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新西兰茶树”的松红梅

标签:
新西兰茶树冬季开花抗毒抗菌蜂蜜产品ppl |
分类: 旅途随记 |
松红梅
单位的花坛里种植着各种植物,从春天到秋天一直繁花似锦。不过到了冬季,开花的植物明显少了很多,花坛看上去也颇显萧条。
但如果走进仔细观看,还是会发现有个别的植物,不惧寒冷,花儿凌寒绽放,仿佛有意和冰冷的时节叫板似的。松红梅就是其中的一种。
松红梅原产于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区,近年来才被引入到国内。因为植株矮小,枝叶茂盛,叶片似松针,花朵像梅花,才会被人取名为“松红梅”。红梅总在数九的严寒中绽放,松红梅虽然不像梅树那样耐寒,但花儿绽放时也在冬季,与红梅绽放的时间相差不是很远。这或许也是人们将它与“红梅”联系在一起的缘故吧。
松红梅
松红梅是桃金娘科鱼柳梅属的小灌木,在原生的环境可以长成高达10多米的“大树”。它的树叶过去被发现新西兰的库克船长用来当作茶叶使用,因此它被称为“新西兰茶树”。
由于生长环境等因素,引种到我国的松红梅生长的高度有限,最高也不会超过2米。松红梅的萌蘖能力强,生长较为迅速,枝条红褐色,分枝繁茂,较为纤细,新梢通常具有绒毛。如果从幼株就开始盘扎修剪,使其不断萌发新枝,控制合理株型和枝条走向,经过一年到两年就可以定型成优美的株型。它的叶片互生,叶片呈线状或线状披针形,长度一般在0.7厘米到2厘米之间。
松红梅开出来的花朵如名字一般十分儒雅。花有单瓣和重瓣两种,单瓣的花色有白色的、粉色的、深红色,与梅花的颜色十分相像;如果是重瓣的,花朵看起来就像是牡丹一样层层叠叠,非常的好看,因此还有人称之为“松叶牡丹”。但实际上松红梅的花非常的小,和牡丹花完全无法比拟,只能说形态上非常相像。
松红梅
松红梅的花期很长,从初冬可以一直盛开至初夏,算得上一种性价比很高的花卉了。它开花的时节正是在元旦、春节这样重要的节日前后,因而也是烘托节日氛围非常不错的植物组合。松红梅的观赏性也极强,不仅花色非常丰富,从红到白以及中间的渐变色都有,而且花形多样,单瓣、重瓣等各种组合齐全。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它的花量大,一棵两年的生植株如果培育的好,可以生长出数百个花苞。
松红梅的枝条耐盘扎耐修剪,是制作盆景的优质素材。前面提到过,松红梅不是很耐寒的植物品种,它喜欢凉爽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生长的适温为18-25。在冬季,如果温度低于-1,很容易被冻伤。所以北方人人们如果想在冬季种植松红梅,最好就是用盆栽,可以方便地将其搬到室内来。
除了将它作为盆栽养殖于家中,作为切花的松红梅也是一种便利且美观的选择。所谓切花就是指从植物体上剪切下来的花朵、花枝、叶片等的总称,它们为插花的素材,也被称为花材,并被用于插花或制作花束、花篮、花圈等花卉装饰。
松红梅
松红梅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其观赏性方面,它在药用价值也不可忽视。从松红梅中提取的精油,具有抗病毒、抗霉菌等强力杀菌功能,可用于治疗各种呼吸道疾病。因其气味芬芳,在国外常用于芳香疗法,治疗各种疾病。
