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葡萄的花开了

(2021-05-26 06:16:05)
标签:

古老树种

栽培历史

文化意蕴

花开时节

ppl

杂谈

分类: 旅途随记

葡萄的花开了

葡萄

葡萄这种水果是如此的普及,是否会让人有一种熟视无睹的错觉呢?

葡萄为葡萄科葡萄属木质藤本植物,是世界最古老的果树树种之一葡萄的植物化石发现于第三纪地层中,说明当时已遍布于欧、亚及格陵兰等地区,但那时的葡萄树,都是野生状态的。

地中海气候,是葡萄最好的温床。这片欧亚非大陆之间的海水,也是文明的温床。大约五六千年以前,在今埃及、叙利亚、伊拉克、南高加索以及中亚地区已开始栽培葡萄和进行葡萄酒的酿制,后来向西传入意大利、法国等西欧各国,向东传播到东亚。

葡萄的香甜,弥漫着了北非的古埃及。在古埃及第四王朝的象形文字中,已有葡萄和酿造的形象。Sennefer是新王朝阿蒙霍太普二世时期(公元前1428-1397年)底比斯城的市长,他的墓室天顶就绘有大串大串垂落下来的葡萄。公元前1397-1387年底比斯王后纳菲尔塔丽的墓室壁画里则有酿造葡萄酒的景象,在纸莎草形的石柱之间有一根大梁,葡萄藤蔓拂拂而下,地上则是盛满鲜葡萄的大槽,踩踏葡萄的人们用手拽着梁上垂下的绳子以保持平衡。榨挤出的金黄色酒液从石槽边的小孔中流入一只木桶,柱旁的一排双耳陶罐已在等侯装酒。

葡萄的花开了

Sennefer墓室天顶的葡萄串

葡萄的花开了

底比斯王后纳菲尔塔丽墓壁画

有人认为,我国古代的文献中也有不少与葡萄相关的记载。比如《诗经·周南·蓼木》:“南有蓼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以及《诗经·风·七月》:“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中的葛藟、薁,就是先秦时期采摘食用的葡萄。不过,科学家经过考证之后指出,葛藟、薁等商周时期人民采摘的野果,并不是今天我们熟悉的葡萄,最多只能算是葡萄的近亲种,或者说是原生的“野葡萄”,跟我们今天食用的葡萄没有多少关系。我们现在所食用的葡萄,是经人类培养、驯化后的植物品种,在汉代之后才出现在我国。

公元前三百多年前的亚历山大大帝向东方的远征,在建立起盛极一时的帝国的同时,也将葡萄的栽种技术从地中海地区扩展出去。我国汉代的葡萄,就是从曾经被希腊化影响的古波斯、中亚地区“中转”而来的。

葡萄的花开了

葡萄的花开了

葡萄

汉武帝对葡萄热爱的有点痴狂:“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见《史记·大宛列传》)。不过,无论是司马迁的《史记》,还是班固的《汉书》,虽然都提到了异域的葡萄(蒲陶)、苜蓿、石榴,但都没有明确它们是如何传入我国的。《史记》《汉书》提到的葡萄种植,也是张骞死后好几年的事情了,但东汉有位文艺青年王逸,却信誓旦旦地认为,张骞将葡萄带入了汉地:“张骞周流绝域,始得大蒜、葡萄、苜蓿。”

王逸的这一说法,后来被晋代博物学家张华、北魏农学家贾思勰以及唐宋诸多文史家们转引,李时珍最终毫不犹豫地采信前辈说法,将葡萄的传入,归入张骞名下。不过仔细想想,张骞第一次出使大夏,被匈奴扣留十多年,仓促的亡命旅途中,几乎没有机会将异域植物或种子带回。第二次出使乌孙行程顺利,但也只带回了马匹数十匹。不过,张骞第二次所去的大宛国,盛产汗血宝马和葡萄,张骞在那里一定品尝过葡萄,知道葡萄酒比汉代酿制的米酒要好喝很多,这样的信息足够后人完成葡萄的引种、栽培等任务。

在汉代,从西域引种回来的植物很多,除了葡萄、黄瓜、核桃、芫荽外,还有芋头、苜蓿、蚕豆、石榴、大蒜、豌豆、莳萝、芦荟、胡萝卜、芝麻、大葱等各类水果、蔬菜和农作物。如果将其归结为某个人贡献有点牵强,但张骞开拓的这丝绸之路,确实为这些物种的异地交流和栽培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看,张骞的贡献是巨大的。

