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0年的搞笑诺贝尔奖出炉

(2020-10-02 06:36:20)
标签:

搞笑诺贝尔

严肃奖项

捧腹大笑

发人深省

ppl

分类: 海外短波

美国当地时间917日晚6点,第30 次“搞笑诺贝尔奖典礼”结果出炉。和往届一样,今年的搞笑诺奖,让人捧腹大笑,又发人深省。比如,特朗普等九个国家的领导人,因在过去的半年多时间里,给奋战在一线的科学家和医生们频频 “上课”,而荣获医学教育奖。再比如,5 位广西人因在 “雇凶杀人” 过程中层层外包,导致酬金从200 万降至 10 万,最终执行人反水,向暗杀对象传递信息,而这五位已经入狱的团伙,获得今年的管理学奖。

    因为疫情影响,今年颁奖人没法到现场领奖,颁奖活动改为线上。下面,让我们一起领略今年这些“乍看之下令人发笑,细看之后发人深省”的科学相关研究奖项。

声学奖:给鳄鱼吸氦气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人类吸了氦气,声音会变尖变卡通,这是因为氦气的密度比空气低,声音在氦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所以根据 v=λf,人在吸入氦气之后,发生腔里空气共振频率就会变高,从而出现尖细的卡通音。

对动物世界充满好奇心的瑞博等一群人一直都对鳄鱼的叫声念念不忘,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爬行动物界最能叫唤的大佬很可能是凭借“歌喉”争夺交配权的。每当交配的季节来临,它们就要发出死了都要爱一般的天籁之声以彰显自己的性吸引力——声儿越大,暗示那个东西(体格)越大。

瑞博团队想解析鳄鱼叫声的共振峰——声音频谱中能量相对集中的一些区域,不但决定音质,也反映声道的物理特征。他们将一只扬子鳄放入充满氦气和氧气的密封箱子里,引诱其发出叫声,结果发现吸入氦/氧气体改变了鳄鱼声谱的共振峰分布,高能频段向更高频率移动,它们的叫声变高变尖。

物理学奖:喝了酒的蚯蚓会跳舞

法拉第告诉人们,液体在上下振动时,表面会产生驻波。那富含液体的生物呢?

    马克西莫夫和波托斯基选择了浑身柔软无骨、肌肤Q弹、里面水很多的蚯蚓作为造波对象进行研究。他们先把蚯蚓放在浓度20%的乙醇里待了2分钟,让其处于迷醉的状态,然后将其放到薄薄的特氟隆板上,对板子施加垂直振动,让蚯蚓也跟着蹦起来。他们使用激光测振仪来检测活蚯蚓的振动,果然,二人记录到了法拉第波出现的关键转变。

这真的是一项正经研究。作者认为,这一研究结果“可以用来开发新的技术,用于探测和控制活体内部的生物物理过程(如神经冲动的传播)”。

经济学奖:贫富差距越大,越要亲亲

    今年的经济学奖由苏格兰、波兰、法国、巴西、智利、哥伦比亚、澳大利亚和意大利的联合团队获得。获奖的理由是他们试图量化不同国家的贫富差距与人们接吻的平均数量之间的关系。

他们发现,贫富差距越大的地区,人们接吻的频率越高。他们认为其原因可能是,在资源竞争更加激烈的国家,接吻在维持长期稳定的伴侣关系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所以人们会倾向于更多地亲吻他们的伴侣。

心理学奖:看眉毛,识自恋狂

想知道你有多么迷恋自己吗?两位眉毛心理学大师告诉你:看看自己的眉形!贾科敏与鲁尔深信自恋者的眉毛自有其与众不同之处。基于此预设,他俩招募了几百名志愿者(东亚人、白人、黑人都有),并在实验室里给他们做摆拍以及自恋人格测试,最终发现眉毛特征与自恋人格之间确实存在特定关联:那些自恋者的眉毛往往辨识度很高,例如比别人的更厚实、更浓密、更棱角分明或形状更独特。

昆虫学奖:昆虫学家也怕蜘蛛

今年的昆虫学奖颁给了理查德•维特,虽然已从加州大学河滨分校退休,但仍怀有对8腿蜘蛛的狂热。他的一个研究方向是“蜘蛛对人类社会的心理影响”,通过对41位昆虫学家的问卷调查,维特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尽管,昆虫学家经常要与昆虫打交道,但他们对蜘蛛的反应与对昆虫的反应完全不同。这些从事昆虫研究、日常与苍蝇蚊子白蚁“作伴”的昆虫学家,有一半其实可能非常害怕蜘蛛。

