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掌握学习的六把钥匙·读《学习天性》

(2022-06-13 07:13:37)
标签:

神经链接

最近发展区

自我观念

ppl

分类: 读书评论

——读乔·博勒《学习天性》一书有感

掌握学习的六把钥匙·读《学习天性》

 

在学习某些知识时,有的人似乎很有天赋,一听就懂,一学就会;有的人似乎很难开窍,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有人认为这与人的大脑有关,有些人天生就不适合学习某些东西。比如很多人都抱持女生不适合学数学的观念;在大规模的数学考试中,女生的考试成绩也确实低于男生;很多女生自己也持这样的观点,看到数学难题立刻就放弃了。乔·博勒(Jo Boaler)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学好任何东西的潜质,之所以在某些方面表现不佳,一方面是没有找到恰当的学习路径,另一方面则受自己所持的观念阻碍。她为此给读者提供了学习的六把钥匙,将这些钥匙配合使用,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学习高手。

钥匙之一:学习促进大脑神经通路的生成、增强或连接

在某些领域学习如鱼得水,从根本上讲,是大脑里有着丰富的与该领域的学习内容相关联的神经链接回路。当接触到这个领域的知识时,大脑会将与此相关的信息全部调动起来,并通过稳固且流畅的神经回路进行重新的组织,生成有关这一领域知识的新认识。但是,神经链接回路不可能无中生有,它们是怎样在大脑中建立起来的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通过学习。脑科学家最近十多年有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发现,即人的大脑会随着学习而不断改变和重塑,这样的研究现在已经有一个专用的名称,叫神经可塑性(或“神经重构”)。当我们去学习某样东西时,大脑会有三种生长方式:第一,生成新的神经链接回路,新生的回路细小而脆弱,但随着学习的不断持续和深入,会变得越发强壮;第二,原本毫不连接的两个神经链接回路会通过某个桥梁建立关联,形成新链接,这样的链接非常有利于知识的存储和提取;第三,如果有现成的神经链接回路,现有的回路也会随着学习的进展而不断增强。学习的时候,大脑的这三种生长方式都会存在。随着神经回路的生成和增强,通过努力,就可以学好数学、历史、科学、艺术、音乐以及其他学科。

大脑最重要的特质是具有适应性以及改变和生长的潜能。虽然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不一样的,但并不存在所谓先天的具有某种“天赋”的大脑,只要用心去开发自己的神经链接回路,每个人都可以学得很好。不要听别人说“你不适合学习这样东西”,也不要听别人说“你很聪明”,更不要认定自己不如别人,心甘情愿地放弃。每个人都拥有获得最高成就的潜能,关键是你要想方设法去开发并强壮自己的神经回路。

钥匙之二:学习很累且经常犯错时,就是大脑生长处于最佳时机时

学习的时候,你是喜欢一听就懂、一做就会的学习状态,还是喜欢学习过程中磕磕绊绊,有很多困惑让自己绞尽脑汁去思考,做作业也经常出错的学习状态?在平常的教学中,老师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听得懂,让学生回家之后的作业能够做的对,但对新知识的学习来说,这其实是有问题的。听得懂又做的对,意味着大脑已经建立了比较稳固的神经连接,说明学生的学习处在他的舒适区之中,他可以利用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老师所讲的内容以及所布置的作业。这种缺少挑战性学习,并不利于大脑的训练以及生长。

让学生的学习处于“最近发展区”中,可以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脑中神经元突触的生长以及更多神经元之间的链接。但因为“最近发展区”是一种思维上不成熟的区域,学生肯定会犯错、肯定会觉得学习有些吃力,学生就是在这样克服困难、不断尝试不断改进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神经科学家们都认为,犯错有助于增强大脑神经通路。大脑要获得生长,学生就必须做有挑战性的事情,做那些处于其理解力边缘的习题。此外,还要有鼓励犯错、看重犯错价值的学习氛围。这一点至关重要。问题有挑战性,学生才会犯错;有了鼓励犯错的氛围,学生面对挑战和难题才不会感到畏惧。两者需要共同作用,才能让学生有理想的学习体验。

