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优雅地衰老--《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影评

(2021-04-05 17:44:01)
标签: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老年痴呆症

分类: 影评

一、电影概述

《THE FATHER》(中译片名为《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是个阴郁的假日,刚过我五十岁生日,也刚在清明节祭奠完父亲。看完电影,心情比天气更加阴郁,推开窗想透口气,但是拂面的春风吹不散心中的阴郁,反而更觉阴冷。

电影运用特别精巧而细腻感人的技法(诸如色调和场景等对比),反映阿兹海默症患者在生命最后阶段,自己和亲人的感受。影帝安东尼霍普金斯用自己真名安东尼和真实年龄85岁,把重症老年痴呆患者演绎的出神入化。导演用第一视角和第一主观镜头,给观众带来真实的浸入感;对我这样有过陪护类似症状高龄亲人的经历的人,更有切身的代入感。

这部电影中的安东尼虽然患有重症阿兹海默症,但是身体其他状况很好,甚至远优于同龄85岁的老人。他还有一位非常有爱心有耐心也有钱的女儿,他还生活在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健全完善的国家,所以他的情况还不算太悲惨。更悲惨的阿兹海默症老人还有很多并发症特别是恶化到老年痴呆症等,最悲惨的阿兹海默症老人还有孤独和穷困这两个最大最惨的并发症。。。。。所以,电影片尾老人呼唤着女儿的名字呼唤着妈妈在耐心的护士肩头悲泣的时候,我为他同情而落泪的同时也为他庆幸而欣慰--至少他还有亲人照顾有舒适的养老院(设施齐全的豪华单间)有耐心的护士而且没有其它并发症。。。至少他在孤独的时候有一个肩膀让他依靠,至少他在寂寞的时候有一个人听他倾诉,至少他在痛苦的时候有一个人给他安慰。。。。

类似题材的电影很多,我看过的比较好的有《AMOUR》、《爱在记忆消失后》、《我爱你》(这个名字的电影很多,我这里指的是那部反应老年人爱情的韩国电影)、《依然爱丽丝》、《恋恋笔记本》等等,还有一些反应长寿老年人的电影《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人生果实》等。

二、悬疑片-恐怖片-情感片-纪实片-文艺片

这部电影的导演、演员、剪辑、配乐和其他很多方面,都堪称经典,各种电影技法运用得炉火纯青而不落俗套,演员的表演更是老道精准而不留痕迹。

(一)悬疑片

这部电影的结构和线索比较精巧,主线索运用第一视角镜头,是安东尼的所见所感及所忆,并混杂了他的幻听、幻视、幻象等幻觉以及错乱的记忆和感觉,而且时间空间等都是非线性的错乱的;次线索运用第二视角镜头,是女儿安妮的所见所感,时间空间都是真实而且线性。观众被导演的主线索的第一视角镜头牵引,自然而然陷入迷惑和悬疑,直到最后才逐渐真相大白。

电影前大部分,观众被导演按照第一视角镜头牵引,时间和空间的不断切换,不全是正序也不全是倒叙,不全是实景也不全是幻境,不全是真实也不全是臆想,越看越迷惑,这些其实都是导演故意制造这种错乱的感觉,从而牵引观众不知不觉中切身体会阿滋海默症老人的真实感受。只有细心观察思考才能发现导演有意留下的线索和伏笔和包袱等挖坑,并在最终才填坑揭秘。

(二)恐怖片

安东尼霍普金斯把阿兹海默症老人的心理、生理、情感等方面,细致入微地展现出来,让人不得不对衰老和病痛产生无限的恐怖。虽然没有常规恐怖片的各种惊恐元素,但是每个面部特写的表情都让观众感到衰老病痛的恐怖,而更让人恐怖的是,衰老病痛是谁也无法逃避的劫难。

(三)情感片

阿兹海默症老人安东尼有两个女儿,其中一个LUCY因车祸早死,另一个ANNE一直悉心照顾陪伴着父亲,但是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也都与照顾父亲发生冲突。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的安东尼和奥利维亚科尔曼饰演的安妮,把父女深情演绎的真挚感人,无能论是对白还是表情还是动作,都展现出卓越的演技,都超越了各自的演技巅峰(食人魔和女王)。

