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繁白如雪的山矾花

(2023-02-15 08:28:48)
标签:

山矾信风

繁华如雪

香气扑鼻

媒染剂

ppl

分类: 旅途随记

繁白如雪的山矾花
山矾花

上周谈到,古人将小寒到谷雨之间这八个节气,按照每5天作为一候来划分,分成了二十四候。在每一候中,人们都挑选一种花期最接近的花为代表,叫做这一候的花信风,意即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二十四番花信风”。除却我们熟知的梅花、兰花等,还有一种美丽的花也位列其中,它就是山矾,是大寒节气中三候的花信风。

清代嘉庆初年东阁大学士董诰擅长绘画,有《二十四番花信风图》册页存世。画中“大寒三候”页描绘的就是这一节气的信风对应的“山矾花”。一丛枝头开满玲珑白花的山矾半掩在太湖石后,柔而不弱,清而不寒,呈现出一派淡雅的风韵。画上题有一首七绝:“婆娑幽客涵光泽,玉蕊团圞蕴素馨。婀娜轻盈倚文石,梅兄清韵结忘形。”虽然山矾所对应的节气是在冬天,但这种花在大寒节气里其实只是花蕾初绽,花儿盛开的时候已经到春季了。

现在的人们可能大多数不知道山矾是何种植物,但古人却经常将山矾与梅花、水仙等花卉相提并论。黄庭坚在《王充道宋水仙花五十支》一诗中写道:“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在他的诗中,梅花和山矾成了兄弟董诰诗里“梅兄”借用的就是这个典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里“黄梅淡冶山矾靓”之句,以黄梅(即蜡梅)、山矾代指自己的两个儿子龚橙、龚陶。

繁白如雪的山矾花

董诰《山矾花》

山矾是山矾科山矾属常绿乔木。山矾属植物广泛分布于亚洲、大洋洲以及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全世界约有318种,中国约有77种,目前该属在欧洲没有分布的记录。我国的山矾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

山矾的嫩枝呈深褐色,叶薄革质,叶片因为产地和品种的不同,形状会略有差异,呈卵形、狭倒卵形、倒披针状椭圆形等,整体叶片看上去像是经大自然的剪刀精心修剪过,显得既整齐又精巧。枝叶长得茂密而又郁郁葱葱,绿油油的一片看起来非常的生机勃勃。

每年的2-3月份是山矾的花期。山矾的花是总状花序,开化过程中苞片早落,花冠白色,由五瓣白色的花瓣组成。它的雄蕊长得极有特色,数十枚花蕊张扬地围绕着一枚纤细的柱头,花药明黄,花丝如玉。洁白色的花朵配上鹅黄色的花蕊,两种颜色相得益彰,相互映衬,给人一种精妙绝伦以及不加修饰的美感和艺术感。远远看去,仿佛一只只白色的蝴蝶在树丛中翩翩起舞,让人好不怜惜和疼爱。

山矾花的美,还美在大量的花朵同时开放所产生的壮观效果上。在山矾的花期,成千上万的小白花同时在枝头绽放,如雪似云,浮于枝头叶间,且带有怡人的清香,常吸引无数蜜蜂嘤嘤嗡嗡翻飞采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花繁白,如雪六出,黄蕊甚芬香”的记载。可见山矾花非常的清新、优雅,自带一股独特的香气,浓淡相宜,让人入心入怀。

繁白如雪的山矾花

繁白如雪的山矾花

山矾花繁白如雪的山矾花

有的地方将山矾叶晒干泡茶。据说将山矾叶夹在书中,还有防蠹虫的效果呢。

繁白如雪的山矾花

繁白如雪的山矾花

山矾花

山矾作为我国的原生植物,原来各地的叫法都不一样。有的地方根据山矾花的香味称其为“野桂花”;有的地方因这种花在冬天开称其为“冻青花”;也有的地方根据其花苞的外形像米粒,直接形象地称其为“饭粒子花”。而在宋朝之前,人们更多地是将这开放的山矾花称之为“郑花”。

黄庭坚曾在《山矾花二首》序中写道:“江湖南野中,有一小白花,木高数尺,春开极香,野人号为郑花。王荆公尝欲求此花栽,欲作诗而漏其名,予请名山矾。野人采郑花以染黄,不借矾而成色,故名山矾。”

说他在野外见到一种身高数尺的树木,每到春天就开出白色的小花,香气扑鼻,山中的人都习惯将其称为“郑花”。有一次王安石看到了这种植物花开,那绵延的白色,一点一点缀在绿叶丛中,像下雪一般,甚是喜爱,于是就想要移栽这种花。但在诗兴大发之际认为“郑花”这个名字不够有诗意,黄庭坚就提议叫“山矾”,其原因在于:山里的人都将这种花的叶子捣成汁做成布,再将其染成黄色,而且有了这种山矾花,就不需要矾土或者矾石来固定颜色了。