脑科学家对神经元的运行机制做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他们发现,在学习过程中,髓鞘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髓鞘质是一种绝缘体,它包裹着神经纤维,从而加大神经信号的强度、提高速度和准确度。当学生反复思考某个问题时,髓鞘质就会包裹相关的神经回路,使回路达到最佳状态,让思维或动作变得更加流畅和高效。髓鞘质可以增强神经信号,逐渐增强神经通路,从而加快学习过程。努力解决处于理解力边缘的难题,不断犯错、纠错,继续努力和犯错,不断推动自己去突破难题,“超级神经回路”就在生成。

钥匙之三:改变自我观念,身体和大脑也会发生改变

先看一个观念对健康影响的研究。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艾莉亚·克拉姆(Alia Crum)和奥克塔维娅·扎赫特(Octavia Zahrt)历时21年,收集了61141名人员的资料。他们发现,在实际活动量相等的情况下,那些认为自己活动量较大的人,其健康状况好于那些认为自己活动量较小的人。后续跟踪研究期间,发现消极思维者与积极思维者的健康状况有着惊人的差异:消极思维者的死亡率,比那些认为自己活动量更大的积极思维者高71%

在看一个观念对学习影响的研究。丽莎·布莱克威尔(Lisa Blackwell)、卡莉·崔斯里维斯基(Kali Trzesniewski)和卡罗尔·德韦克(Carol S.Dweck)做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研究对象为七年级和八年级数学课上的学生。根据自我看法(自我观念)的不同,学生们被分为两组。两组学生在同一所学校上学,数学老师也相同。结果表明:拥有积极自我观念的学生,数学成绩呈上升趋势;拥有固定型思维的学生,成绩稳中有降。

本书的作者认为:改变观念,可以改变大脑的物理结构,为高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提供神经通路。认为自己的工作有益健康的人会变得更健康。同样,认为自己的学习效率更高的人,学习成绩也会更高。抱持着人是会变的这种观念的人,会更加包容,降低对他人的攻击性,同时健康和幸福感也会更强。

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最为重要的导师,教师的观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观念。如果教师坚持一些学生是学不好的,这些学生也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如果教师相信学生,欣赏学生的努力,把学生的错误当做学习的重要资源,尊重他们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人生道路选择,学生内在的潜能就有可能得到很有效的激发。

钥匙之四:多维度思考,神经通路和学习会达到最佳状态

一个知识,并非存储在大脑中的某一具体位置,而是被拆分之后分散储存在大脑的各个部位。学习的时候,需要提取已有的经验,大脑的不同区域会参与其中。即使是一道最简单的算术题,也需要五个不同的脑区参与其中。研究还表明,用不同的方式解答同一个问题,所调动的脑区是不同的。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如果能够用文字、图形、模型、算法、图表、动作、触觉以及其他方式呈现问题的情景和解答过程,会调动更多的脑区参与其中,学习的效果就会更佳。

教师在授课时,要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来理解知识,努力调动学生各个脑区存储的信息,设法把学生已有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神经链接回路整合起来。在设计作业时,要尽量避免同一种类型的作业反复操练,练来练去只能激活学生大脑中的特定脑区,更广阔的脑区很难介入其中。要努力给学生创设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思路解决同一个问题的契机和氛围。比如说学习了某一文学作品之后,让学生分析其主题,通过课本剧尝试角色扮演,寻找相同主题的音乐视频或自己录制视频,创作漫画小说,制作宣传文案,进行模型或者雕塑设计等,这种多模式思维可以为大脑的生长和连通创造机会。神经学家得出的结论是:大脑的流畅性和灵活性,源自多个脑区协同作用时所产生的同步效应。通过多种途径学习知识,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式呈现想法,大脑的不同区域就会连通。

