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夹竹桃花

(2020-06-17 06:19:56)
标签:

似竹似桃

花期长久

全身剧毒

环境治理

ppl

分类: 旅途随记
夹竹桃花

夹竹桃花

这个时节,开的红红火火、满树灿烂,让人远远就能关注到的花儿,当属夹竹桃了。无论是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的行道树,还是居民区、园林的绿植中,或者是山坡、平原的自然林带之中,都能看到一排排的夹竹桃树,红白相间地绽放着美丽的花儿,让这夏日的景象更加丰富多彩了起来。

夹竹桃原产于印度、伊朗和尼泊尔,大约在唐代,夹竹桃自印度传入我国,刚传进来时名字也带有强烈的异国味道:枸那异、拘那夷、拘拿儿……这些名称,与印度语中夹竹桃的发音kaner颇为相似。有关夹竹桃的最早记载,是在唐代段成式的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续集中:“枸那卫,叶如竹,三茎一层,茎端分条如贞桐;花小,类木檞,出桂州。”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还称之为:“枸那花,叶瘦长,略似杨柳。夏开淡红花,一朵数十萼,至深秋犹有之。”因为其叶子竹,其花似桃,但它又非竹非桃,是一种假的竹子和桃子,所以后来国人对它进行了重新的命名,取名为“夹竹桃”。元代的李衍在传世画谱《竹谱》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夹竹桃自南方来,名拘那夷,又云拘拏儿……”

当然,也有人对将此花命名为“夹竹桃”持不同看法的,明代的李渔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在《闲情偶寄》中说:“夹竹桃一种,花则可取,而命名不善。”为什么呢?他说:“以竹乃有道之士,桃则佳丽之人,道不同不相为谋。”你看,如此认真的加以论证,是否非常可爱?夹竹桃在我国各地都有栽种,但南方最为常见。我第一次被夹竹桃所震撼,就是在调动到上海之后,这些在夏秋两季长时间绽放的夹竹桃花,让我对上海的夏天多了一份新的认识。

夹竹桃花

夹竹桃花

夹竹桃花

在过去,一种植物从异国他乡来到我国,通常是在某一地区加以栽培,向外扩散的速度往往比较慢,在一段时间内的知名度也就有限。有关夹竹桃花,就发生过这样的故事:北宋时期,一位姓杨的太学授课教师喜欢收藏字画,而且其中不乏有珍奇的精品,因此吸引着京城中喜爱诗文字画的名流雅士常在他那里集聚,其中就包括欧阳修。有一次,这样杨姓老师展示了一幅他收藏的绘画作品,众人无不惊诧,作品本身已经让人惊艳,画中所描绘的花木,大家竟然不知道是什么。

最终是欧阳修的好友、北宋的知名文士梅尧臣,说出了这幅画的来历:画是五代时的著名画家徐熙所作,这幅画曾被南唐李后主当作宝贝一般藏在宫中。至于画中的花木,枝条柔美,绿叶修长,花色艳粉如霞,此物名为“夹竹桃”是也。宋的曹勋有一词《夹竹桃花》,对这种植物赞美有加,其中也谈到了徐熙作画的事情:“诗绛彩娇春,苍筠静锁,掩映夭姿凝露。花腮藏翠,高节穿花遮护。重重蕊叶相怜,似青帔艳妆神仙侣。正武陵溪暗,淇园晓色,宜望中烟雨。暖景、谁见斜枝处。喜上苑韶华渐布。又似瑞霞低拥,却恐随风飞去。要留最妍丽,须且闲凭佳句。更秀容、分付徐熙,素屏画图取。”

在场的众人之所以不认识夹竹桃,是因为他们大多是北方人,夹竹桃从印度引入我国时,最初是在南方栽种的。梅尧臣祖籍江南,想来从小就能经常见到这绽放的夹竹桃花。梅尧臣也有一首咏赞夹竹桃的诗:“桃花夭红竹净绿,春风相间连溪谷。花留蜂蝶竹有禽,三月江南看不足。”不过,梅尧臣说夹竹桃“三月江南看不足”,显然也是他的记忆出现了偏差,这种在夏季才开花的植物,是不喜欢在三月的江南闹春的。清代人编著的园艺学著作《花镜》中,对于夹竹桃的记载更为靠谱:“自岭南来,夏间开淡红花至秋深尤有之。因其花似桃,叶似竹,故得是名,非真桃也。”

夹竹桃花

夹竹桃花

夹竹桃花

夹竹桃是夹竹桃科夹竹桃属常绿直立大灌木,高可达5米。它的枝条是灰绿色的,嫩枝条具棱,叶子碧绿呈披针状,边缘非常光滑,叶子上主脉从叶柄笔直地长到叶尖,众多支脉则从主脉上生出,横向排列得整整齐齐。叶上还有一层薄薄的“腊”。这层腊可以替叶子保持水份,使植物能够抵御严寒。所以,夹竹桃不太怕寒冷,在南方的冬季,照样绿姿不改。