最近这三年我们总被新型冠状病毒所困扰,也在讨论到底什么样的药物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实在历史上,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1348年开始在欧洲肆虐的黑死病,前后持续了400多年,是持续时间最长、对人类影响最为深远的瘟疫之一。欧洲人群中有三分之一死于黑死病,人们在开始时对这种瘟疫束手无策。在17世纪,人们发现英国有一个名叫伯克勒斯伯的小镇,是非常重要的香料交易中心,里面的居民长期与各种各样的香料打交道。最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小镇中的居民竟然没有一人感染黑死病。人们开始意识到香料的重要性,并制作了一些香盒或者随身携带一些香料在身边,用它们来驱散携带疾病的蚊虫和病气。松红梅就是一种被人们制作成香料和精油的植物材料。
松红梅
在欧洲黑死病肆虐的日子里,“鸟嘴医生”是最具时代意义的标志性象征。当时的医生为了杜绝传染,头顶戴着厚厚的黑帽,戴上巨鸟嘴般的面具,手着白手套,身穿泡过蜡的亚麻或帆布衫,持一木棍,用来掀开黑死病患的被单或衣物。他们会在巨型的鸟嘴中塞上香料,以过滤空气中的“病气”。
作为新西兰的一种本土植物物种,松红梅在当地的名字叫“麦卢卡”。麦卢卡树曾经覆盖着新西兰全境特别是新西兰北岛地区的广阔原野。新西兰的原住民“毛利人”刚来到新西兰时,麦卢卡树还是新西兰的主导植物之一。毛利人有使用草药的传统,很自然地就选择了麦卢卡树的茎和叶子,把它们作为草药。在感冒或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毛利人就就像我们熬中药那样,煮麦卢卡的茎叶来进行初步的治疗。麦卢卡被毛利人作为草药使用的历史,为后来人们对它们抗菌性的研究,提供了最初的线索。
说到这里,大家估计就会联想到新西兰一种非常有名的蜂蜜——麦卢卡蜂蜜了。麦卢卡蜂蜜自然就是在松红梅上采撷的花蜜。不过新西兰人养蜂的历史并不长,关注麦卢卡蜂蜜的历史就更短了。
松红梅
大约是在19世纪中期,伴随着欧洲养蜂人和意大利蜂的到来,新西兰的养蜂业才开始逐渐兴旺起来。不过,在很长的时间里,新西兰人并不关注麦卢卡蜂蜜。主要是因为欧洲人并不喜欢麦卢卡蜂蜜的药物香味与暗褐颜色,它们更喜欢白色的蜂蜜,如苜蓿蜂蜜、圣诞花蜂蜜等等。所以,较少有人专门采集麦卢卡蜂蜜,其产量自然也是很低的。
那些收集了麦卢卡蜂蜜的采蜂人,因为这种蜂蜜的销路不好,甚至将这些蜂蜜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卖给牛饲养者,供后者制作蜂蜜水,为奶牛补充糖分。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中期。没想到歪打正着,使用麦卢卡蜂蜜水给奶牛补充糖分的牧民发现,饮用了麦卢卡蜂蜜水的奶牛比较不容易生病,再加上麦卢卡树的茎叶曾经被当作药物使用的历史,引起了新西兰生物化学界部分科学家的关注,他们开始研究麦卢卡蜂蜜是否有什么特殊功效。
从上世纪90年代一直到本世纪初,有关麦卢卡蜂蜜活性因子的研究终于取得了突破。2006年,德国德累斯顿理工大学食品化学系托马斯·亨利教授发现,导致麦卢卡蜂蜜具有独特抗菌能力的活性因子是甲基乙二醛,分子式为C3H4O2,他的研究文章,发表在《分子营养和食品研究杂志》上。此后,这种蜂蜜名声大噪,开始被世人所追捧。
松红梅
近些年来,麦卢卡蜂蜜作为新西兰的进口蜂蜜,在我国可谓火得一塌糊涂。不过,当大家都在追捧某件东西的时候,你可千万要当心,不要盲目跟风。有数据说,新西兰每年大约出产1700吨麦卢卡蜂蜜,但仅在英国销售就有1800吨,全球范围内每年大约销售1万多吨标注为麦卢卡的蜂蜜。这其中的玄机,就由读者自己品味吧。
还是回到松红梅的观赏性上来吧。松红梅的花语是:胜利、坚定、高升。在这个非常的时期,在即将迎接新年带来的时刻,这种植物、这个花语是否很应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