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了不起的惠勒·读《约翰·惠勒自传》

(2021-10-18 06:14:16)
标签:

核裂变模型

黑洞和虫洞

教育家

责任感

ppl

分类: 读书评论

——读《约翰·惠勒自传》一书有感

了不起的惠勒·读《约翰·惠勒自传》

 

在人们的脑海中,20世纪有很多知名的物理学家,比如说提出原子跃迁假设、核裂变模型的尼尔斯·玻尔,在二战时期推动美国原子弹研究的奥本海默和费米,研究黑洞的物理学家霍金等等,但很少会想到约翰·惠勒这个人。殊不知,在上述这些研究中,约翰·惠勒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果你觉得诧异,不妨读一读《约翰·惠勒自传》这本书。

一、惠勒的创新贡献

约翰·惠勒一生从事物理研究工作。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读完博士之后,又分别在纽约大学跟随格雷格瑞·布雷特做博士后,在哥本哈根跟随尼尔斯·玻尔做博士后,之后先是在北卡罗来纳大学做了三年助教,又在普林斯顿大学度过了40年的教授生涯。最后,他来到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又做了10年教授,退休后回到普林斯顿,96岁去世。了不起的惠勒·读《约翰·惠勒自传》

惠勒强烈渴望了解大自然的运作方式。上世纪30年代始,他认为基本粒子是大自然最基本的结构,所以专注于粒子物理学和核物理的研究;从50年代到1976年,他专注于弯曲时空的研究,具体体现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及其量子化上,这看上去是自然界最有可能的基石。从1976年开始,他又把精力放在了量子信息上,完成了这个领域几乎是奠基式的工作。

惠勒在物理学方面的创新成就很多,即便一一罗列也需要很大的篇幅,这里就不再列举了。不过我们可以换一个视角来看看惠勒的创新贡献。惠勒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用间接的词语来表述概念,让大家产生深刻的印象。他所创造的新词包括:1)历史求和:用于费恩曼的量子力学路径积分公式;2)减速剂:在核反应堆中减缓中子速度的物质;3)仿星器:一种等离子体磁约束装置;4)虫洞:一种弯曲的几何空间中的拓扑瓶颈;5)黑洞:恒星内爆后留下的物体;6)单个量子不能被克隆:一个限制量子放大器的定理;7)万物源于比特:猜测量子信息是一切现实的基础;8)黑洞无毛定理:黑洞的唯一性定理。等等。这些或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惠勒的创新天赋。

二、杰出的教育家

现在一些大学的教授,往往将研究项目和课题作为自己的主业,在教学方面缺乏热情,这对青年才俊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在这方面,惠勒绝对可以做大家的表率。

约翰·惠勒生于191179日,自幼便对宇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哥本哈根学派的一员,惠勒对量子力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二战之后,他致力于广义相对论在美国的推广和研究,他和学生查理斯·米斯纳、基普·索恩合写的《引力论》,是广义相对论方面最经典的著作之一,被称之为“引力圣经”。他还在统一场论、宇宙学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他的领导下,普林斯顿大学成为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相对论研究界的领军机构之一。

作为物理学家,惠勒声名显赫,但他更愿意做的事情,是执教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在传授物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思想方法的同时,倾听这些年轻人的想法,为自己的教学和学术研究增添新的灵感。费曼、贝肯斯坦、索恩、米斯纳、胡悲乐、克劳德、安鲁、埃弗雷特、怀特曼、普勒赛特、杰拉奇、克里斯托杜卢、沃尔德等著名物理学家都曾是他的学生。他在有生之间担任了大约50篇博士论文、50篇本科论文和40名博士后学生的主要导师,其中有一批学者先后获得了诺贝尔奖。

