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是红梅占晓枝

(2023-02-08 07:52:22)
标签:

梅花品种

凌霜傲雪

嫁接栽培

品格气节

ppl

分类: 旅途随记
又是红梅占晓枝

红梅

花信,是花朵开放的最初的消息,也指最先开放的花。

花信风就是吹开花朵的风,这种风往往集中在春天,所以人们通常把春天的东风叫作“花信风”。从节气的角度看,花信风以梅花开始出花蕾的小寒节气算起,到谷雨结束,为期一百二十天,每五天算一候,对应一种萌发的花儿,共二十四候,称为二十四候花信。这在南北朝时期就有文字记录,南朝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写道:“始梅花,终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风”。

梅花为花信风之首。在梅花的各种品种中,红梅也称之为寒梅,是最先开放的梅花。宋代季昭史有诗《冬》:“一气推迁星复回,人生常苦岁华催。冻云欲雪雁声过,腊酒正春梅信来。”这里的梅信,显然是腊月小寒之后开放的梅花,带着春意,带着春天将来的消息。南宋萧立之的祝寿诗《寿何府判易斋》有这样几句:“欲晴未晴霜淡浓,欲香未香梅信风。眼前时事好闭口,只折梅花来寿公。”说你已经走在梅花的春初,前行之路,次第花开,通往更绚烂的锦绣春天。这样的祝福语,既诚心又雅致。

又是红梅占晓枝

又是红梅占晓枝

红梅

梅是蔷薇科杏属落叶小乔木,也有的是灌木。一般情况下可生长到4-10m。梅树主要分为花梅和果梅两大类,花梅是观赏植物,只能开花不结果;而果梅开花后是能结果的,我们平常吃的陈皮梅等各种梅干、蜜饯,都源于此。

我国有悠久的梅树栽培历史,最初主要是以食用果实为目的,在种植栽培的过程中,逐渐喜欢上了梅花开放的花儿,《诗经》中有“山有嘉卉,候栗候梅”的描述,把梅花称为“嘉卉”,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梅花的欣赏态度。把梅花作为观赏花卉来对待,大致始于汉初。不过最初栽培的梅树开放的花儿大多以白色或粉白为主,你只要看看唐代以前的文人墨客在诗赋中描述的梅花就能明白。隋唐时期是培植梅花逐渐兴盛的时期,在这期间出现了一些粉色的梅花品种,但“红梅”还要再等一段时间。

北宋时期,人们对观赏花卉的需求激增,而梅花经过不同砧木不同树木的嫁接,获得了更多奇异的颜色和品种。比如说真正的红梅,就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北宋石延年在《红梅》一诗中记录了看到红梅时的那种视觉震撼:“梅好唯伤白,今红是绝奇。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烘笑从人赠,酡颜任笛吹。未应娇意急,发赤怒春迟。”

又是红梅占晓枝

又是红梅占晓枝

红梅

北宋的梅尧臣不仅自己姓梅,也很喜欢梅花。他在《依韵和行之枇杷(予送红梅与之)》一诗中写道:“五月枇杷黄似橘,谁思荔枝同此时。嘉名已著上林赋,却恨红梅未有诗。”他看着朋友送来的枇杷和荔枝,想的却是红梅,问为什么红梅这么美,此前却没有诗赋流传呢?从这首诗中也可以看出红梅这一梅花品种是到北宋才出现的。梅尧臣还有另外一首诗《吴正仲求红梅接头》描述了他得瑟的心情:“君家梅溪上,但见梅花白。我家家树红,求枝寄归客。剪接如交情,本末不相隔。明年举酒时,醉颊生微赤。”自己家有红梅树,在当时确实是值得炫耀的事情,吴家朋友来求,他剪下花枝送给他。这首诗不仅表达了梅尧臣愿意和他人分享美好事物的心情,还介绍了当时嫁接培育梅花新品种的方式。

通过嫁接获得新的梅花品种,是宋代培育梅树最主要的方式。嫁接得到的新品种在观赏性增强的同时,其他方面的性能或许会有所消退,比如说耐寒性。北宋王安石在《红梅》一诗中就记载了这样的现象:“春半花才发,多应不奈寒。北人初未识,浑作杏花看。”说当时好多人不认识这新品种的红梅,还以为是杏花呢。经过北宋人一代代的不懈努力,深红大红的梅花也被培育出来了:“一种梅生禅老家,屋檐古干恣敧斜。诗人莫讶深红色,绝胜寻常桃杏花。”(见北宋贺铸和题《毗陵荐福寺红梅》)

