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端连线常生龙先生:感动、触动、行动

(2021-04-17 07:31:42)
标签:

读书分享

视频回放

群体共读

深度思考

ppl

分类: 我的著作读者评论
云端连线常生龙先生:感动、触动、行动

    4月8日与宁波镇海区老师们通过连线进行的《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一书读书分享会,因为钉钉有现场录像和视频回放等功能,使得分享会的效益进一步拓展。有些老师因为工作等原因,虽无法在第一时间参与分享交流,但可以通过回放来重新历经整个分享的过程,蛟川街道中心幼儿园的陈梦霞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她不仅看了几遍回放,还撰写了一篇长文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这样认真对待学习的态度,着实令人感动和钦佩。

云端连线常生龙先生:感动、触动、行动
宁波市镇海区蛟川街道中心幼儿园   陈梦霞

48日的《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读者、作者“云端”读书分享会,以钉钉群联播的方式进行,很荣幸我园成为分享会的主会场,在活动前期我就参与了各类准备工作,更加期待与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常生龙老师在“云端”交谈,就像许多镇海区老师所说的那样,能在“云端”听常生龙先生的讲座,圆了我们这些教育者,读书人的“追星”梦。怀抱着这样的期待,哪怕我最终由于培训冲突,没能按时参与,也自发地通过钉钉群内的直播回放,认真学习了好几遍常院长题为《重新认识核心素养》的一个半小时的讲座,每次都别有一番收获。

在这样的触动下,我想借用常院长在讲座中提到一句话,也是教育贤者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为引:科学和哲学的产生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闲暇、自由、好奇心。正是一个周末的闲暇,一份直播回放功能提供的学习自由,一个啃读挑战者的阅读好奇心,让大咖离我如此之近,感动,触动并清晰了更进一步的行动。

感动:共读赋予阅读新的灵魂

歌德说过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这一次,作为一名读者,能和作者本人通过直播回放的方式就同一个话题有思维的碰撞,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新的理解:以我自身为例,阅读往往需要我调动自己所有的认知经验去理解书中的含义,如果闭门造车,我很难读好一本书从而实现和品德高尚的人谈话的效果,但是这一次的体验,却让我通过和一位乃至多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实现学力、认知差异的互通有无,去更好地阅读一本书。这一次活动,给我最大的感动就是让我看共读所赋予的阅读该有的样子。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艾德勒就写了这样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在书中,他将阅读的过程分成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层次越高的阅读对主动性、专注度以及忍耐力的要求就越高。主题阅读是所有阅读过程中最有收获的一种方式,它能够锻炼读者的大脑机能,帮助其重塑心智、提高认知。所以,如何阅读?阅读应该循序渐进,应该顺着这个进程,不断深入。正如国民大师胡适主张的那样,读书必须“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共读让我看到了阅读新的灵魂——深度阅读。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深度阅读怎么做?

我想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红桃皇后的一句话来回答“如果你想停留在原来的位置,你就必须快速地奔跑;如果你想突破现状,就必须以两倍的速度跑得更快。”如果要深度阅读,就要读地更久,读地更多,读地更开放。就像这一次的云上共读,这是一次啃读团队搭建的深度阅读的助推器,更有了书的原作者,曾在上海担任过校长、教育局长、人大教育工委主任的常生龙老师分享他的教育智慧,他对核心素养深刻和独到的认识,从而让我获得深度阅读的成功体验。

触动:跟着常老师一起思考

秦芳老师的分享中提到,教育剩下什么?剩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她的思考直接说到了我的心坎上,深以为然。不过刘老师在点评中的一句话却让我另有所思:教育要从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我们的理解是否够长远呢?

作为一线教师,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正如秦老师所言,我们的教育越来越看重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鼓励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越来越享受过程性的成长和学习。但这就是刘老师所强调的长远的眼光吗?又或者说,关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不会又陷入另一种偏科?

常老师在他的讲座中给出了答案:核心素养是个筐,很多人认为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但如果真是这样,什么都变成了核心之后,其实就没有核心了。常老师还以20年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为例,当时的素质教育就像是现在的核心素养,都是教育最热的一个词,但是当时的实践中,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到现在什么叫素质教育,依旧不清不楚。

从专业的角度,常老师告诉我们大浪淘沙,教育所需要的核心素养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突出核心,突出关键,突出重点。这无疑是来自专家的肯定,也打破了我的误区:读书初期,核心素养呈现在我面前,看起面面具道,受教育者需要习得应对未来社会的关键能力,这些能力就包含了各个领域。但随着常老师一起去思考,我能看到素养三类清晰地分类:基础素养,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共同素养;核心素养,为更好应对21世纪各种挑战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中的高级营养;职业素养,从事具体职业必须具备的专门素养。当有了分类,就不容易混淆,更能够跟着常老师去理解核心素养具备的四大特征,从而内化成需要掌握的关键和重点。 我也可以放心大胆地在时间阶段继续支持我的孩子们做问题的研究者,创新的实践者。因为对基础教育而言,不需要一口吃成一个胖子,聚焦基础素养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为核心素养奠基足以。

行动,就从职业素养入手

关于行动,其实常老师在书中就已经提到了许多让人眼前一亮,跃跃一试的方法:如“七秒法则”、批判性思维意向问卷、四象限法则等等,包括在这个分享中他也提到了适当的茶歇补充葡萄糖可以提高人的意志力这样灵动的小妙招,提到了劳逸结合,微习惯的培养的高效措施,这些都是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和教学中可以借鉴利用的锦囊妙计。

同样的,经过这次的云上学习,我也有自己的思考,那就是行动,不如从教师的职业素养入手。常老师在讲座中也专门剖析了对教师而言,需要掌握的专门素养的特征——为公共服务、终身学习、终身从事、基于问题的研究以及高度的自治性。

怎么做呢?还记得常老师专门借一本书给大家推荐的五把钥匙吗?拔高一层看教育,千方百计提升自己,保持一颗学生的新,遵循学习的规律,保持积极的心态。(详见《给老师的五把钥匙》)常老师就是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中找出了这五把钥匙,从一线走向管理岗位的教育专家。我在不断的阅读关于他的文章中发现了他的故事:他坚持每周精读一本书,坚持每本书写出3000字以上的书评,坚持了十几年,至今,他的新浪博客上,有了关于600多本书的300多万文字。他所作的正如他所说的,为公共服务、终身学习、终身从事、基于问题的研究以及高度的自治性。他所行的也是我应所学的,从职业素养入手,做好时间管理,做好价值判断,在有限的职业生涯中做更多有效的事情,在有限的职业生涯中永远做重要但不紧急的教育实践。

最后,希望核心素养所带来的教育变革中,我始终孑孓踟蹰砥砺前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