夹竹桃的枝叶生长的很有意思:三片叶子组成一个小组,三组枝条组成一个单元,连花簇也是逢三进位,层层叠叠地开放。1958年,为宣传“百花齐放”的方针,郭沫若用了10天时间,选择100种花为题目,写了101首的诗集《百花齐放》,这其中就有《夹竹桃》:“我们似竹而非竹,似桃而非桃,红花碧叶,姿态并不那麽妖娆,喜欢三进位,枝枝叶叶都是三,花冠三重,但每重却有五六瓣。阳光如果少了,我们要起变化,红色的花会要变成白色的花,在这里显然包含着深刻教训,红色专家也能变成白色专家。”诗的前半部分,对夹竹桃得“三进位”,夹竹桃花的形态、肌理特征等的描述,还是非常到位的。

夹竹桃的花儿集中生长在枝条的顶端,盛开的时候聚集在一起的花儿好似一把张开的伞。夹竹桃花的形状像漏斗,花瓣相互重叠,常见的有红色和白色两种,其中,红色是它自然的色彩,白色是人工长期培育造就的新品种。明代王象晋编撰的《群芳谱》对夹竹桃的花儿有详细的描述:“花五瓣,长筒,瓣微尖……自春及秋逐旋继开,妩媚堪赏。……五、六月时配白茉莉,妇人簪髻,娇袅可挹。”读着最后两句,颇有风情摇曳之感。

季羡林在他的散文《夹竹桃》中,关于它的花儿这样写道:“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的心里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夹竹桃受到人们的喜爱,一方面是因为它花如桃、叶似竹的独特美态,另一方面或许就是因为红色、白色这两种反差很大的花儿能够非常融洽的生长在一起的缘故吧。

夹竹桃花

郭沫若《百花齐放》 夹竹桃

夹竹桃的花儿能从夏天一直开放到秋天,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都能看到它的花团锦簇。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潮湿的梅雨中,在盛夏的酷暑里,在晴朗的初秋中,在清冷的深秋里,它的花儿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长姿态,无日不迎风吐艳。在此过程中,它先后陪伴着各色的花儿开放并衰败,自己却长盛不衰,展现出生命特有的韧劲和毅力。清人谢堃在《花木小志》中对夹竹桃的评价更高,曰:“枝干婆娑,高出檐际,一花数蕊,百枝齐放,周年不绝,一大观也。回视江南草木,真傀儡耳。”简直要将夹竹桃视为花中之王了。

夹竹桃不仅花儿开放的时间长,花开时还会产生特殊的香味,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让人印象深刻,自然也成为人们赋诗作画的好题材。有一首《咏夹竹桃》(作者不详)这样写道:“青青韵里竹风摇,初夏红蕾笑比桃。休与春花争宠爱,心香满树自妖娆。”夹竹桃在作者的眼里,颇有点风流名士的风骨。宋代汤清伯的七绝《夹竹桃》写道:“芳姿劲节本来同,绿荫红妆一样浓。我若化龙君作浪,信知何处不相逢。”文字虽然不多,却将夹竹桃集娇媚明妍与岁寒风骨于一身、融百般柔情与中正劲节于一体这种既充满矛盾和对立又异常和谐的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

如果你仔细品味这些诗词,就会发现,人们咏夹竹桃,通常会写它的桃、竹特征,然后进一步把桃、竹被传统赋予的人文意义拓展开来。上面介绍的诗词大都如此,“布叶疏疑竹,分花嫩似桃”,更是这种写法的代表。明代的归有光觉得这样太委屈了夹竹桃,在《房东夹竹桃花》中写道:“芳姿受命独,奚假桃竹名。”说此花原本有自己独特的气质,无需借用桃竹那样的主流花木名气。

夹竹桃花

夹竹桃花

夹竹桃花

如果喜欢看影视剧,就会发现在那些后宫、宅斗的情节中,这美艳不可方物的夹竹桃,依然成了貌似纯良的妇人们手中,争宠内斗的秘密武器。夹竹桃的毒性,也因为这些影视作品孜孜不倦的“科普”,而广为人知。

这样的影视传播虽然和真正的“科普”还有点距离,但其发挥的作用还是值得肯定的。夹竹桃的叶、皮、根、花、种子都含有剧毒,是典型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花卉。所含的毒素成分也是多样的,其中含量最多的是强心甙类的欧夹竹桃甙及neriine,在夹竹桃的各个部分都可以找到这些毒素,在树液中浓度最高。科学家对这些毒素有过细致的研究,但仍然相信夹竹桃内还有一些未知的有害物质未被揭示出来。夹竹桃的毒性在枯干后依然存在,焚烧夹竹桃所产生的烟雾亦有高度的毒性。大部分的动物对于夹竹桃都有不良或死亡的反应。

