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培训随想
(2020-08-26 07:06:40)
标签:
培训学习远程互动线下教学重塑生活ppl |
分类: 我的心情 |
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打乱了原有的工作节奏,很多工作和会议都迁移到了网上进行,看上去虽然便捷了很多,但因为网上会议系统固有的缺陷,网络会议和培训的成效还是值得再评估的。所以在疫情趋于稳定、处于常态化防控的情况下,相应的培训、会议等,慢慢地也在回到线下的模式。在此背景下,我本周来到北京,参加为期一周的研究生招生改革政策的学习和培训。
疫情催生了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因为疫情,人和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增大了,生活中的相互交流、工作中的频繁聚会比过去少了很多。原本走得很近的亲朋好友,也多通过电话、微信和视频等方式隔空喊话,欢聚一堂的时间也减少了很多。因为疫情,很多先进的技术有了突然爆发的契机,空中课堂异军突起,从原来的边缘境地一下子走进了舞台的中央;网上会议和多媒体沟通系统,在解决远程会议、教育培训、考察面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人才的选拔、新理念的传播、知识的普及等开辟了新的道路。人们在不知不觉之中推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在现实生活中的深度运用,并最终重塑了自身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出门戴口罩、到人口密集的需要监测体温和健康码,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已经成了人们生活的基本方式。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在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生活和工作方式时,是否意味着过去的惯常做法就不需要了?比如说,有了了网上会议和培训的系统,是否就不再需要将大家聚集起来,面对面地开展学习和培训呢?看来似乎并不那么简单。网上会议系统的最大的好处就是便捷、经济,人们不用舟车劳顿,从全国各地赶到一个地方,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但从现实的情况下,网上会议系统存在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在网上的教学缺少现场感。教师面对学员时,可以根据学员在课堂上的实时反应,判断自己所讲述的内容学员是否听明白了,是否需要对教学进程做一些调整;但在网络环境下,教师面对的是一块屏幕,不能及时和学员进行互动,教学的有效性不够理想。二是学员在网上会议期间,和讲授者沟通互动起来很不方便。如果是小型会议,只有少数几个点位,相互之间建立双向互动的信息通道还是有可能实现的,但当参与会议的人员比较多,分布的也比较散的情况下,只能实现单向的输出,这种情况下会议管理比较困难,学员的参与程度很难保证……这些技术层面和通道容量限制等造成的困难,一时半会儿还很难解决,所以,从培训的有效性来看,聚集在一起培训更好一些。
我想这也是部里下决心集中起来举办这次学习和培训班的原因之一。当前的研招工作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现在每年增加约50万人报考规模,研招工作已经从原来小众化的、以专业要求为主的考试转向面向大众的、以凸显公平为核心要义的考试,招生考试政策也与时俱进,做出了相当多的调整和规范;在新时代,研究生作为我国建设的重要人才资源,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前些日子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领导人分别做了重要的批示,因为后续的工作指明了方向,这其中有不少精神需要认真学习和领会。
培训安排也非常紧凑,不光白天的课程紧凑、干货多多,晚上也安排了多场的讨论和交流,给大家创设了很好的深度思考、专题研究的氛围和时空。根据会议的安排,我还承担了小组长的任务,负责组织第一小组学员的讨论和学习,也利用这样的机会对各地考试机构同仁有了更多的了解,加深了友谊。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才能够在工作中尽心尽责,守住底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