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发散思维提出问题整理信息写作格式ppl |
分类: 读书评论 |
——读山口拓朗《九宫格写作法》一书有感
一说起写作,很多人心里就发憷,仿佛突然之间有一座大山横亘在自己面前,不知道该如何去翻越它。说实在话,平时没有写作习惯的人,如果突然要求写上几千字的文章,还真的是一件要命的事情。
撰写长篇大论的文章,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一件费力气的事情,但如果对某件事情感兴趣、对某位名家所说的一句话所触动,由此写上一段感想,应该不是难事吧?鸿篇巨著也是有一段段相互之间有内在联系的文字组合起来的,如果平时养成写短文的习惯,让自己勤动笔、多练习,时间长了,文章也就越写越长、越写越有风采了。
一、利用九宫格搜集素材
九宫格原是一款数学游戏,据说起源于河图洛书。近些年来,人们将其拓展到了写作的领域,用来帮助那些不擅长写作的人们提升写作的技能和水平。山口拓朗(Takuro Yamaguchi)的《九宫格写作法》一书,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九宫格实际上是一个发散思维的工具。当对一件事情触动了你,让你有了想表达的冲动时,不妨将这个主题至于九宫格的中心位置,然后进行发散思维,看在这个主题之下你能联想到什么,然后逐个将所联想到的信息或者问题在九宫格周围的空格中填写起来。你可以尽可能多地联想,不要受周围空格数量的影响,如果信息或者问题较多,可以将其变成12宫格、16宫格等等。
比方说,有一天我在读书的时候,看到作者提到了“蔡格尼克(Bluma Zeigarnik)效应”,但只是很简单地说了一下,我觉得很好奇,想搞明白这个心理学的效应的具体内涵和实际运用,就以此为主题创设一个九宫格如下:
蔡格尼克是谁? |
蔡格尼克是做什么的? |
蔡格尼克效应指的是什么? |
这是一种模式吗? |
蔡格尼克效应 |
有实证研究吗? |
在工作或生活中有无具体的应用? |
与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什么关系? |
有没有什么副效应? |
依据主题给九宫格中的空格填写问题,是需要有一定的规范的,不能太过随意。这些问题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基础问题,主要是为了收集与主题相关的基本素材,是针对具体的事实来提问的,针对基础问题的答案都是确定的,是缺乏趣味性的,如果九宫格中所提的问题都是基本问题,那么有这些问题组成的文章就缺乏生动性,读起来会比较生硬,干巴巴的、另一类叫铲子问题,是为了对主题做更加具体、更加深入的了解而延伸出去的问题,铲子问题往往加入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会因为个人看问题的角度或感受的不同而产生较大的差异。当你觉得这个主题很有价值的时候,应该像铲子挖土一样将话题往深处拓展一点。丰富且具体的素材既能增加文章的长度,也能拓展它的深度,甚至可以说铲子问题的答案决定了文章的好坏。
所提问题的质量,对要搜集到的素材有着很大的影响。笼统的问题只能得到笼统的回答,具体的问题则能获得具体的答复。要想让自己写出来的文章内容详实、生动活泼,首先就要在问题的具体化上下功夫。
二、依据问题整理信息
根据所提出的问题,找寻相关的素材,然后将这些素材加一整理,变成有价值的信息(问题的答案),填入到九宫格问题的下面。
用于回答的信息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自身相关的“内部信息”,另一类则是自身以外的“外部信息”。内部信息就是自己对所关心的主题的感受、想法等。这些内部信息只有自己最清楚,因此需要好好地构思,用尽可能精细的语言来表达,避免使用那种笼统的、模糊的感叹语,让人读了之后摸不着头脑。外部信息需要通过相关的渠道去获取,比如说网络搜索引擎、知网等的检索平台、相关的书籍和杂志、新闻报道、该领域专家的观点等,获取外部信息的渠道越多,所搜集的素材时候就会越全面,在整理这类信息时就会少犯错误、提升信息的有效性。
自身经验也是收集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毕竟对生活的点滴感悟本就是重要的信息收集。自身经验是别人无法迈入的神圣之地,这里有很多别人写不了的素材,从这里找寻的素材往往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即便自己是一位教师,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但如果以“中国的教育改革”“区域的教育评价体系”这样的话题来讨论,就需要有非常高的站位、有丰富的教育经验来支撑,在这方面,肯定不如长期从事教育政策研究、教育改革设计的专家在行。基于自身经验的素材和信息,往往非常鲜活和生动,容易打动读者。
整理每个问题的信息的过程,其实就是写作的过程。要让问题的答案好读、容易理解,在写作的时候需要遵循如下几个原则:一是文字要简单,读起来不费力;二是要简短,语句不要太长,整个问题的回答要不要太复杂,以方便读者的记忆;三是要具体,尽量少用专业的、抽象的语言,通俗的、具体的语言有利于读者与自身的经验相联系,有利于读者产生共鸣。
在写作的时候,还要树立自己是在“给读者送去一份礼物”的意识,心中要对这段文字是写给什么样的群体看的有比较清晰的定位。如果你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居高临下,总想用自己的气势去压制对方,那么这个谈话就很难进行下去。写作也是如此,你不能觉得自己站位很高,可以将你所知道的内容一股脑儿地倾倒给读者,而是要向对待朋友那样和对方娓娓而谈,轻松地聆听对方的心声,这样才能了解到读者的真实想法,并准确把握他们的需求。给读者送去的一份礼物中,也包含着这种平等待人的姿态。
我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某一主题思考的再深入,也可能仅仅只聚焦在了某几个方向,而将与该主题相关的其他方面的信息给忽略了。“九宫格”就好比接收信息的天线,你只需把所关心的问题填入其中,与之相关的信息便会一个接一个地被全部接收,可以帮助更加全面地思考所关心的主题。
三、将问题的答案组合成文
