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栝楼:有着极高药用价值的植物

(2022-09-28 06:00:04)
标签:

本土植物

医药价值

花朵奇特

栽培广泛

ppl

分类: 旅途随记

栝楼:有着极高药用价值的植物
栝楼花

《诗经·豳风·东山》中写道:“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豳同“邠”古都邑名在今陕西郴县诗中的“果臝”读音为果裸,也就是今天要介绍的栝楼。东汉末年学者郑玄特别注解:“果臝,栝楼也。”

上述诗句描写的是东征之士即将回家之际在旅途的所见所思栝楼的果实,爬满了屋檐土鳖伏在屋角,喜蛛在室内游转野鹿出没在房前屋后,流萤闪闪飞来飞去。一片破败的景象形象化地表达出家园无人的凄凉感。从诗句中不难看出,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有在房前屋后种植瓜蒌的习俗。它的生命力旺盛,即便无人照料,也能自在地生长。

栝楼葫芦科栝楼属多年生攀缘植物,茎的长度可达10米。关于栝楼的生长习性,《尔雅正义》中有这样详细的描述:“四月生苗,引藤蔓生,及秋而华……秋末成实,下垂如拳。”栝楼在全国各地广为分布,因此别名也有很多,瓜蒌、吊瓜等都是最常见的别名之一,我们吃的吊瓜子,就是栝楼的种子呢。

栝楼:有着极高药用价值的植物

栝楼:有着极高药用价值的植物

栝楼花

栝楼如果栽培得当,可以生长很多年。据说四川平昌县就有一株百年栝楼,在人们的精心培植下越长越茂盛。这株栝楼主根茎长五十多米,密集的藤叶遮挡面积达100平方米。如此大的栝楼,每年所摘得栝楼果实可达到五百余枚,重量约两百多斤。

栝楼地下部分的块根呈圆柱状,粗大肥厚,富含淀粉,淡黄褐色。人们常将多年栽种的块根挖出,去净泥沙,刮去粗皮,切片晒干碾碎,作为中药来使用,因其颜色洁白如雪,故而得名天花粉。清代赵瑾书的《本草诗·天花粉》写道:“清寒性禀产深山,坠落天花似粉颜。瓜果比来秋可食,灯油燃出夜能看。排脓散肿无双妙,解热除烦第一斑。实是栝楼称果臝,结胸满痛急须颁。”天花粉味甘、微苦,性微寒,具有清热生津、润肺化痰、消肿排脓的功效,用于热病口渴、消渴多饮、肺热燥咳、疮疡肿毒的治疗。《神农本草经》将天花粉列为中品,《本草汇言》亦载:“天花粉性甘寒,善能治渴,从补药而治虚渴,从凉药而治火渴,从气药而治郁渴,从血药而治烦渴,乃治渴之要药也。”

天花粉既能清热泻火解毒,又能消肿排脓疗疮,配伍金银花、白芷、穿山甲等,可治疗疮疡初起之红肿热痛,未成脓者可使消散,脓已成者可溃疮排脓。但天花粉性寒,脾胃虚寒,便溏泄者及孕妇慎服。《本草经疏》载:“脾胃虚寒作泄者勿服。”

栝楼:有着极高药用价值的植物

栝楼根

栝楼:有着极高药用价值的植物
栝楼

栝楼的茎较粗,多分枝,具纵棱及槽,被白色伸展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3-10厘米,茎基部和下部的叶片比较小,通常浅裂或不分裂,叶边有大小不一致的粗齿;茎中部的叶片接近圆形,通常3-5裂,裂片菱状倒卵形。叶子的上表面深绿色,粗糙,背面淡绿色,两面沿脉被长柔毛状硬毛,基出掌状脉5条,细脉网状。

栝楼的花儿雌雄异株。雄花总状花序长10-20厘米,粗壮,具纵棱与槽,被微柔毛,顶端有5-8花。它的花冠白色,裂片倒卵形,长20毫米,宽18毫米,顶端中央具1绿色尖头,两侧具丝状流苏,被柔毛;花药靠合,花丝分离,粗壮,被长柔毛。雌花单生,花梗长7.5厘米,被短柔毛,裂片和花冠同雄花;子房椭圆形,绿色,花柱长2厘米,柱头3