繁白如雪的山矾花

繁白如雪的山矾花

山矾花

那么,“郑花”是如何来的呢?其实也和染色有关。古人的服装染色,由于技术所限,对丝绵制品进行漂染着色,都采用植物原料和天然矿物质作为染料,比如青色是采用蓝草制成的靛蓝,故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名句传世。至于“郑花”应该是以讹传讹得名,据唐代李延寿所著的《南史》考据,“荆俗讹柘为郑”,柘树是染黄色的好染料,因为山矾可以染黄色,因此人们称之为“柘花”,由于江南一带“柘”、“郑”难以区分,讹传为“郑花”。

黄庭坚对山矾花命名,并且写诗作序,看得出他对山矾花的喜爱程度,他的《戏咏高节亭边山矾花二首》如下:第一首:“高节亭边竹已空,山矾独自倚春风。二三名士开颜笑,把断花光水不通。”第二首:“北岭山矾取意开,轻风正用此时来。平生习气难料理,爱著幽香未拟回。”黄庭坚经常去高节亭谈佛谈空无谈因果。他的第一首诗大致说春天山矾花开,随着春风散发芳香,名士们争相欣赏,水泄不通,反而不去看竹了。第二首则描述山矾花随意开放,轻松送来阵阵芳香,诗人因为喜爱山矾花香,在春风中着意欣赏,甚至不打算折回了,表达自己对山矾花的喜爱程度。

繁白如雪的山矾花

繁白如雪的山矾花

山矾花

黄庭坚爱山矾,带动他外甥徐俯不惜笔墨,写山矾。徐俯有一首《南柯子·山矾》,援用典故来说山矾:“细蕊黄金嫩,繁花白雪香。共谁连璧向河阳。自是不须汤饼试何郎。婀娜笼松髻,轻盈淡薄妆。莫令韩寿在伊傍。便逐游蜂惊蝶过东墙。”说这个山矾花啊,花蕊金黄,花瓣雪白,就像玉一样。(“北人呼为玚花”,玚就是玉)那是怎么个白呢,就好比历史上著名的小白脸何晏。魏文帝怀疑他敷了粉,特赐何晏油泼辣子面一碗,何小白脸吃出一脸汗,掏出帕子擦,越擦越白嫩,可见白得玉润。这个山矾花,就像何晏的脸。

南宋的杨万里非常崇拜黄庭坚,他曾写有一首为《栀子花》鸣不平的诗:“树恰人来短,花将雪样年。孤姿妍外净,幽馥暑中寒。有朵篸瓶子,无风忽鼻端。如何山谷老,只为赋山矾。”原因就是他崇拜的诗人黄庭坚只有关于《山矾》的诗,却没有栀子的诗词,实在是让人遗憾。

繁白如雪的山矾花

繁白如雪的山矾花

山矾花

宋代的洪朋写有《山矾》一诗:“黄龙山中春事晚,山谷道人上山坂。鼻端山矾花气浓,怪底经行众芳苑。一种风姿极可人,幽姿正色相鲜新。素馨籍甚不足意,黄淡羞涩终非真。”山矾又名七里香,花开时香传七里,花朵细碎繁茂,风吹来,好似漫天下起含香瑞雪,空气中弥漫着馥郁的香气,恰如思念的味道,经久不散。

山矾这种看上去并不是很起眼的小花,在我国古代的画作和诗词歌赋中经常出现,这或许与它在医疗、染色等方面的独特价值,以及早春时节花香四溢有直接的关系。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宋徽宗时期的作品《腊梅山禽图》,画面左下方有徽宗亲笔瘦金体题诗一首,右下末款“宣和御制并书”花押“天下一人”,上钤朱文“御书”一印。在这幅画的下方有一株山矾含苞待放,它作为背景,恰到好处地出现在那里,向人们揭示着这幅画作的时节。

在宋代,以瓶插花的艺术方式已经开始盛行,山矾花不仅清雅、素净还芬芳四溢,所以颇得宋人的喜爱。将采摘来的山矾花放入花瓶中,也颇具野趣。这在宋代文人的诗词《静对》中就有体现“安排瓦砚临章草,收拾瓮瓶插郑花。”

到了明代,人们对于山矾的喜爱又增加几分,明代文人程棨就在自己所撰写的《三柳轩杂识》称山矾花为“幽客”,要知道在众多花卉之中,有这般雅号的除了兰花就只有山矾了。

繁白如雪的山矾花

《腊梅山禽图》

繁白如雪的山矾花

山矾花

山矾花是兄弟情义的象征,更是营造初春美景的好素材。作为观赏植物的山矾,不仅枝叶茂密,花形如桂,还清香宜人,有隔音消声功效,且对多种有害物质有吸收、净化的作用。(图片选择网络)

繁白如雪的山矾花
(我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