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让教育更明亮

标签:
习惯培养平和心态健康生活育人为本ppl |
分类: 我的著作读者评论 |
我的几本书出版之后,得到了不少教师以及学校的厚爱,或教师自行购买品读,或学校作为共读书目集体研读,有不少老师和学校还将读后的感悟撰写出来,通过各种途径发布。今天向大家展示的,是浙江省台州市书生小学通过“啃读坊”共读我的著作《让教育更明亮》一书之后的交流分享活动。这篇报道于5月30日发布在学校的微信工作号上。
阅读,让教育更明亮
——“师屋舒”啃读坊读书分享活动
读书是一种生活,更是一种品味,作为教师更需要通过读书来不断充实自己,提升教育素养。本学期,我校成立了啃读坊,旨在通过精深的啃读来帮助教师成长。近段时间,啃读坊成员共读了常生龙的《让教育更明亮》一书,并在本周进行了读书交流活动。
“师屋舒”啃读坊读书分享活动
《让教育更明亮》,作者常生龙,从教育的目的、育人的规律、家庭的责任和社会资源的整合四个方面来阐述对教育的思考。这本书会给老师们带来什么样的唤醒呢?
#1
在育人这条路上,好习惯的培养是重中之重。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这个词儿,往精深的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浅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是啊,一个人的成功往往取决于他良好的习惯。
书中讲到一个事例:教师总觉得上课时间不够用,要讲的东西太多,但拼命讲课并不受学生欢迎,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好。书中说这是教师教学的习惯问题。的确如此,我就是这教师队列中的一员。我总想着要讲得细,讲得透,把方法都教给他们,遇到容易出错的字,强调了一遍又一遍,总觉得讲课的时间不够用,下课铃响了,还要拖个两三分钟。我希望通过我的孜孜不倦,让学生多注意、多学到,可事实呢?阅读题的方法讲了又讲,学生根本不按你的方法写,依旧我行我素。课上重点强调,讲了好多遍的题,还是一片片错。看来这一教学习惯根本不利于学生,我得反思了。我要时刻提醒自己,教育是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2
我们很习惯于“先入为主”,喜欢按照自己的一厢情愿来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并要求其不折不扣地加以执行。甚至不仅替他们设计,还不断督促孩子们是否用一样的思考方式和文字描述为目标,不厌其烦地进行复述。其实,一刻不停地耳提面命,只会造成孩子抵触、教育低效。
我们老师需要有“同理心”,需要“俯下身”,需要“多示弱”,走进孩子的心中,了解孩子的想法,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一个老师在教育上的细节都体现了她教育魅力真正的积淀,一处处细节就像一点点星光,经过慢慢地积淀就会凝聚成耀眼的光芒,那正是教育魅力的光辉。
#3
人性中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和自信更有利于孩子走出封闭的牢笼。正如书中所说:“对于孩子来说,如果他们的心灵没有被老师感应到,一切教育都是没有用的。”所以我要走进学生的心,去看一看那里与众不同的风景。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孩子,在我们育人的过程中,都应该不断地探寻、发现、唤醒。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只看当前的成绩和表现,更要看到孩子未来怎样立足,以怎样的面貌去走他的人生之路。当然,要改变一个孩子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拥有平和的心态。
#4
在《家庭的责任》一辑中,作者提出了孩子学会自我治理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可以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培养小孩的自觉负责精神和自我治理才能,是每一位家长和教师都应该特别注重的工作。由于我们大多数人都属于“不自觉”的—类人,即在有人监视的时候会约束本人,一旦没有人监视了,就由着本人的性子和爱好去做事。
在所有需要自我治理的为面,态度是最重要的。一个小学生从中高段开场就应该明白学习是本人的事情。我们会碰到有些小孩遇到感兴趣的教师,上课就会专注,而碰到本人不感兴趣的教师,就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成绩也一塌糊除,对于小孩本身来说是存在态度问题的,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我们要让小孩明白学习既不是为了教师,也不是为了家长,而是为了本人的将来。
#5
我们都知道揠苗助长的故事,提醒的就是尊重规律的价值和意义,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不知不觉地就会做出违背规律的事情来。教学是否有效,既取决于教师丰富的专业素养,更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如果不能调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纵有天大的本事也教不好学生;为什么相同的教学内容,对教室里的不同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导致最终学习成效之间的差异?……具有研究能力的教师会发现,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用科学的方式来施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短时记忆的通道容量、学习的模式与例外、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因为将学生的学习实际与心理学、教育学的充分融合,教师自己的专业能力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6
当读到第009页“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归位意识体现在个人生活中,是整洁的生活状态,体现在公共场合中,是一个人的公德心和对公共财物的责任心。”我真的是自愧不如。这一点是我至今没养成的习惯。
有一次来到同事的办公室,看到同事办公桌每次去都井然有序,做事不慌不忙,真的很羡慕。包括对学生这种习惯培养,他们班级随时进去地面都看不到一点的垃圾,全班桌子摆放有序,学生课桌里面统一整洁。养成“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的习惯,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就会一目了然,有的时候取放东西就像本能一样,不仅不会浪费什么时间,更会提高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效率。这是我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7
在中国教育史上,一直传颂着“师道尊严”、“一朝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往往主宰着一切教育活动,学生只能被动地学,只能盲从教师、教材。而课程改革之核心就是教学理念的更新。即要冲破“师道尊严”的藩篱,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新课标下的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合作的、和谐的”。作者常生龙说:“教师的任务首先在于发现学生身上最好的东西,发展它,尽量避免用各种规定的框框去约束它。”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学习的欲望,提出富有探究价值的,需要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充当一个引导者,能引导学生对各种问题进行360°的审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思维。
好书,就是远航的灯塔。每一本书,都别有天地,与一本好书相对,就是与智者相对。而读书交流的意义就在于,可以让大家进行二次对话二次获取,收到比个人阅读多得多的学习效果。《让教育更明亮》一书,内容丰富,触及教育的方方面面,适合教师、家长、管理者、社会人士等人群阅读。作者说:“好的教育,能激发孩子的潜能,让他们认识自己,始终以健康快乐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一件事。这样的教育,才能让每个在其周边的人拥有该有的温度和亮度。”啃读坊将继续研读,让老师们汲取书中的教育智慧,照亮学生,明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