葡萄的花开了

葡萄的花开了

葡萄

从汉代开始,葡萄的历史,在中华大地拉开了新的篇章。

三国时期的一天,魏文帝曹丕宴请群臣时,就对葡萄夸赞有加:“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论葡萄。当其朱夏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狷,脆而不酸,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饴。又酿以为酒,甘于曲檗,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可以流涎咽唾,况亲食之耶?他方之果,宁有匹者?”从这段话的开头,就可以知道当时葡萄在中原地区已经普遍种植。他说,夏秋之交,秋老虎还没退,醉酒之后酣睡一夜后,趁着朝露吃葡萄,甜而不腻,翠儿不算,冷而不寒,味道绵长,汁水丰富,不仅能够解渴,还能够去除烦恼。葡萄还能酿酒,葡萄酒比曲檗甘甜,容易醉,但也很快就醒来。最后是夸赞的升华:光是说道说道,就让人流口水、咽唾沫了,如果亲口吃一颗,岂不是更美?其他地方产的水果,能够比得上葡萄吗?

在品尝葡萄美味的同时,有关葡萄的艺术创作,也逐渐出现。在23世纪楼兰的木门楣残片上,就出现了葡萄的纹样。1959年,在民丰尼雅古国的一座东汉晚期的夫妇合葬墓中,出土了葡萄纹毛织物和葡萄动物纹绮。1988年,我国甘肃兰州郊外的靖远北滩乡一座公元431年的墓葬中出土了一座银盘,盘中心描绘了酒神骑着豹,手持长春藤杖,盘外圈绘有葡萄藤与葡萄叶,和代表十二个月的希腊众神。

葡萄的花开了

楼兰木门楣残片上的葡萄纹样

葡萄的花开了

靖远出土的银盘

比直接食用,葡萄一路征服各国人民的,是它酿出的琼浆玉液——葡萄酒。“玉碗盛来琥珀光”, 葡萄酒的光影,映照着古埃及、古希腊、古波斯、古罗马的镜像,也流出了盛世的汉唐荣光。

不过,汉代使者只带回了葡萄种子和葡萄酒,并没有获得大宛人密而不传的酿葡萄酒秘方。由于葡萄不抗寒、不耐旱,更开始的阶段栽种的地方并不广,也很少有人会将葡萄酿成酒。据《太平御览》记载,东汉末年,扶风有一个名叫孟佗的人,给大太监张让献了一斛葡萄酒,张让品尝后很高兴,就赏他做凉州刺史。可见在当时,葡萄酒是多么的珍贵。

我国中原地区开始酿造葡萄酒,要晚到隋末唐初。“及破高昌,收马乳葡萄实,于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帝自损益造酒。酒成,凡有八色,芳香酷烈,味兼醍益,既颁赐群臣,京中始识其味。”(《太平御览》卷八四四)这应该是大唐帝都首次酿造出葡萄酒的记录,那群臣共饮的欢畅场面,仿佛就在眼前。

唐朝诗人王翰有一首非常有名气的边塞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如果没有亲自品尝过这葡萄美酒,估计王翰是没办法写出如此豪放的诗歌的。

葡萄的花开了

葡萄的花开了

葡萄

汉代之后,葡萄和葡萄酒作为文学家诗赋、绘画等创作的题材显著增加。除史传外,葡萄和葡萄酒还出现在图经、方志及文书档案中。葡萄、葡萄酒的文化一直绵延到今天。

唐代唐彦谦写有《葡萄》:“金谷风露凉,绿珠醉初醒。珠帐夜不收,月明堕清影。”甚至葡萄干都有古人以此为题来吟颂,如宋代杨万里就有《蒲桃乾》:“凉州博酒不胜痴。银汉乘槎领得归。玉骨瘦来无一把,向来马乳太轻肥。”等。

