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始于惊奇的哲学·读《打开》

(2022-08-08 07:59:59)
标签:

西方哲学

哲学价值

始于惊讶

人生意义

ppl

分类: 读书评论

——读周濂《打开: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学课》(上下册)有感

始于惊奇的哲学·读《打开》

 

科学的演进和发展总是那样令人惊艳,每一个新的发现或者发明,总能让人类在现有的基础上前行一步,逐渐累积起来的知识体系,更是不断颠覆、修正着前人的理论和观点,用一个新的解释来替代过去的说法。相比较而言,哲学就不是这样的。哲学不是一个累积性的学科,它不会像科学那些用一个思想来取代另一个思想,用一套新的理论来取代过时的就理论。古代那些基本的哲学思想、观点、理论和见解现在仍然是哲学的中心内容。

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对哲学就产生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偏见。有的认为哲学说来说去就是过去那些事情,与日新月异的社会科技发展距离很远;有的认为哲学是有闲阶层所玩的游戏,与生活和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下存在着隔阂;有的认为哲学的很多术语晦涩难懂,在现实生活中又没什么用处,没必要在这方面费功夫……哲学到底有没有用?如果你能够静下心来读一读《打开: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学课》一书,或许会自己给出答案的。

哲学的价值所在

科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着力追求对事物的精确解释,寻求对事物唯一正确的答案。而每一个解释或答案出现的同时,针对这一解释或者答案的质疑就有同步开始了。科学就是在这样的研究氛围中不断前进的。

哲学所研究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如果所研究的问题有了标准答案,这些问题就会逐渐转化为科学问题,从哲学的领域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加以研究了。我们今天所有的科学,都起源于哲学。

周濂在书中讲了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的故事。有一天泰勒斯夜观天象,一不小心掉到一个坑里面。这个时候路过的婢女看见了就哈哈大笑说,你连地上的事情都没有搞清楚,就要去研究天上的事情。泰勒斯对这个事情耿耿于怀,他通过观察天象,发现来年的橄榄会大丰收,于是就提前把当地所有榨橄榄油的机器全部买回来,到了来年橄榄果然大丰收,他就把这些机器租出去,赚了一大笔钱。泰勒斯通过观天象,得到了来年橄榄会大丰收的确切答案,这显然是科学家的工作,不是哲学家研究的范畴。只不过当时哲学和科学还没有分家而已。

那么,哲学研究的价值在哪里呢?如果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能够更加清晰、更加精准,内心就会产生更多的安全感,那些模棱两可的事情最让人寝食难安。虽然哲学的问题是没有确切答案的,但哲学家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给这一问题提供与众不同的解释。为此,他们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会创新出一些新的思维方式来重新审视眼前的问题,而这些新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正是哲学家对人类的贡献,对后续的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也极大地推动着哲学本身的创新和发展。

法国大革命期间被囚禁的国王路易十六,在被关押期间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相关著作之后,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值得注意的是,伏尔泰和卢梭早在革命爆发前11年就已经去世。714日的起义也并没有人进行严密的策划组织,而只是巴黎人民的自发行为。但正是作为法国启蒙运动的领导者伏尔泰和卢梭等人所倡导的“人人生而平等”“人民主权”“天赋人权”等观念,让法国民众认识到君主如果实行暴政,人民有权力推翻它。这就是思想观念的威力所在。

德国诗人海涅说,不要轻视观念的影响力,教授在沉静的研究中所培育出来的哲学概念可能颠覆一个文明。周濂对此进一步解读说:“海涅这句话是形容康德的,但是我认为用来形容马克思更为合适。马克思的墓前刻了两行字: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马克思是通过什么方式去改变世界的?他是通过解释世界去改变世界的。”

哲学始于惊讶

人们对身边的事物总有着无尽的好奇,对世界万事万物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而感到无比的惊讶,这种保持好奇的天性,探寻一切事物的真相的生活态度,被称为“爱智慧”。亚里士多德说:“惊讶驱使人做哲学思辨。人首先惊讶于自己遇到的奇异的东西,随后逐步深入,追问月亮、太阳、星辰的迁移,以及万物的诞生。”

哲学正是始于惊讶的。以惊讶为开端,人慢慢慢构建起哲学思考的三重动机。

一是基于惊讶的追问,想知道问题的答案是什么。比如说,环顾四周,身边的这些人究竟是有灵魂的人还是一个机器人,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证明一个人是有灵魂的?灵魂和心灵是不是可以还原成身体本身,还是说身体和灵魂是两个独立的实体?比如说,死亡意味着什么,人的灵魂是否和躯体同步死亡?等等。正如前面所说,这些问题都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但又时长搅扰着我们的心绪。

