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核心素养基础素养职业素养学习方式ppl |
分类: 我的著作读者评论 |
我们正站在教育巨变的风口浪尖上。面对着汹涌澎湃的改革浪潮,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引领这场变革的教育观念有清晰的认识、透彻的理解,知之深悟之透,才能够把握住改革浪潮的发展趋势,让自己站稳在变革的潮头。感谢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艺术实验小学周红玲老师对我的作品《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一书的阅读,并撰写的读后感。
站在巨大的变革潮头
——读《核心素养与学习变革》有感
文/周红玲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我们的教育也在高速发展。作为新一代的教师,走在新一代的教育道路上,我们正站在巨大的变革潮头。正如常老师在书中所说: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在剧烈的竞争环境下,有人踌躇不前,有人乘风破浪,区别在于人的素养。一场改变现有教育面貌的新变革已经到来,核心素养是这场变革的抓手,着力点就是学习。疫情或许在无意之间成为变革的契机,不仅对教师的教学组织、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方式的选择均提出了新挑战,也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挑战。
近十几年来,核心素养的教育与测评日益引起全球的关注,甚至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教育改革的基础。国际上,核心素养的概念在2003年开始得到认可并形成共识,我国是在2016年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这个概念才逐渐被认识,相关学者和教师才开始探索如何在课程和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培育这些素养。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和培育的实践,终究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认识上的不同,有理解的深浅,实践的冷热不均等,因此需要不断的学习、实践和反思,不断加深对核心素养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在实践中更好的培育这些素养。既然有核心素养,那就一定有“非核心”的素养。那么,我们是如何理解素养的,又是如何对其进行分类的?在第一节里,常老师将教育领域所谈的“素养”概念的来龙去脉做了一下梳理,提醒人们“素养”概念本身也是与时俱进的,人们对“素养”的界定总是和当时的社会发展需求相对应。针对“素养”与“变革”,常老师在书中共分为四辑来探讨。第一辑探讨了素养这一概念在教育领域的演变过程,并将素养分为基础素养、核心素养和职业素养三类,逐一进行了讨论。第二辑集中讨论关键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等。第三辑对必备品格做了解读。从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社会以及事物的关系的角度,对协调这些关系需要具备的品格特质做了讨论。第四辑讨论了学校如何实施素养培育的问题。这让我受益匪浅,在阅读中时不时地联想到实际教学。
我想,在实际的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我们不能不承认,在当下的教学中,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仍然是教学的基本方式,过度关注固定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的现象非常普遍。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如果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不了联系,那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景缺失。情景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景。如果脱离情景,知识就只剩下符号,知识的应用和知识蕴含的文化精神就无从谈起。所以,要把“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必须大力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我们要重新认识学科活动的真正价值。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学科活动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要体现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同时注意让学习发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及,明晰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时反馈,保持专注,要精心设计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教育性,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
当前的教育正处在转型的拐点上,大工业时代所塑造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催生之下,个性化学习的时代即将来临。常老师在书中谈到,我们应更新学习观念,促进行为变革、丰富学习方式,让学习更具有挑战性、融入教育领域的智能革命,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而联想到实际教学当中,我们的教育系统具有复杂的特点,为了适应时代需求,在有关核心素养学科、教授、培养、等方面的发展过程中,更需要从多维度、多方面来建构核心素养的框架,不断丰富其中内涵,挖掘其深度。从多个方面完善学校教育,最终使核心素养的落实达到良好的效果。并且不断变革学习方式,以信息化的学习方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也渐渐代替传统灌输式的学习方式,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所了解和接受。反过来这些新的学习方式的产生又进一步反作用于核心素养的培养。
从“核心素养”到“学习变革”,纵观人类社会,无论是思想发展史、社会进步史,还是科学发现史、技术革新史,无一不是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中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而对于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讲,都是在不断地自我追问中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只是,在现代知识的海洋中,我们似乎迷失了自己。所以,回归对问题的探求,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己应有的智慧,应是学习的本意。核心素养作为一个新概念,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对其进行筛选和凝练出的精华并对其进行宣传,使这个新概念被普通大众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合理的使教学尽可能适应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的未来都能幸福,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当中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