惠勒的教学手法灵活,时常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扮演积极的角色。一次在课堂上,他问学生如何以一个词来形容星球塌缩、密度紧密到无法透光的现象。一名学生举手回应说“黑洞”!“黑洞”因为质量很大,连光都会被它吸收——惠勒敏锐地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单词,随后把这个词大加推广,并在1969年的一项会议中首次提出并解释了它的物理学意义,以此取代先前的“重力完全塌缩的星球”。他的同事说,约翰·惠勒非常了解把复杂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有多么重要。

惠勒对学生非常热情,而且非常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学的激情。基普·索恩刚到普林斯顿读研究生时,就梦想着和惠勒一起研究相对论,他战战兢兢地去敲惠勒的门,得到了惠勒热情的微笑和迎接,很快就开始和索恩讨论起恒星在其生命终结时引力坍缩的奥秘。一个小时后,当索恩走出惠勒的办公室时,已经变成了惠勒的信徒。惠勒非常理解初入门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总是设法给他们提供细致周到的辅导。他的关门弟子丹尼尔·霍尔兹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找到了惠勒,询问惠勒有没有什么课题可以让他参与进来。四个小时后,霍尔摇摇晃晃地走出惠勒的办公室,手里抱满了书,还有一个明了清晰的课题。

惠勒的学生罗伯特·杰洛克认为,惠勒指导博士生富有大局观。他强迫你向外看,眼界不要太小。刚刚入学的研究生总会有一种“退缩”的心态,这是对大佬的敬畏。而约翰很擅长打破这个。比尔·安鲁曾回忆道,我刚开始做第一个研究课题时,只有一些非常模糊的想法。有一天我同惠勒提起,他说,“我收到了在瑞士格瓦特举行的一个研讨会的邀请。你想跟我一起去展示你的结果吗?”我很纠结,因为我没有任何结果要展示。随后他说,“这样,我来写封电报,”于是他写了一句话,“可以邀请比尔·安鲁做一个报告吗?”他递给我说,“请交给电报局。”我徘徊了两三个小时,我纠结我要不要发这封电报,因为我一旦发了,我就算是承诺做报告了。最终我选择把电报发了出去,然后利用三个月的时间来得到一些可以展示的结果。

1976年搬到德克萨斯州之后,惠勒将研究的焦点从相对论转到了量子物理中的测量。他就像以前在普林斯顿那样招了一群学生、博士后和教职人员,为他们开设为期两年的量子测量课程,并指导他们做课题研究。他当时的一名研究生沃伊切纳·祖瑞克回忆道:“那门课……经常变成一个研讨会,访问者和学生介绍他们的研究或有趣的新论文。”没过多长时间,一个新的领域——量子信息诞生了。惠勒的作用是从激进保守的观点提出深层次的问题,并通过问题启发他人的研究和发现。现在,许多量子信息科学家把惠勒和IBM的罗尔夫·兰道尔视为他们研究领域的鼻祖。从这里毕业的一批学生,有的提出并证明了通用量子计算机(量子图灵机)的可能性;有的为LIGO的引力波探测器的量子非软化技术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了不起的惠勒·读《约翰·惠勒自传》了不起的惠勒·读《约翰·惠勒自传》

惠勒自小有左撇子的倾向,尽管上学的时候教师坚持要求他用右手写字,他的左手的能力依然被保持了下来。他经常用左手做木工右手写字,授课的时候通常是哪只手方便就用哪只手在黑板上写字。惠勒思维敏捷,但也喜欢恶作剧。10岁时就因为玩炸药瓶而弄伤了食指和拇指。1971年,在哥本哈根的嘉士伯大厦举行的一场正式、盛大的宴会中,约翰偷偷地点燃了一串爆竹,并把它扔到了椅子后面,以此来庆祝自己60岁生日。这在用餐者中引起了相当大的骚动,而他则面无表情。或许自小的这些行为,已经为其今后一生的发展定下了基调。

惠勒,一位了不起的教师、物理学家!

 

《约翰·惠勒自传:京子、黑洞和量子泡沫》,[]约翰·阿奇博尔德·惠勒、肯尼斯·福特著,王文浩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