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关注点·读《作业设计300个妙招》

标签:
个性化差异化长作业作业环境ppl |
分类: 读书评论 |
——读切尔尼亚夫斯基等《作业设计300个妙招》一书有感
作业的质量取决于作业设计,作业设计需要关注的问题很多。切尔尼亚夫斯基等所著的《作业设计300个妙招》一书,聚焦于把作业作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建构的过程,提出了关注作业设计的若干问题和妙招。其中有如下几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差异化
当下的作业,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大统一,所有的学生都做相同数量、内容、难度的作业。已经掌握了学习内容的学生,还要浪费很多时间在不能体现价值的作业上;而那些有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为了完成这些作业而内心崩溃。很多学校都将促进学生的个性而又全面的发展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但将理念转化为行动方面却很有限。具体到作业上,就不能做到个性化,在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方面好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作业要做到个性化,在作业设计时就要实现差异化。差异化设计的关键在于区分和回应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做相应的作业。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在三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对学生的能力和需求进行识别,知晓他们当下的学习状况,以此作为作业布置的起点;二是对将要布置的作业进行结构化的设计,包括作业内容、难度、类型等的结构化,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三是推动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向前,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己,有新的进步。
作业的差异化经常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让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作业,这是任务的差异化;二是让不同的学生完成相同的作业任务,但在他们的个人回应中会产生不同的质量结果,这属于结果的差异化。这两种类型都是作业差异化设计中需要关注的。作业任务的差异化,能够体现课程和学习理念的一个重要要素——选择,这是也教师在作业设计时需要特别关注的,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做出适当和明智的选择。
将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很容易出现这样的境况:相当多的学生会选择难度系数、作业量相对较小的作业,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负担不重,而且容易做对,既可以给教师留下好的印象,又可以避免作业订正的后续麻烦。针对学生在作业选择时的这种心理倾向,教师要有应对的举措,帮助学生敢于挑战新的作业情境,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具体来看,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给学生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一是所布置的每一项作业的具体要求要明确,要有利于学生的选择;二是将每一项作业任务预计完成的时间告知学生,帮助学生在选择时加以参考;三是告知学生这一组作业中必须要完成的作业数量和类型,避免学生避重就轻;四是对以怎样的形式来完成作业,作业的结果需要具备的一些要素做出规定;五是对其中综合性、开放性的作业,给出作业完成的成果的评价标准,让学生知道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哪些方面的事项;六是鼓励学生去探索一些额外的扩展性学习任务;七是给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脚手架,包括其他人解决此类问题的范例;回答这类问题所需要的基本框架;可以寻求的外界资源,如教师、同伴的支持,相关学习资源的查询等。
脚手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做这些,对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辅助工具,但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因为在做作业的时候教师不在场,脚手架是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作业的辅助手段,它最终会被拿走,学习应该能够独立发生。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重视向学生解释作业的目标,作业背后的基本原理和预期的学习结果,完成作业的必要条件,这其实也是一种脚手架,帮助学生理顺作业的各种关系,以便高质量地完成作业。
二、长作业
作业类型比较单调,是作业比较枯燥、不受学生喜爱的缘由之一。改变作业单调乏味的途径很多,给学生布置长周期的作业,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聚焦某一主题开展学习和思考,就是其中的路径之一。和日常作业相比较,长作业虽然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但由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在过程中可能会碰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障碍,所以比较难以操控,学生常常会在中途失去信心和乐趣,导致作业半途而废。
1977年,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Albert Bandura)从社会学习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自我效能理论,用以解释在特殊情景下动机产生的原因。该理论指出,学习动机、完成任务的信心与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有关。面对一项任务,学习者会结合自身的状况对能否完成该任务加以推测或判断,对自身能力进行一种主观上的评估。如果学习者认为自己可以比较好地管理和控制自己学习中的选择,对自己完成该学习任务有较大的信心,他就会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并监控自己按照既定的计划落实各项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长作业要能得到有效落实,关键就在于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增加成功的经历。给学生布置长作业,要循序渐进,开始的时候任务要简单,作业完成的时间也比较短,让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然后慢慢地增加长作业的难度,不能够一步到位,一蹴而就。先易后难,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因为成功的概率高,会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自我效能感也会因此而提升。
