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益活动再出发

(2019-06-29 06:34:46)
标签:

公益活动

教师阅读

看见

搭桥

ppl

分类: 我的心情

 在家做公益,是一个很有趣的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技术的便捷,用最小的成本来争取尽可能大的效益。去年的11月份,通过微信为参加满天星公益基金会组织的读书书友会的教师们做了一次讲座,反响不错。本学期“满天星第五届书友会”读书活动继续举办,主办方邀请我抽出时间和老师们做一些分享和交流。于是,就有了628日晚上的微信群内的互动。

 本届书友会阅读活动的主题是“看见”,希望老师们通过阅读看见自己,看见孩子,看见世界。不知道满天星在确立这一主题的时候,是否因柴静的著作《看见》而得到了灵感。

 此前书友会已经邀请了四位专家和老师们进行了分享,我是这次活动的最后一个分享者,所以有点压力。思前想后,决定还是从“搭桥”这个角度入手。

 先举一个例子。家里下饺子的时候,总是避免不了有一些饺子会破皮,吃起来味道差了很多。很多人以为这是必然的结果。但如果你经常翻看微信、抖音等发送的厨艺展示,就会发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在水开了之后不要急着下饺子,先撒点盐在水中,然后再将饺子放下去,同等条件下饺子破皮的情况就会少很多。你看,只要你阅读了,就会看见,就会学习到别人的经验,就会知道天外有天,很多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其实已经有人找到了解决的思路和办法。

 阅读,就是为了看见。阅读,让我们看见在自己惯常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之外,还有其他的方式和行为可以尝试;阅读,让我们看见自己原来也是具有改变现状的能力和勇气的;阅读,更让我们看见了别人的生命历程,并从中受到多样的启发;阅读,让我们更好地看见过去、现在及未来……

 问题是,怎样才能更好地看见自己,看见孩子,看见世界呢?我个人以为,看见的途径是搭桥。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要想让孩子通过文本知识的学习,从自己的世界走向我们给他们创设的“社会”,就必须要在两个世界之间架设一座桥梁。

 即便是最简单的桥梁,也需要两座桥墩和一个桥面。这两座桥墩分别是:1)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孩子学习的认知规律,孩子成长的脑科学规律;2)教师所提供的学习素材,教师自身对素材中的文字本意的理解,以及教师对文本所承载的文化意义的认识。我通过当下脑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的一些最新成果,告诉老师们脑的可塑性特征、长时记忆的规律以及学段划分与学生身心成长的关系,帮助教师认识学生,明晰教学的起点;我通过对中华文字的解读和语文文本的研读两个案例,告诉教师教师要凭借文本教学生,教师自己对文本就须有透彻的认识,深入的理解,知之深,运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桥墩坚实牢固很重要的,桥梁的架设更加体现教育的智慧。无论以什么样的载体作为阅读或者教学的素材,教师都不能做道德的宣讲者和纪律的执行者,而应该想方设法把学生拉入到学习载体之中,让学生从中发现他和别人、他和世界之间的关联。只有当学生能够把自己和世界放在一起,作为一个体系来思考和认识的时候,他就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这是路径,也是方法。我给老师们例举了小学《自然常识》课中有关“火山喷发”的学习事例,帮助老师们来理解这段话的意义。

 很高兴,一个多小时的分享,得到了老师们的热烈反响。我自己也很开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