(四)纪实片

阿兹海默综合症,英文简称AD,随着年龄增加和大脑衰老程度加深等,会出现被害妄想、空间迷失 、时间错乱、产生幻觉 、性格剧变和对人物的识别障碍和错乱及其他很多症状。目前还没有切实有效的预防、预诊和治疗措施。此病在65岁以上老人中大约百分之十左右,而阿兹海默症患者中大约百分之七十左右会发展成老年痴呆症。

安东尼霍普金斯通过高超的演技,把重症阿兹海默症的各种症状,展示的惟妙惟肖而淋漓尽致,却看不出表演的痕迹。不仅因为老影帝跟男主角同龄,更因为导演和演员对阿兹海默症老人的深入观察和深刻理解,才能真实地再现阿兹海默症老人从外表到内心、从生理到心理、从感觉到感情的全面真实立体细腻的形象。让观众不仅感同身受,而且引人深思。

(五)文艺片

1、配乐

选取了一些歌剧咏叹调等,配乐名字我也不太清楚也听不懂,只觉得旋律与剧中人物心情和剧情发展,配合得天衣无缝。

2、色调对比

电影中安东尼在养老院和在女儿家及自己家的房间布置、家具陈设等,在导演的巧妙设计下,故意选用了几乎相同的布置,但是选择了不同的色调作为对比:在自己家里,是温暖的色调;在女儿家里,是冷淡的色调;在养老院,是中性的蓝色调。这种细微之处体现出的艺术技巧,是文艺片常见的手法。

3、场景对比

(1)对比的场景很多,例如安东尼拉开窗帘向窗外俯视,这个相同的场景,几次看到的却是不同的景物,包括女儿的背影、玩耍的儿童、阳光、绿树等,对比展现不同的心境。

(2)导演运用错乱的时空重组,展现了空间的一一对应性,影片没有用任何一句台词来交代什么,而是再次通过展现这间房间,床的位置,窗的位置,门的位置,镜子、衣橱,告诉观众,老人真正的栖身之处在哪里,并将生命的真谛释放出来。

4、人物

错乱的面孔,原来被时而认成女儿、或者保姆的女人,是养老机构的护士;被认成有敌意的女婿的男人,是他的医生。导演故意展现这种人物错乱,既表现出阿兹海默症老人的病态,也让观众在迷惑中感同身受,更表现出在疾病和衰老面前,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这种哲学思考。

5、对白

精彩对白很多。

6、象征

(1)墙上的画、明信片上的画以及其他导演特写镜头的象征物,需要了解文化历史背景才能理解。

(2)丢失的手表:安东尼一直担心自己的手表被偷,其实是恐惧自己逝去的时间无法挽回。时光流逝却不可挽回几乎是每个老人的悲恐而无奈。

(3)自己的房产:安东尼一直担心自己的房产被别人甚至自己的女儿侵占,其实是担心自己一生积蓄财富。这是每个老人的通病。

(4)结尾镜头摇向枝繁叶茂的绿树,没有语言也没有音乐,只有光影下中的绿树,象征意义很多很深,让观众自己去脑补吧。

7、其他还有很多。

三、我应该如何优雅地衰老、安详地死去

(一)看淡生老病死

(二)养老问题

1、子女

父母只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载体,孩子是上帝给父母的最好的礼物,中国传统的孝道在当今时代已经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文进化的需要,所以不能完全寄望于子女在身边尽孝。

2、社会福利

中国又不是福利社会,更没有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所以也不能寄望于XX。

3、亲友

抱团养老最终也会因为钱而解散。早期可能维持一段时间。

4、社区

5、医院

6、养老院

虽然也有少数服务好的养老院,但是价格很高,而且有钱也排不上号。

其他廉价的养老院,悲惨凄凉。。。。。。

(三)老年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老年人也应该有沟通交流,不仅包括兴趣爱好等普通的社会交往,还包括心理、情绪、感情(包括异性)等更深层次的精神生活方面的交流。

孤独是衰老的催化剂。

(二)从中年就开始做好准备

1、心态

很多人误认为只有富人才能优雅地衰老、安详地死去,临终几年活得有尊严、死得无痛苦。其实,穷富并不是决定因素。因为健康才是优雅地衰老和安详地死去的首要条件,而健康并不是穷富决定的。

我并不幻想活得长久,也不奢求死得无痛苦。我只想衰老直至临终这几年十几年,生活质量高一些,具体老说就是生活基本自理,最后不是不得好死,而是死得其所,死得安心,死得痛快。

2、从中年就开始准备,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锻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