二是给与充分的支持。这样的支持涉及到作业可能触及的领域。比如说,帮助学生正确使用各种媒体,包括互联网、书籍、报纸等。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如何与数字资源互动,如何研究和获取知识;了解新知识是如何产生的,由谁生成;明白自己在数字资源中生成和发现的知识有什么意义。教师要安排学生与图书馆的互动和对话,让学生熟悉图书馆所提供的各种工具,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够知道如何查询资料,如何获得所需要的资料。比如说,教师要花些时间引导学生做一些针对长作业的模拟研究技能训练,确保学生在开始做实际工作之前已经掌握相关工具。比如说,教师要从最广泛的意义上引导学生考虑研究技能,让学生明白通过网络和书籍等资源的查询所获得的都是二手资料,而通过使用问卷调查和访谈可以获取他们自己的一手数据。等等。
三是加强过程的监控。长作业因为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所以给教师的监控提供了可能。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或者每周汇报作业实施的进展,及时了解目前开展的状况,发现有好的经验,让学生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互相借鉴;发现有明显的滞后的现象,要及时跟进了解,提供必要的帮助,让学生能够跟上。经验的介绍和及时的帮助,都有助于提升学生完成任务的自我效能。
四是促进团队间合作。学习是一种知识建构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新的观点和经验,并在试图理解它们的过程中将其与旧的观念和经验建立联系。如果学生经常与他人合作,包括交谈、讨论和寻求建构知识等,就能够更好地促进经验的增长和新的知识结构的建立,将新的知识创造出来。在联结主义看来,知识和学习也是群体相互作用的产物——学习者之间通过建立起联系和网络来促进自我学习。
三、作业环境
学生有时不能顺利地完成作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说,教室布置的作业对这个学生来说太难了;教室布置的作业指令比较复杂,学生难以理解,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去做或者按照错误的思路去做;学生缺乏完成作业的动机;学生在回到家庭之后没有足够的完成作业的时间,没有有合适的做作业的场地;学生缺少完成作业必须具备的资源条件,比如说电脑和互联网、字典之类相关的专业书籍等等。
虽然说学生带回去的作业任务是一样的,但由于学生完成作业所需要的物理条件和社会条件存在的很大的差距,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最终得到的结果就会出现千差万别。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到完成作业所需要的环境这一重要的因素,把学生在哪里完成作业、需要多长时间、是否有常规的流程、物理环境如何、手边有哪些工具等问题思考清楚,并给学生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我们经常强调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予以指导,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有的时候支持比指导更有力量。指导是指教师引导和指导学生,并尽可能把他们引向某个地方或其他人;支持则是指教师以更实际的方式直接帮助学生。
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时,要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学生,理解那些形塑和影响他们如何完成学习任务的社会情境、力量和环境。
比如说,有的学生属于外来务工子女,他们的父母可能在附近的工厂做工,经常要加班到很晚才能回到住处,这些学生回去之后的饮食都需要自己来解决,更别说完成相关的作业了;有的孩子的父母在菜场买菜,孩子放学时候只能回到菜场,有时需要蹲在父母的案板下方去做作业。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和学校就需要思考,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是否一定要求学生回家去做,能否在学校里通过晚托班等方式给学生提供晚餐、学习的场地等,让学生能够安心地完成作业。场地对学生完成作业至关重要。我们需要考虑所有可能的作业环境,充分利用自己所在社区的图书馆、学生的家庭、学校的相关教室、课后俱乐部,甚至虚拟空间和数字空间。另外,教室还要向学生及其家庭提供作业环境的相关建议,帮助大家充分认识环境的作用。
比如说,有的作业需要通过互联网在线完成,但有的学生家长根本就没有电脑,根本就不具备上网学习的物理条件。学校除了让学生在学校里利用电脑机房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外,是否可以将便携式的移动设备如IPAD等租借给学生,让学生带回家去根据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类似的情况还有专业书籍的匮乏、缺少相关的手工材料、找不到合作伙伴等等,这些都需要在作业设计时将学生可能面临的困难罗列清楚,并给予具体的支持。
比如说,有的家长每天热衷于辅导孩子做作业,有的家长却从不把孩子所要完成的这些作业当回事;有些父母能看到家庭作业的价值,有些父母则会对此不屑一顾。如果教师布置的作业需要家长的协助和参与,就需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来,思考针对家长的不同参与度,作业该如何设计才能实现最好的功效。
比如说,学校和教师有义务加强对社区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构建作业文化,让学生所在的社区认识到鼓励学生及时完成作业、在学生有需要的时候能够提供各方面的支持等是社区的职责,通过在社区成立作业俱乐部,给社区里的学生提供全方位的作业服务。这样创建出来的作业文化,具有特别的价值和意义。
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有助于学生将注意力关注到作业本身,关注到学习的过程中,而不被那些学习之外的各种琐事所羁绊。
《作业设计300妙招》,[英]格里·切尔尼亚夫斯基、沃伦·基德著,李敏、杨全印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