又是红梅占晓枝

又是红梅占晓枝

红梅

赏梅是雅事,被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赏梅也是有讲究的,一般着眼于色、香、形、韵、时等方面。

梅花的花色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多种颜色,花瓣又可以分为单瓣、半重瓣和重瓣等类型。在梅花的各种色泽中,国人偏爱红梅,一方面是因为红梅有一种视觉上的美感,白雪红梅、冷艳丹心、凌霜傲雪,给人一种向上的朝气;另一方面是因为红梅花儿开放的早,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打,花开得越是有精神、显秀气,在各种花卉中红梅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梅花的花香不如蜡梅浓郁,但却清逸幽雅,有种“着意寻香不肯香,香在无寻处”的意境,让人难以捕捉却又时时沁人肺腑、催人欲醉。梅花的树形、枝干的形态也是人们非常关注的,以苍劲嶙峋为美。形若游龙、遒劲倔强的枝干,缀以数朵凌寒傲放的红梅,兼覆一层薄雪,“古梅一树雪精神”,俨然天成一幅水墨大写意。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在《范村梅谱》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石着为贵。”梅花的形态总离不开横、斜、疏、瘦四个字。人们观赏梅韵的标准,则以贵稀不贵密,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谓之“梅韵四贵”。赏梅也要找准时机,过早,含苞未放;迟了落英缤纷,在梅花含苞欲放之时为最佳。

又是红梅占晓枝

又是红梅占晓枝

红梅

人们喜爱红梅绽放时的美好,却不知道为了这美好时光的到来,梅树从秋天落叶起,就已经开始积蓄力量,酝酿花芽,无论是白如雪还是红如霞的梅花,都是时间和冰雪共同的杰作。宋代徐恢有《红梅》一诗:“江梅闲尽腊梅稀,又是红梅占晓枝。却忆东坡诗上语,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中描述了江梅、腊梅和红梅此起彼伏花开的景象,说早春的红梅是那样的美,让我想起了苏东坡的名句“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若把梅花比西子,淡是江梅雅是腊梅浓是红梅,怎么都好看啊。

唐宋时期的观赏梅以庭院种植和嫁接为主,但到了明清时期就有了一些新的变化,观赏梅从庭院种植逐渐走向盆栽盆景的梅花,对树形、枝干的形态追求到了极致,老桩古木,加以绳子捆绑,以求得造型美。虽说这也是满足人们观赏需求的市场化运作,但清代文学家龚自珍却对当时的人们在赏梅方面“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这种扭曲的审美观进行了批判,并以《病梅馆记》一文流传于世。作品以梅喻人,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对个性解放的渴望。

 又是红梅占晓枝

又是红梅占晓枝

红梅

红梅有着坚韧不拔、不畏艰难、自立自强、高风亮节、吉祥如意等重要的品质和美好的寓意,所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人们不仅以诗赋等方式赞美它,还通过绘画等方式来表达对它的喜爱。近现代名家中,吴昌硕、张大千、刘海粟、陆俨少、齐白石等,都曾创作出颇具时代特性的红梅作品。比如说清代“海派”大写意画家吴昌硕的《梅花图》,构图奇特,几条竖直线条,作为梅树主干,小枝旁出。右上侧又伸出数干梅枝,穿插于主干之间。红梅先用写意法勾勒,再填颜色,梅干梅枝的处理,粗看似乎不合常规,然而细细品味,枝干横竖交叉,杂而不乱,恰到好处表现出红梅的风姿,富有生活气息。吴昌硕以书法入画,笔墨苍劲,透着几分金石趣味。

吴昌硕画的红梅很多。比如这幅《红梅图》,红梅在画面上穿插交错,繁乱中有着疏密聚散的变化,充满节奏感。左边一株淡墨画出的枯树,被红梅包裹映衬,竟也有了几分春色。梅花枝干以渴笔写出,具有书法酣畅淋漓的意味。红梅由朱彩点染,层层堆积,画面看似庞杂,细细品味,却极具章法。

又是红梅占晓枝

吴昌硕《梅花图》

又是红梅占晓枝

吴昌硕《红梅图》

红梅花儿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特点。红梅花茶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还有清热解毒、清肝护肝的功效,它的花香则有提神醒脑的作用。

又是红梅占晓枝
(我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