二是对答案的怀疑。通过追问慢慢地对某一事物有了一定的了解,获得对事物的基本认识之后,哲学的思考并不因此而满足,而会进一步对自己所获得的认识产生怀疑,并将这种怀疑由一些具体事情逐渐推演到更宽阔的领域中来,对各种事物做出批判性的考察。比方说,人们经常以“眼见为实”来强调一手资料的重要性,但哲学家经常怀疑的一个问题,恰恰就是你所看到的、你所听到的就是事物的本质吗?就拿声音来说,人耳只能听到20-20000赫兹范围内的声音,人耳最敏感的频道范围更为狭窄,有大量自然界的声音是人耳根本感受不到的;即便是你听到的,也是经过听觉系统处理之后的声音,很有可能与自然界的原声并不一致。观看事物同样也是如此,道路上笔直的斑马线进过人们的视觉处理之后变形了,有很多物体发出的信号根本就不能引起我们的视觉系统产生反应。哲学家们就是从这样的具体事物出发开始怀疑,对各类事物做批判性的考察,结果发现没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确认无疑的。这种怀疑一切的思考,对这些本身来说也是一场震动,以至于笛卡尔强调要以怀疑为方法,而非以怀疑为目的,并提出了震铄古今的哲思——“我思故我在”,意思是说即便我在批判性考察中无法给出事物的确切答案,也不会令我对它感到困惑,因为,如果我在思考时感到困惑,那么我一定存在。由此,近代哲学的大幕被拉开了。如今,方法的怀疑,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哲学名词以及哲学思考法,它是对一切认识进行批判性考察的思想源泉。

三是反观自身的迷茫与质询。笛卡尔有关方法的怀疑为哲学打开了一扇新境界的大门,大家以此为遵循来认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果。但也正是在沉浸于各种事物的思考与怀疑的过程中,人们最容易忽视掉一件非常重要的东西——自己、自己的目的、自己的幸福。斯多葛派的爱比克泰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哲学起源于人对自身孱弱无能的感知。”惊讶于自身力量的渺小和孱弱之后,人该怎么办呢?爱比克泰德的回答是:将一切不取决于我的、本身至关重要的事情看得对我无足轻重。反之,将一切取决于我的,即我的观念的形式与内容,考虑得清澈自如。正如古罗马思想家奥古斯丁所说:“别想着向外求索;返回你自身,真理栖居于灵魂之中。”

审视人生的意义

说到反观自身,自然会想到苏格拉底最著名的一句话:“未经考察的人生是不值得一过的。”我们在大多数时候只是随波逐流地生活,虽然每天过得热火朝天,但是没有真正扪心自问我在这个世界上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没有真正地反省或检讨他的人生意义和价值。那究竟该怎样去生活呢?

苏格拉底给出了两种方法。一是普遍定义法。即善于在千变万化的事物背后找寻那些具有普遍规律的、永恒不变的东西。积木的游戏相信每个人都玩过,那一块块的积木经过自己的组合搭配,可以将自己的想象转化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实在,确实令人乐此不彼。但我们是否想过,积木游戏本身所具有的哲学思想?在德谟克利特看来,这一块块的积木,就是一个个不可分割的原子,代表的是物质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世界万物就是通过这些基本原子组合而成的,原子就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事物。在柏拉图看来,你之所以会用积木搭出一匹骏马、一座城堡,是因为你首先在在脑海中有了这样的形象和理性思考,否则你是搭建不出来的。在他看来,比原子更具有普遍意义的是人的理性。第二种方法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灵魂助产术”。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位助产妇,苏格拉底说我跟我妈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她帮助人催生肉体,我帮助人催生灵魂。催生灵魂的前提是每个人都有灵魂。

一个人为什么要好好生活,一个人为什么要关照自己的灵魂?事实上苏格拉底也没有给出特别令人信服的答案。在周濂看来,这其实要诉诸每一个人在苦苦思索过程中出现的在黑暗中的一跃,突然惊醒,开始意识到生活的重要性,以及死亡对人生具有的那种坐标系的作用。然后我们才会开始追问,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生活。

虽然苏格拉底认为未经考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但在周濂看来,过度考察的人生也是没法过的人生。真正有意义又有价值、同时不失完整性的人生应该在未经考察和过度考察之间找到一个平衡,而这个平衡也没有一定的标准,要诉诸每一个人特定的环境背景和你对人生的理解。

这套书分上下两册,收录了百篇文章,每篇都可以独立来看。你可以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从头到尾来阅读,还可以选择你自己感兴趣的哲学人物或者篇章,跳跃着去读。当你心中存在着一些困惑,想要找寻答案的时候,这套书或许就更加适合你了。

 

《打开: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学课》(上下册),周濂著,上海三联书店2019年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