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相信生命的力量·读《回弹力》

(2022-10-24 06:45:43)
标签:

童年经历

环境因素

生存能力

生活哲学

ppl

分类: 读书评论

——读本·富尔曼《回弹力》一书有感

相信生命的力量·读《回弹力》 

童年的境遇会对其后面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一问题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20世纪初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特别强调从个体的童年经历中找寻与当下生活的内在关联。此后一批早期的心理学家进一步强化了童年经历对人一生影响的观念,提出人格障碍、精神分裂、抑郁症、自卑补偿等等,都是因为早期心理发展不足所带来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这样的理论一方面促使家庭和父母更加用心地思考子女的教育问题,努力给孩子创设更加优良的童年生长环境;另一方面,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困惑,因为它触及了哲学的基本困境,人们是有自由意志的,还是环境的牺牲品?

环境决定论?

“童年的不幸必将导致不幸福的人生!”这是一直以来西方心理学的主流观点。心理学家们普遍相信,一个人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就藏在他过去的经历里。他们在分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时,也往往从孩子出生时的生存环境——原生家庭的角度加以解剖,一直强调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成长的巨大影响。

想想看身边人们养育儿童的各种境况,似乎很能印证上述观点。那些为了生活四处奔波的打工人,因为生活环境的比稳定,往往将自己的孩子送回家乡由孩子的祖父母负责照料,结果逐渐演变成一个特殊的“留守儿童”群体;那些整日忙着挣钱养家糊口的家长,自己的孩子虽然就在身边,但平日里关心照顾孩子的时间实在有限,更别说对孩子的平时的生活和学习做循循善诱的教诲了。疲惫不堪的家长,本来生活就很艰难,如果孩子在学习不努力,出现了问题,内心的烦躁和焦虑会让其失去控制,通过打骂等方式发泄自己内心的苦闷。在这样的环境里生长的孩子,自然会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

统计表明,在不良环境下,比如在有家庭暴力、父母严重酗酒或者有长期心理问题的家庭里长大的人,成年后遭遇各种问题的概率比在“正常家庭”环境下长大的人要大得多。然而,其中的相关性并不那么显而易见。统计结果只能简单地指出其潜在的危险性,却不能证明不如意的童年经历必然导致成年的各种问题。

为了研究童年的经历到底对今后的人生有多大的影响,本书的作者,芬兰心理学家本·富尔曼设计了三个问题:1)你觉得是什么帮你撑过了艰难的童年?2)当年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3)在后来的生活中你是如何设法弥补自己曾经被剥夺的一些童年体验的?邀请全球各地的人们加以回答和讨论。他先后收到了三百多份感人至深的来信,《回弹力》一书就是基于这些来信和回答写就的。富尔曼通过本书告诉我们,在孩童时代的情绪和心理问题并不会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遗传给下一代。童年遭遇的问题和不快乐的经历也许会增加成年后出现类似问题的危险性,却并不是引发这些问题的根源。

每个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各种困扰,会因为某些事情处置不当而产生羞愧,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罪恶感。如果这些不良的心理现象能够在童年时期得到有效的处理,自然是最理想的状况,但即便当时没有处理好,现在才开始处理,也是没有问题的。“拥有快乐童年,永远不嫌晚。”人最需要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态,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总是沉浸在“为什么我的今天会是这个样子”的悔恨中,应该好好思考“如何改变自己”这个有价值的问题。

用好自己的“回弹力”

古罗马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说:“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你的反应。”过去发生的事情,已经不可改变,但看到这件事情的角度却是可以选择的。你可以沉湎于对当时事件的懊悔、自责之中,也可以从这件事情找到痛苦和挫折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积极意义。人拥有的这种面对困扰、挫败和威胁时所表现的生存能力,这就是“回弹力”。

先看看作者在书中介绍的一个案例吧。有一天,富尔曼和另外一个心理学家朋友一道聊天。富尔曼3岁的女儿手一挥打翻了热茶泼到自己身上。富尔曼的朋友急忙把小女孩带到卫生间,将孩子放到浴缸里打开冷水冲洗。小女孩歇斯底里地大哭起来。富尔曼随后赶到,边安抚女儿的情绪,边给女儿换了衣服。

回到餐桌后,朋友对小女孩赞不绝口:“哇,你真是太聪明了,茶洒了的时候知道抬起手保护脸不被烫到。”小女孩听了一脸的骄傲。然后朋友看了富尔曼又对小女孩说:“我打开冷水帮你冲洗后,你爸爸这么快就安抚住了你的情绪。”富尔曼听了也忍不住沾沾自喜,但立刻反应过来:“你才是那个聪明人吧,立刻就想到用冷水冲洗。”这一刻,朋友的脸上也露出了高兴的神色。这时,他们注意到朋友八岁的儿子坐在餐桌一角有点闷闷不乐,于是朋友马上转向自己的儿子:“是因为你那么迅速地闪开了,我们才能迅速冲到卫生间。”这段话让他儿子的脸上也露出了骄傲的表情。

