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的阅读

标签:
书的主题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与我关系ppl |
分类: 我的著作读者评论 |
《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的阅读
文/夏俊玲
有幸跟着常生龙老师组织的读书会,一起阅读了由常老师写的《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这本书。遵循着:“要真正拥有一本书,必须把这本书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才行,而让书成为自己的一部分的最好方式是以自己的方式输出。”前期,我阅读时每一篇我都是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输出的。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书,也为了要成为主动的阅读者,我针对本书提了这四个基本问题,并尝试进行作答: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首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来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具备原本专家才有的思维方式以及在复杂情境中交往的能力。其次,学习方式和学习模式也将发生大的改变,学校的形态和结构也会发生变化。最后,学生对职业的准备也将发生变化。这本书告诉我们,面对这样的变化,教育将要有一场变革,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才能很好地投身到教育变革的实践中去。
作者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本书共分为四辑,第一辑先探讨了素养在教育领域的演变历程,并将素养分为夯实人生根基的基础素养、应对新时代各种挑战的核心素养以及万物互联的职业素养。作者细说了核心素养,指出核心素养是面向未来世界的素养。未来世界,人们如何工作、生活、学习、实现自我价值,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都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所以核心素养应界定为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
第二辑指出了关键能力是与一定的专业技能不直接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技能,是在各种不同场合和职责的情况下做出判断、选择的能力,也是胜任人生生涯中各种不可预见变化的能力。作者从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关键能力中的认知能力包含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以及信息加工的思维能力,理解他人、表达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既有对自我管理的要求,也有融入集体,组建团队的能力;创新能力,主要是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养成创新型人格;在工作中要有批判性思维的习惯,批判性思维的前提是要有凡事质疑的态度和对事实真相的追求精神,其基础是具备逻辑推理的基本能力,其关键是养成勇于质疑和经常反思的习惯。
第三辑必备品格部分,作者从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事物的关系的角度,阐释人要自我教育,通过自我教育,能够管理自我、心性坚定,时刻替别人着想的公德心,以及遇事勇于承担责任的责任心。
第四辑阐述了这样的观点:教育总是解决所处时代遇到的问题。工业革命之前,教育是个性化的精英教育,只有权贵阶层才能接受教育。工业革命的到来,机器化大生产,工厂需要具备一定知识、掌握一定技能的员工,学校教育应运而生,主要是培养时代所需要的劳动力。而当今时代,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以及脑科学的发展,呼吁个性化的大众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学习脑科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更新学习观念,个性化学习、先天和后天到交互作用论,寻找学习的最佳效应点是我们在未来学习要持有的三种观念。书中介绍了四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营火式学习适合一人讲,多名学生听的情况,水源式适合多对多的形式,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新知。洞穴式学习是独自一人反思和思考的学习形式。山顶式学习则是需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将人工智能应用到教育教学中,能适应智能革命带给教育的变化,并学会深度学习。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这本书中对品格的界定我认为非常有道理,品格指个体的人品和做事的方式,是个体道德素养的核心。教师可以先培养自己的价值判断力,永远做重要不紧急的事、培养自己思维的深刻性和拥抱知识的不确定性,养成一些好的习惯,进行自我约束,修炼自己的心性,还有为他人着想的公德心,以及培养自己的责任心。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体现自己的品格。孩子的品格是可以培养的,且有培养的关键期。责任心和道德心关键是在学校培养的,所以我们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公德心和责任心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塑造自己品格,受益自己,影响他人。
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
书中讲到教育的发展是与人类的发展相适应的。我以前从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这刷新了我的认知。这样的说法让我看到了自己作为教师在社会上承担着怎样的作用,以后,我该朝着哪个方向上走,孩子的培养方向有哪些问题。这点还让我想到我们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很多大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找到一个好工作。这样的教育目的是正确的吗?
作为教师,首先就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我们不能仅仅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我们应该培养的是幸福完整的人,能够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所以,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我们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应对未来社会的各种变化。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专家思维,作为传统教育出身的我们,自身都不具备专家的思维,怎么样来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呢!打破这种局限的方式是我们教师也要学习。信息技术给了我们机会,我们首先要做一个个性化的学习者,才有可能应对接下来的教育变革。这对教师的教学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需要运用哪些现代技术和教育手段?怎样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什么样的内容适合营火式学习?什么时候适合水源式学习?怎样培养学生的洞穴式学习和山顶式学习的方式?如何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这些都引起了我的思考,我想在不久的将来也一定影响着我的课堂教学,改变着我的教育生活。
【后记】
我在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为了培养自己的阅读艺术,我借用这样四个基本问题对本书进行了分析。通过这样的分析,我看到,我还不能算是完全拥有了这本书,想要完全拥有,我还需要对本书进行分析性阅读甚至是主题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