莫言在小说《生死疲劳》第三十三章中提到了栝楼“河堤两边的斜坡上,生长着枯瘦的紫穗槐,紫穗槐上爬满疯狂的瓜蒌藤蔓,藤蔓上白花簇簇,散发着类似丁香的沉闷香气。”读着这些文字,栝楼花的形态、花色、以及香气,仿佛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栝楼:有着极高药用价值的植物

栝楼叶

栝楼:有着极高药用价值的植物

栝楼花(左雌右雄)

栝楼秋季开花,霜降过后果实逐渐成熟。当果实的表面开始出现白粉,随后变成淡黄色时,就可以采收了。特别注意的是,采摘栝楼时不要弄破它的皮壳,否则容易生虫发霉。采摘下来的栝楼要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两个月左右,才可使用。新鲜的栝楼也可以食用,但口感并不是很好,所以人们主要将其作为药材来用。

栝楼的各个部位均可入药,可谓浑身是宝。宋代苏辙有诗《赋园中所有十首·其七》:“吾兄客关中,果臝施吾宇。兄虽未得还,我岂如妇女。呦呦感微物,涕泗若零雨。但爱果臝茎,屈曲上墙堵。朝见缘墙头,莫已过墙去。物生随年华,还日何足数。”瓜蒌茎叶味酸,性寒,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用于暑月之外感风热及头痛发热。《本草正义》载:“瓜蒌茎叶治中热伤暑,以其清芬凉爽,故善涤暑。又其味微酸,自能振刷精力,以御酷暑之炎热。”瓜蒌皮则长于清肺化痰,理气宽胸。

清代王如鉴的《本草约编·栝楼》写道:“甘寒无毒是瓜蒌,肺补痰清气自收。止痢润肠除热渴,更消痈肿利咽喉。”瓜蒌亦可外用。《山西中药志》中就有记载:“瓜瓤洗手,治冻裂”。《名医别录》载瓜蒌可“悦泽人面”,宋代庄绰《鸡肋编》载,燕地女子冬月(农历十一月)用瓜蒌涂到脸上,因面部被瓜蒌染黄,如同佛面贴金,故谓之“佛妆”,直到春暖花开方才洗去。瓜蒌的养护之功,能使面庞洁白如玉。清代查嗣琛亦咏其事曰:“西院琵琶拨未休,血箫东院起梳头。春风暖入肌肤滑,初点胭脂洗栝萎。”

栝楼:有着极高药用价值的植物

栝楼:有着极高药用价值的植物

栝楼

嗑瓜子,是人们常见的休闲方式之一。

国人有关瓜子的最早记载,是在北宋初年,《太平寰宇记》中第一次出现了幽州土产“瓜子”。此后,有关瓜子的记录就逐渐多了起来,如元代的《王祯农书》载:“(西瓜)其子爆干取仁,用荐茶易得。”到了晚明,嗑瓜子已经成为皇家喜爱之事,明神宗“好用鲜西瓜种微加盐焙用之。”清代初年,瓜子的街头地位已经堪比今天的奶茶,孔尚任的《节序同风录》中就有“炒西瓜子装衣袖,随路取嚼曰嗑牙儿”。19世纪中叶来华的法国传教士古伯察甚至在《中华帝国纪行》中说,“你就是到了最荒凉的地区,也不用担心买不到西瓜子。”

西瓜是引进的,最本土的瓜子,还要数栝楼籽(瓜蒌子),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吊瓜子。明代湛若水《赠医士叶子新还维扬诗》写道:“多谢瓜蒌子,洗我腥血肠。邪涎下数升,正气乃一张。浃旬水火济,冷焰发辉光。因兹悟神理,报之合一章。”明代龚廷贤《药性歌括四百味》认为:“瓜蒌仁寒,宁嗽化痰,伤寒结胸,解渴止烦。”瓜蒌子味甘、微苦,性寒,具有清肺化痰、滑肠通便的功效,可用于痰热咳嗽、肺虚燥咳、肠燥便秘、痈疮肿毒的治疗。你看,磕磕吊瓜子,可不仅仅是休闲呢。

栝楼:有着极高药用价值的植物

栝楼籽

栝楼:有着极高药用价值的植物
栝楼

宋代方回的《读素问十六首其一》写道:“病人有谷气,面黄无不瘳。黄不欲太明,如缟裹栝楼。相工摭绪余,喜色占眉头。得非许负术,亦从岐伯求。”栝楼的果实色黄,在北方的冬天,万木凋零,于无限萧索之中,常可看到墙头或棚架上悬挂着几个橘黄色的“小灯笼”,鲜明可爱。除了药用,栝楼也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