将九宫格中每个问题组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篇文章,既需要注意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有需要依据一定的格式来写作。
写作要有逻辑,其最直接的提现就是有条理。聊天的时候,除了语言之外,还可以借助表情、语气以及动作来辅助表达,但写作则不行,读者和你不在同一个时空,需要你通过文字,给他们提供一个明晰的地图,读者按照你的这份导引能够顺利地从起点读到终点,就说明这篇文章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按照一定的格式来写作,可以让自己写起文章来显得轻松又自如。常见的文章格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结论优先的写作格式。也就是按照“结论是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的理由或根据是什么-给出具体的例子-对这篇文章进行总结”的顺序依次来展开写作的。你只要从九宫格的问题中找到对应的问题的答案,然后依次将它们组合起来即可。
案例:借助蔡格尼克效应教学,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如果一件事情没有做完,就会一直牵挂着,这个任务也会占据人们的短期记忆,直到它们被完成为止。“蔡格尼克效应”所揭示的这个心理机制,可以运用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多设计一些长作业,让学生在一周、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完成,这些作业因为长期被学生所牵挂,相应的知识和概念也就会反复出现,自动复习巩固。
所以巧妙运用蔡格尼克效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我有意将上述这段文章分成四段,是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地理解结论优先的写作格式,是如何进行的,也便于让大家可以对照九宫格中的问题,体会写作中的逻辑关系。结论优先的写作格式很常见,大家在平时阅读文章的时候,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能发现。
二是列举式的写作格式。也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地点明文章所要列举的信息的数量,比如说喜爱某事的5个理由,写作的3个技巧等,然后逐条进行组合。这些信息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文章的主题,组合在一起使得主题更加突出。
案例: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会有较强烈的去完成它的动机,对这件事情的记忆也会较为深刻,这就是“蔡格尼克效应”。将其巧妙运用在生活或工作中,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举三个事例加以说明。
在谈恋爱的时候,如果不要让对方的各种要求轻易地得到满足,适当的延时满足,会让对方更加在意自己;如果凡事留一半,会让对方对自己有一份神秘感和好奇心;如果自己不要太主动,给对方一些机会,对方探究你的心理就会更加迫切。
和别人发生矛盾时,要想尽办法让矛盾尽可能在当时就得到化解,双方尽可能达成共识。因为达成共识意味着这件事情已经结束,前面的争吵或矛盾会很快被遗忘。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妨多设计一些长作业,让学生在一周、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完成,这些作业因为周期长,会被学生时常牵挂,相应的知识和概念也就会反复出现,自动复习巩固。
你看,无论在工作、生活还是学习中,“蔡格尼克效应”都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让我们的享受更多成长的喜悦。
三是故事性的写作格式。整个世界就是一棵故事树,我们都是讲故事的人,人们都是在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人们对故事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和理解力,故事里的那些感官上的、情感上的细节,会将读者的情感紧紧吸引住,让读者把情感投入其中,并由此改善读者的情绪状态。故事也是具有生命力的,那些有趣的、精彩的情节,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传递知识、增进理解、促进记忆。
案例:你到餐馆里吃饭,看到服务员忙来忙去,虽然没有把菜单写下来,但却不会把你所点的菜搞混淆,是否会对服务员这超强的记忆力所折服?
上世纪20年代的一天,前苏联心理学家布卢玛•蔡格尼克和同事们一起去吃午饭,看到服务员不需要做任何记录,就能准确地记住谁点了什么菜,这件事给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令她更加惊讶的是,当她返回餐厅拿她留在那里的外套时,几分钟前她还很崇拜的拥有超强记忆力的服务员却不认识她了。
蔡格尼克对此很不解,就去询问此事,服务员解释说,他们服务员都能够记住哪位顾客点了哪些饭菜,但在客人们离开餐厅的那一瞬间,他们就把这些全都忘掉,然后把注意力转移到下一拨顾客身上。蔡格尼克由此发现了现在被称为“蔡格尼克效应”的现象,即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记忆更加深刻。
你看,一个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现象,如果留意观察并深入思考,或许就能从中发现有价值的规律来。
写作的格式很多,但最常见的就是上述三种。人们在写作的时候,也常将上述三种格式组合起来使用,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九宫格写作法: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日]山口拓朗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