方:伏龙肝15g 赤石脂10g 肉豆蔻10g 化橘红10g
痢疾:
高热而利,下利肠垢,白多红少,里急后重,口渴,舌红苔黄,脉浮数或滑数,湿热滞留肠间,葛根芩连汤合白头翁汤治疗。
粉葛根10g
湿滞肠间,故大便时粘滞不爽,便下肠垢,若后重气滞重者,当加用导滞之品,如炒枳壳10g、槟榔10g、莱菔子10g,甚则加大黄5g元明粉5g;如滞下肠垢脓血较重者者,必加行血之品如当归15g、白芍15 g,以“行气则后重自除,调血则便脓自止”也。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本方剂之使用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