为什么明知道它是一种从头毒到脚的“毒美人”,却依然能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乡村的沟渠旷野之中发现它的窈窕倩影呢,为什么人们还是会广泛地栽种它们呢?这与夹竹桃花儿开放时的灼灼芳华、落英缤纷,以及无论是三五颗茕茕孑立,还是成林的夹竹桃纠缠成的花墙,都实在是令人心醉不已是大有关系的。从另一个方面讲,因为夹竹桃的毒是为常识,就避免了被攀折的命运,而城中、公园里的其他花木与它相比,就显得“红颜薄命”的多。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 在行走之中,偶遇连绵不断的夹竹桃花墙,大片的白或桃红,掩映在浓浓绿荫中,衬在蓝天白云、骄阳似火之下,会让人油然而生一种美感,也许,夹竹桃真正的花语应该就是这种距离美吧。

夹竹桃花

夹竹桃花

夹竹桃花

夹竹桃的毒性强,但采取以毒攻毒的思路,就会发现夹竹桃的毒性也是可以广泛利用的。比如说,夹竹桃可以用作杀虫剂。选取红花夹竹桃叶适量,切碎,搅在食物中可诱杀苍蝇;采摘适量叶片,切碎,放在有孑孓的水中,可杀孑孓;将鲜叶浸出液或鲜叶切碎撒入粪坑,1天后即可杀死全部蛆虫;将叶片铺放在床垫下,可以驱蚤。夹竹桃的叶与树皮还可以入药。可强心利尿、祛痰定bai喘、镇痛、祛瘀。等等。

夹竹桃在吸收有毒有害气体,抗烟雾、抗灰尘、抗毒物和净化空气、治理环境等方面,更有着独特的作用。夹竹桃的叶片,对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氟化氢、氯气等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抵抗作用。据测定,盆栽的夹竹桃,在距污染源40米处,仅受到轻度损害,170米处则基本无害,仍能正常开花,其叶片的含硫量比未污染的高7倍以上。夹竹桃即使全身落满了灰尘,仍能旺盛生长,被人们称为“环保卫士”

这种矛盾统一的特性,使得夹竹桃这种“邪恶植物”的正面形象更加高大,原草在《花言草语》中就将夹竹桃称为植物界的“正人君子”,称赞它的毒性能驱虫害,而且只要不去动它则不会伤害人。

夹竹桃花

夹竹桃花

夹竹桃花

夹竹桃不仅在我国深受人们的喜爱,也是被很多国家的民众所推崇的花卉之一。比如说,夹竹桃是贯穿罗马古今的。两千年前,博学多才的老普林尼在其自然百科全书《博物志》就记载,夹竹桃是“常绿植物,外观近似玫瑰树,茎干分叉为多数枝条;对驮兽、山羊和绵羊有毒”, 写下《博物志》两年后,维苏威火山爆发,吞噬了庞贝城,老普林尼赶到现场指挥救援、疏散居民,结果可能因吸进火山气体中毒而猝逝。过了一千多年,庞贝“出土”,由于是被火山灰土将全城几乎瞬间整体掩埋,得以完好地定格保存了古罗马城市生活的种种状貌,其中就发现当时一户人家的后花园种满了夹竹桃。到了当代,吴冠中在一则绘画手记中写道:“我曾经在罗马时代的庞贝遗址中见过盛开的夹竹桃,开得正欢,鲜花一味展现自身的青春之美,不关心周遭环境的衰颓。”说明夹竹桃并没有因那次火山爆发而在庞贝灭绝,显示了自己顽强的生命力。

吴稼祥在《三个人的罗马》中写道:“到罗马,有几样东西你是无法逃避的,雕塑和绘画,废墟和教堂,夹竹桃和蓝天。”把夹竹桃和其他几样相提并论,可见夹竹桃在罗马人心中的分量。画过古罗马夹竹桃的名家也不少。如唯美主义大师克里姆特,青年时期创作的古希腊罗马主题作品就常出现此花,《两个女孩与夹竹桃》是其中的代表。至于法国的夹竹桃,梵高旅居期间画过不止一幅,他的《夹竹桃与书》,集怒放与颓败于一身、既挣扎又安然之美,与他的向日葵、丝柏树等一脉相承。

夹竹桃花

克里姆特 《两个女孩与夹竹桃》

    对夹竹桃了解的越多,越发能感受到它的巧笑倩兮、风姿绰约。当你再见到夹竹桃的生活,或许就想着要走的慢一点,好留住这夏日的好时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