这种恐惧感可能来源于童年,甚至从事昆虫研究后,这种感觉也消除不了。虽然蜘蛛不是昆虫(属于节肢动物),不过这一发现仍然让人惊奇。当然,研究表明,如果父母对自然界有真正的兴趣,并能影响孩子也产生这种兴趣,那么这种恐惧感发生的概率就会更小。例如,前段时间火爆全网的小蜘蛛卢卡斯,就打破了许多观众对蜘蛛的固有看法。

医学奖:听不得“吧唧”嘴

世上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对于杂音有着一种负面的敏感:你吃饭吧唧嘴,他们蹙眉生厌;你大力敲键盘,他们烦躁不安;你拖鞋啪啪啪,他们血压飙升——他们就是恐音症群体。只要听到这些类似的声音,他们就会产生愤怒、厌恶情绪的,甚至想要攻击对方。

好在,这样的烦躁感并不是无可救药。维林克等人设计了一套认知行为疗法(CBT)用于恐音症治疗。他们招募了90名恐音症患者参与CBT实验,最终发现有48%的受试者病情明显好转。

材料科学奖:便便冰刀不好用

还记得去年摘下搞笑诺贝尔奖物理学奖的研究“袋熊便便为什么是立方体”吗?今年的材料科学奖依旧有点味道,再次颁给了便便相关的研究,来自美国肯特州立大学的埃伦等7人成为获奖者。

据历史记载,一个因纽特人用自己冷冻的粪便制作了一把刀来屠狗,并把它宰了。但明察秋毫的实验派人类学家们无法容忍亦真亦假的江湖传闻,尤其是当这个传说明显可以被实验证伪的时候。为了评估这种说法的有效性,这7位研究者尽可能还原历史记载中的场景,他们中的一人模拟北极因纽特人的饮食,吃了8天的高蛋白和脂肪酸食物,研究者们从第四天开始收集他的便便。随后,他们将这些便便放在-50的干冰中,确保它们充分冰冻。

但实验证明,冰冻屎刀并不好用,刀每次都会在尚未完成切割之时就化掉了。

管理学奖:外包也能套娃

今年的管理学奖颁给了五位中国“杀手”:奚广安、莫天祥、杨康生、杨广生和凌显四。不过,由于他们还在监狱里,即便没有疫情,也无法抽身去领奖。

2013年,覃某因投资魏某经营的公司亏损而起杀意,于是 覃某出资200万雇奚某杀害魏某。魏某最后因凌某的临时反悔,没有被杀,但酬金一路“削减”引起了搞笑诺贝尔奖评选人的注意。这是一个终极套娃的故事。

雇主出资200万元,雇佣杀手甲杀人;甲收到200万元后,出资100万雇佣杀手乙;乙收到100万元后,出资27万雇佣杀手丙;丙收到27万元后,出资20万雇佣杀手丁;丁收到20万元后,出资10万雇佣杀手戊。每个人中间都赚了点差价,堪称外包界的模范选手。

但最终,这场谋杀案没办成,因为杀手戊觉得,10万元不值得他动手。所以他找到了“暗杀对象”本人谈判,一起伪造死亡现场,免费拿得10万元,最终没有人死亡。

和平奖:按完门铃就跑

按完别人家门铃就跑,这种行为你几岁干过?大量新闻报道显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外交官们,就挺喜欢半夜偷偷按对方门铃,然后拔腿就跑的。《卫报》还援引了一位退休的印度外交官的观点表示,这类骚扰“既不新鲜也不罕见”。

因此,印度和巴基斯坦政府荣获了2020年搞笑诺贝尔奖和平奖。

医学教育奖:政客干掉医学

今年的医学教育奖颁给了一系列政客,他们分别来自巴西、英国、印度、墨西哥、白俄罗斯、美国、土耳其、俄罗斯、土库曼斯坦。有意思的是,唐纳德•特朗普本人也获得了这次的搞笑诺贝尔医学教育奖。

颁奖给他们的理由是,在这次新冠疫情中,这些领导者让人们看到,相比于医学本身,政客能更直接地影响人们的生老病死。

    搞笑诺贝尔奖由美国人马克·亚伯拉罕斯创办。从1991年开始,每年颁奖一次,至今已经走过30个年头。入选“搞笑”版诺贝尔奖的科学成果必须不同寻常,能激发人们对科学、医学和技术的兴趣。与其他学术奖不同,搞笑诺贝尔奖得主不会拿到任何奖金,得不到各方赞誉,更不可能使科学出现革命性进步,但是所有获奖的研究都曾在著名学术杂志上发表。

为了与正式的诺贝尔奖“分庭抗礼”,搞笑诺贝尔奖在诺贝尔奖颁奖前12周举行,地点为哈佛大学的桑德斯剧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