李白在《对酒》一诗中写道:“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金叵罗”是一种珍贵的盛酒容器,此处讲葡萄美酒和金叵罗一样,被作为少女出嫁时的陪嫁物,可见葡萄酒和金叵罗一样珍贵。李白写此诗之时,正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时代,开放的文化和交流引进了葡萄酒和酿酒技术,这使得葡萄酒盛行一时,甚至可以作为出嫁少女的陪嫁之物。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葡萄)可造酒,人酺饮之,则醄然而醉,故有是名”。“酺”是聚饮的意思,“醄”是大醉的样子。因为这种水果酿成的酒能使人饮后醄然而醉,故借“酺”与“醄”两字,叫做葡萄。

陆游在《夜寒与客烧乾柴取暖戏作》一诗中说:“如倾潋潋蒲萄酒,似拥重重貂鼠裘。”烧干柴取暖,就像喝下潋潋葡萄美酒,就像拥着重重貂鼠大衣。此诗中写道葡萄美酒的酒液潋滟而美丽,有暖身之用,还将喝葡萄酒与貂鼠大衣相提并论,可见当时葡萄酒是非常名贵的。南宋时朝的临安虽然繁华,但天下动荡,葡萄酒显得稀缺且名贵。

在中国的古代诗词中,关于葡萄酒的诗词曲不可胜数,可见葡萄酒无论名贵与否,作为中国酒文化的一部分,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和文化当中。

葡萄的花开了

葡萄的花开了

葡萄花

说了这样多的史实和典故,是为了引出这篇文章的主体——葡萄花。

葡萄会开花吗?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因为大家似乎都没有注意过葡萄开花的事情。

葡萄确实会开花,开花的时间在不同的地区略有不同,我国很多地方的葡萄,大都在5月份前后开花。之所以葡萄花不被大家所关注,是因为它的花小得可怜,而且是嫩绿色的,默默无闻的开在葡萄掌型叶子间,与叶子的颜色有些相近,让人们忽视了它的存在,导致许多人误为它不开花直接结果了

葡萄的花序通常很密集,但花蕾十分细小,通常为23毫米,项端接近于圆形,花为黄白色,五瓣。花的上面有黄色的细小花丝,盛花期的时候能闻到淡淡的香气,凑近去闻,沁人肺腑。

葡萄的花开了

葡萄的花开了

葡萄花

    刚开始葡萄花只是藏在葡萄芽里,随着枝叶生长缓缓冒出来。每一穗花都是由多个小支穗组成的,苞片保护着每一个小支穗,花穗不断拉长,小支穗也跟着舒展,各司其职。当葡萄藤要开花的时候,细小嫩绿的花苞隆起,绿色的外盖慢慢转成棕色并弹起。在顶端露出微小的白色花瓣,每朵花分化成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等各个部分。

    雄蕊顶开了花帽,花骨朵开始由绿变黄。葡萄的开花就是花冠(也叫花瓣)脱离。当花冠由绿变黄,沿结合处纵向开裂,花瓣向外翻卷,被5个小花丝顶开,呈帽状脱落的时候,花朵就开放了。

葡萄属自花授粉,不需要借助蝴蝶蜜蜂等外在的小动物来授粉。它的花瓣端有花粉花粉落回到花中,完成授粉的过程。这就需要在授粉期间,葡萄藤有良好的生长环境,最佳的生长气候是26度的气温和徐徐的清风。良好的通风环境可以保持干燥。但如果风过大,会把花粉吹走,从而影响授粉的结果。葡萄能否丰收,授粉的这个环节非常关键,如果在授粉期间遇到大风、降雨、低温和冰雹等自然灾害,都会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从这个意义上看,今年葡萄的收成如何,现在已经基本定型了。

葡萄的花开了

葡萄的花开了

葡萄花

不起眼的葡萄花,除了为人类的美食做准备外,还有着其他方面的价值。比如说葡萄花能净化空气,因为它在开放时能散发出淡淡的幽香,会让空气中的异味消失。葡萄花虽然是一种不起眼的存在,但它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人们在采集它的新鲜花蕾以后捣碎这种形状,直接外敷在皮肤红肿疼痛的部位,能快速消肿止痛,另外人们出现跌打损伤时把捣碎的葡萄花外敷在伤处也能伤情减轻。

世界上大部分葡萄园均分布在北纬20-52度之间及南纬30-45度之间,其中绝大部分在北半球。中国葡萄多在北纬30-43度之间。葡萄种植基地主要分布在安徽萧县、新疆吐鲁番、河北怀来、山西清徐达、西藏山南等地区。纬度和海拔对葡萄的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