后来,小女孩骄傲地告诉妈妈,当她不小心打翻了茶杯时,她和爸爸的反应有多么机敏。孩子记住的不再是被热茶泼然后又被冷水淋,而是自己当时做得有多么好。

在“是什么帮助你撑过了艰难的童年”的问答中,富尔曼梳理出了几种经常被人们所使用的回弹力,它们包括:1)他人的帮助,孩子无法在父母那里得到关爱和支持的时候,会找寻替代关系,在其他人那里获得心灵的慰藉;2)想象力,由此而让自己多一些对未来的憧憬而不是沉湎于对过去的回忆;3)读书和写作,这是一个逃离现实、让自己忘却烦恼和忧伤的好办法;4)宠物,一个可以倾诉内心的对象;5)大自然,一切的伤害都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修复。还有很多,比如说,很多孩子意识到自己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很好时,或者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很擅长的时候,比如体育、音乐、手工、游戏、人缘等,就能感受到力量,并帮助到自己。这些都是提升自身生存能力的回弹力。

童年的生活是自己难以控制的,当下过得不如意并不意味着未来也将如此,每个人都有机会让自己有比过去、比现在更加美好的未来。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多从另一个方面想想,提醒自己当时所能做的就是最好的应对了,这样的回弹力可以让自己能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酸甜苦辣,走向更加灿烂的未来。

成长没有固定的模式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儿童发展的精神分析观念主导了发展心理学领域。按照这一理论,儿童心理发展会经历一系列预设的阶段,最后发展到成熟的成年期。共生期、个体分离期、恋母情结和肛门期就是这一理论下的一系列阶段的几个例子,如果一个人想要获得健康完整的人格,就必须按照顺序好好地完成这些阶段的发展。

如今,人们越来越相信,孩子的成长跟整个生态环境相关,受整个人际网络的影响,和儿童相关联的每一个人都会在其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人类不是预先编好程序的机器,不是一定要按照某种方式、以某种特别的顺序运作才能不出差错。发展心理学所绘制的人类发展各阶段的路径图并不代表事实。孩子并不会按照任何固定模式来成长。相反,人类是一种非常有弹性又善于不停地调适和发展的生物,只要他的大脑足够强大,就能够持续地学习新东西,达成自己的目标。

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都有两面性,要善于从正向的方向加以引导和解读。比如说,一个突发事件发生以后,人们经常会批评自己在事发当下的反应,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这么说”,或者“当时为什么这么笨,没有这么做”。善于自我批评,是问题的一面,而在遇到事情时自己的反应和应对策略的意义和价值,则是另一面。如果当事人能够意识到:就当时的情形而言,他们选择的做法实际上是非常聪明的。那么,他们就会从这件事情中获得成长的力量。比如说,那些在暴力家庭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在家里得到的往往是负面榜样,只看到用暴力解决问题,这是问题的一面。同时,因为他们有被殴打虐待的感受,所以他们更理解为什么要停止暴力行为。统计的数据也表明,只有一小部分成长在家庭暴力环境下的孩子长大后会有暴力倾向。

为了学会正向思考,我们需要具备一种能力,一种用不一样的视角看待事情的能力。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事情,找到其中有用或者有帮助的部分。

被珍惜、被尊重,或者至少能感受到他人的某种鼓励,是一个人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所有的人都需要有价值感,不仅是自我价值感,也需要不时地得到来自其他人的肯定。

在本书的最后,富尔曼提出了几条重要的指导原则,希望大家以此来改变自身的生活哲学,来提升生活品质。它们是:1)尊重你自己所使用的,克服困扰、走出人生逆境的各种方法。2)把你的不幸经历当作培养正向品德的一场历练。3)把注意力放在内在和外在的资源上,也许有很多你不曾意识到的资源。4)为自己取得的进步和获得的成功而自豪,留意那些能够证明自己走在正轨上的蛛丝马迹。5)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和未来,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有梦想,才有可能实现。6)相信自己值得拥有美好的未来,过去的日子越艰难,未来就越值得期待。7)善待自己。记住,你并不孤单。

 

《回弹力:是什么帮你撑过了艰难时刻》,[芬兰]本·富尔曼著,李红燕译,华夏出版社2018年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