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读后感

标签:
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学习变革ppl |
分类: 我的著作读者评论 |
无意之中走进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大豫镇兵房小学和兵房初级中学的校园网,发现在“读书交流”栏目中有多篇教师阅读我的作品《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一书的读后感。看来应该是学校组织的教师共读活动的成果。这里选择初级中学陈红军老师的一篇读后感和大家分享。
《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读后感
文/陈红军
本学期,我拜读常生龙先生写的《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一书,受益匪浅。这本书把核心素养分析得非常透彻,多角度、用大量研究成果和案例,探究了核心素养的实现路径,展现了技术在丰富学习方式上的应用和融合,能帮助我们教师更好地把握现在,应对未来。
这本书讲的很多案例,都是结合常生龙先生的亲身经历来写的,更具说服力,更加联系实际。从开始介绍核心素养,让读者认识素养,又谈到能力和能力培养,到最后,素养如何应用到教学中,是个完整的过程。本书讲授如何提高核心素养,并强调核心素养是后天习得的,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这个问题清楚了,就可以把一些教学要求转化为人才培养的目标,据此制定课程和教学标准,在实践中针对性的落实。然而,真正要转变现有教学方式是很难的一件事,作者认为首要的是要转变观念。常生龙先生从脑科学的角度和未来技术改变教学形态两方面,对个性化学习做了很好的描述,认为教育正处于变革的新转折点上,遇到更多的挑战,只有通过更新学习观念,才能切实改变教学方式。有的人认为素养就是能力,有的人认为素养和能力有内外之分,但核心要义是同样的,既然如此,还是可以做同一的梳理。对于能力或品格的讨论也有很多,但无论从哪个角度阐述,只要有利于教师理解并落实在教学实践中,就是非常有价值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本书非常值得一线教师认真阅读和借鉴。
长期以来,由于过分突出强调接受和掌握,造成了学生课业负担重,学校归属感低。要改变这种状态,常生龙先生认为,必须凸显发现、探究、研究、创造等认知活动,使学习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无论在理论,还是具体方式方法,多少纷繁复杂、一言难尽的问题,多少年来,多少人苦思冥想,难以找到登堂入室的门径,常生龙先生的《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竟能举重若轻,三言两语,轻松化解,这就是这本书的闪光之处。
从学生的终身成长而言,沟通交流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样很重要。一个沟通交流能力强的学生,以后会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是,初中教师以让更多学生考上好的高中为最高目的,而很少有人会关注学生进入高中以后的发展状况。这样,就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应当引起关注。
教育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核心素养中必备品格的培养,就是对“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具体化。书中所举的价值判断、自制力、公德心、责任感都非常重要。试想,当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力,有较高的自制力,有公德心,有责任感,那么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也不需要老师和家长担心。而当这个学生走上社会后,这些优秀品格,也必然会让他在今后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
在书中,常生龙先生还旗帜鲜明地提出,核心素养是改变教育现有面貌的教育变革的抓手,而着力点就是要让个性化学习成为教育的新常态。去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很多教师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无奈地上起了网课,对教师的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呈现和教学方式的选择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挑战。新形势下,自制力强、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就占了很大的优势。而那些自制力差、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不少成为网络游戏的“俘虏”。
客观地说,在今后学习资源获得越来越方便的情况下,学生将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自主学习的时空,如何真正让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是一个很值得教育人思考的现实问题。总而言之,教师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形成自主的学习方法,提高个性化学习的效果,这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将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