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麻醉论十五

(2015-10-11 14:08:11)
标签:

麻醉安全

手卫生

患者安全

手术安全

细菌

分类: 麻醉笔记


最近看到一篇有趣的研究,讨论的是麻醉医生的手卫生。今年7月份《美国感染控制杂志》上,发表了来自美国新布罕州Dartmouth-Hitchcock医疗中心麻醉科的研究。结果表明,麻醉医生对手卫生的关注程度不够,可能导致手术物品和仪器表面细菌菌落超标,可能是病人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为了做这个研究,他们通过手术室房顶的摄像头观察麻醉医生的一举一动。研究人员共观察了五台需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手术,包括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腰椎间盘突出等。为了保证观察的完整性,从麻醉诱导到苏醒全程监控。下面这张图就是手术室的监控场景:


http://www.paigu.com/imgs/c0b6c8ab7c29e35c89370d59981a8317775e1d5c833ce42fe6aa4e07fff5a6421ad6ba16968d3a07c0fa6ffd1935a258c8e72311561d0b84ff17141fe664cf5f4b8105ea0df3db8e860464266d18033931b3779da1df5ab96171a0b623823f8418257ad1d1e1b61ab97b9d4ad4d10b54d583e3e5ce14a78af9fbd954fe/9241ede0.png

结果发现麻醉医生需要注意手卫生的时机太多了,具体见下表。比如,接触最多的是手术床,其次是笔(没办法,要记麻醉单)、麻醉车第二层的把手、麻醉医生坐的椅子、监护仪上右侧按钮、心电图导联(看来,这位医生心电图没连接好)、调整液体滴注速度……很显然,全世界的麻醉医生每天摸来摸去的就是这些!

http://www.paigu.com/imgs/c0b626441e0a91be4ef8100f67dc10ecc6a333e7dbd85da162e0aaec14fc85a94c4624d9aec0274ef3bf697f847f5e82d0b27acb18df49ba371a6494438da7a05e5481a4f40325c47f2ab0bcf58e75381852b3f808cf79401d34cd34e0b6cacc132881c4752be7bde30eebb59c9e2ab62983899ca757205e69/26be6e03.png

本来,麻醉医生在接触了上述物体后,双手应涂抹免洗消毒液。遗憾的是,麻醉医生的依从性比较低,平均不到10%。换言之,研究中的这几位麻醉医生几乎不注意手卫生。

研究人员还监测了被接触物品表面的细菌菌落,发现其数量明显的升高。在麻醉诱导阶段和苏醒阶段,麻醉医生是最不注意手卫生的。此时,细菌菌落数量也是最高的。而在手术进行过程中,手卫生的依从率提高到了10%上下,细菌菌落数量也大幅下降。很有可能,麻醉诱导与苏醒是麻醉医生最忙乱的时候,他们无法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手卫生上,而是忙于麻醉操作。

等进入了手术过程,麻醉相对平稳,手卫生也就被逐渐重视了。有效的手卫生有助于降低院内感染率,正确的洗手及消毒措施能最大程度地保证手卫生。

遗憾的是,麻醉医生在这方面做得却不是很好。仔细回忆一下,麻醉医生在手术室里东摸西触及,走来走去,一会接触病人,一会调整麻醉机,一会又要写麻醉记录单,反复戴脱手套……理论上,这都是需要注意手卫生的环节。

(重要提示:本内容仅供专业人士阅读,仅做学术交流探讨)

麻醉论之一:硬膜外血肿

麻醉论之二:围术期心肌梗死

麻醉论之三:术中低血压事件

麻醉论之四:深静脉导丝遗留

麻醉论之五:抗凝与椎管内麻醉

麻醉论之六:麻醉安全理念

麻醉论之七:多巴胺临床使用

麻醉论之八:脓毒症

麻醉论之九:肌松残余

麻醉论之十:麻醉与氧气

麻醉论十一:麻醉夜班

麻醉论十二:麻醉ASA分级

麻醉论十三:剖宫产低血压 

麻醉论十四:面罩通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麻醉论十四
后一篇:压力下工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