多维度教学法不但可以促进大脑的连通,还会让学习内容变得生动。学生通常认为,数学就是一堆数字和方法,英语就是朗读、背单词。如果我们将数学、英语、科学以及其他学科视为发挥创造力、多角度看待问题的机会,那情况就会彻底改变,就可以刺激至关重要的大脑生长和神经通路的连通。

钥匙之五:思维速度不是思维能力的衡量标准

小学生学数学,经常被要求的一项任务就是速算。在十分钟的时间内完成100道包含加法、减法甚至混合型的数字计算,并以此来确定学生的计算能力,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作出评判。然而,最具讽刺意义的是,数学并不是一门需要速度的学科。即便是那些思维能力超强的数学家,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思维速度也并不会很快,他们往往不在乎是否要快速思考和运算,他们强调的是思维要有深度。基于速度的学习活动,往往会带来不幸的后果,如果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完成,他们很有可能就会对自己的学科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在学科学习中慢慢地失去自信心,并且很有可能因速度达不到要求而一辈子讨厌这个学科。

思维快还是慢,并不是本质的问题,做题的速度与人的智力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经常会有几个学生瞬间给出回应,速度非常快,但细心的老师也会发现,这些学生往往都是下意识的回答,缺乏深度的思考。学习最关键的不是解题的速度,而是对知识的深度理解,能够在不同的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能够建构起学科知识的框架并能搞清楚一个具体的知识在该框架的什么位置上,这才是体现智力的地方。

在学习的时候,大脑的工作记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所学的知识要通过工作记忆才能够在大脑中构建起神经链接回路,形成记忆的痕迹;另一方面,工作记忆的所能储存的信息有限,所能储存的时间也有限,要经过工作记忆将这些信息转移到长时记忆之中,才能够被我们所记住;再一方面,学习的过程中要建立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工作,也是由工作记忆完成的,它负责从长时记忆搜索所需要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提取出来。神经学家西恩·贝洛克(Sian Beilock)对大脑的承压工作状况进行了研究,他发现紧张或承压时,大脑的工作记忆会受阻。学生的工作记忆越强,受阻就会越严重。不断地强调速度而不关注深度学习和思考,就是给学生的思维添堵。

钥匙之六:习惯于互动交流,可以促进大脑神经回路生长

很多人认为:高质量学习的关键,是独自勤奋学习。你看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的雕塑《思想者》,不就是一个男子手托着下巴陷入沉思之中吗。然而,思考天生就是社会性的行为。哪怕是独自阅读,也是在和作者或者书中提到的某个人进行思想交流。很多学生学着学着就放弃学习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认为自己是“孤军奋战”,一个人不断地挑战各种各样的难题让自己感到心累,他不想再继续下去了。但如果他经常和同学一道学习、互相交流,发现自己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其他同学同样也面对着,他对学生的看法和态度就会发生重要的改变。

在现有的学习环境下,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动交流、合作共享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其他指导者,都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开放的心态。要承认人和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并且要尊重这种差异。教育中有一种公平经常被人们所忽视,那就是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彼此尊重。而这,一定是建立在开放的心态之上的。二是开放的内容。培养学生养成开放心态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开放性地教授学科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放性地看待所有的想法,没有偏见。这样做,人们就会有价值感和参与感,从而增进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提高学习效率。三是接纳无知。很多人在与人交流时,都很担心暴露自己的无知,总是想方设法掩饰自己,这是互动的大忌。你会发现,当你暴露缺点,承认自己不懂的时候,其他人也会这样做。很快,大家就可以畅所欲言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不要把自己装扮成全能全知型的人才,坦陈自己有所不知,也会犯错,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其中,帮助教师共渡难关,学生也会从中学到专家成长的过程。

我们必须培养与人交流的想法,吸纳他人的想法并发展出新想法的能力,这种能力也许才是学习的关键所在。

 

《学习天性:打开高效学习底层逻辑的6把钥匙》,[]乔·博勒著,黄邦福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22年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山桃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