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活相关的学习最有价值·读《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标签:
全局性理解开放性问题认知方式核心素养ppl |
分类: 读书评论 |
——读戴维·铂金斯《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一书有感
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特点
想想自己在遇到一件事情时所采取的处置方式,就可以知道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的基本特征。首先,学习的主题源自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问题或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或从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中挖掘出来。其次,这样的问题大多数是没有唯一的、确切的答案的,即便在探究的过程中,也往往不知道最终的答案是什么。再次如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没有具体的路径,需要通过假设、猜想的培根式认知,或数学建模等牛顿式认知等各种独特的认知方式来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对正在学习的主题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做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尝试,他们通过与现实世界的对话、与学习伙伴的对话以及自己的深度反思,逐渐地理清思路,并推动主题学习向更深刻的方向去发展。戴维·铂金斯在书中将这样的学习称之为基于“开放性问题”的学习。
承载开放性问题的学习主题如何获得?在戴维·铂金斯看来,有这样几个路径:一是从现有的学科课程中找寻学习主题;二是强化交叉学科的建设,给教师和学生提供站在现有学科之上的教育视野,跳出现有课程建设更具有综合性的新课程体系,以单元主题为龙头统整相关学科的知识;三是直接从现实生活中找寻值得探究的主题。
为了保证“开放性问题”学习的质量,戴维·铂金斯为学习主题的选择制定了四条标准:
一是有助于学生获得深刻见解。简单地说,学生学了这个知识之后,能够比较方便地举一反三,将其延伸到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灵活运用;
二是有助于学生的行动。就像我们前面反复提到的,观念决定行为。当他确实从内心中认同所学知识的价值时,他就会自觉地在各种场合运用这些知识。
三是有助于提升伦理道德水平。因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更有责任感、更有道德观、更富有人性、更有同理心、更愿意规范自己的行为。
四是有助于提升知识运用的机会。学生通过学习,会发现自己所学习的这些知识,在现实世界中的诸多方面都有运用的可能,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非常普遍。
在书中,戴维·铂金斯将满足上述四条标准的学习主题,界定为具有“全局性理解”的学习主题。这样的学习主题是超越学科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要运用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也是超越学科的,不仅关注具有综合性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关注学生必备品格的养成。这样的学习,就是当下所倡导的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最需要改变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当智能设备已经方便地将比书本、比教师掌握的还要多的知识存储、推送给学生时,用简单粗暴地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当作业、论文都可以通过类似于ChatGPT这样的人工智能软件帮助解决时,给学生布置大量反复操练的作业的价值是什么,就需要重新掂量;当知识以指数函数的方式激增,人类一天所创造的新知识一个人花费一辈子都学不完的时候,现在的教与学的模式就需要重新再造……人工智能正在重塑人类的生活和学习,但有一些东西可能是人工智能很难完成的,比如说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关联,发现知识背后的人类情感,以及不断创造新事物……这些才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最需要去培育的,也是人类面向未来做需要的。无论是“开放性问题”还是“全局性理解”,都需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这也是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
实现有价值学习的行动
怎样实现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
转变教育行为,有不同的路径选择。比如说,可以采取颠覆性的方式,把现有的课程体系推倒重来,按照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重新建构面向未来的课程体系。不过这样做风险很大。风险一方面来自课程的建设,新建设出来的课程是否符合未来发展的需求,本身是个未知数;风险第二方面来自课程建设的周期,建构一个新的课程体系,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很有可能新的课程体系还没有完全建设好,社会科技的发展又到了一个新的制高点上;风险第三方面来自教师的理解力和执行力,你只要看看我们现在推行的一次次课程改革方案在基层学校的落实情况,就可以明白。
戴维·铂金斯显然并不赞同这样颠覆性的改革举措。他并不否认现有的学校课程体系在培养学生方面的价值,认为可以以现有的课程体系为依托,从现有的课程体系中精心选择具有“全局性理解”的学习主题,采取“开放性问题”的学习方式,围绕“核心素养”培育来组织教学。考虑到这样的学习主题和学习方式,需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因此学习的主题不宜过多。他一直在倡导“抽样”的办法,即在现有的课程内容中,通过抽样找准有价值的学习主题进行深化学习,而将其他相关的学习内容略过或者简略带过。教师需要有一种理念,书本上的学习内容原本就是课程编撰者的抽样选择,是在学科体系的汪洋大海中选取了一杯水,让学生来感知学科的思想方法和知识魅力的。这样的抽样方式课程编撰者可以做,教师同样也是可以去做的。
为了选择具有“全局性理解”的学习主题,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做“业余的专家”,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联系上多花点时间,在相关知识的内在结构上多下点功夫,在知识背后承载的认知方式上多使点力气。要善于站在自己的学科之外看学科,站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高度看教学。千万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科内容的深挖洞、练习试题的高难度上。这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因为现在的教师培训体系,从师范院校开始就是按照学科来进行的,较少关注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较少站在更高的层面培养大家以综合的方式看待事物的思维习惯。所以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要根据时代的需要、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扩展知识视野,让自己向“业余的专家”的方向靠拢。
以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核心,选择具有“全局性理解”特点的学习主题,通过创设“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以探究式的方式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将关键能力的培养、必备品格的塑造作为目标,是教师在新时代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走上这条道路并不容易,需要教师观念上的自我革命,需要教师对课程的重塑,需要对教学流程的再造。看上去给教师的任务很多,压力很大,但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不用太过紧张,不用担心自己做得是否到位,只要按照上述的路径行动起来,哪怕有一点点的改变,就会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好学生的成功来自教师1%的改变,我们对此深信不疑!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美]戴维·珀金斯著,杨彦捷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