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丰子恺《万般滋味,都是生活》一书有感
说起丰子恺,印象最深的或许就是他的漫画,据说在国内,漫画这种绘画艺术的流行,就是从丰子恺开始的。其实,丰子恺除了漫画被人啧啧称道之外,他的散文也很有特点,风格上恬淡率真,富有童真天然之趣,读起来意味隽永,深受人们喜爱。这本《万般滋味,都是生活》,精选了丰子恺富有代表性的散文和幽默风趣的漫画,两者的有机组合,让读者有爱不释手之感。
一、艺术源自生活
读丰子恺的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艺术首先是生活,没有对生活真切的感知和敏锐的洞察,要想创作出触动人们心灵的艺术作品,是非常困难的。
我们常惊叹于数万年前那些岩洞里留下来的岩画,我也曾到贺兰山实地观赏那些刻印在山石上的岩画,这些都是人类最初的艺术表达。看着那山上四处奔跑的羊儿,再看看那岩石上刻画的动物造型,最让人惊叹的,就是生活经由这些画作而越发生动,先人们对身边事物的细致观察,要胜过我们很多。
有了深刻地生活体验,就会有用艺术的方式来表达生活的动机和好奇。我在农村生活了很多年,家里饲养了各种各样的动物,院子里种植了各种各样的瓜果树和植物,平日里经常要和这些动植物打交道,但它们在我的脑海中这是一些影子,有一些模糊的印象,我曾想着用一些文字将它们记录一番,但发现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我对它们的了解还很肤浅,对它们的生活习性、主要特征等把握得还很不准确。
看看丰子恺写的文字,就能够理解他是如何成为一代大家的。家中饲养的一只老鹅,在他的笔下是如此的神灵活现,让读者禁不住有买一只饲养着的念头;嗑瓜子的事情,几乎每个人都有经历,但能够写的如此生动活泼,把不同的人嗑瓜子的形态表达得如此精细准确,或许也只有丰子恺可以做到;和孩子们一起观察蚂蚁搬运食物的过程,采用拟人的手法写的如此惟妙惟肖,仿佛如临其境,禁不住为这些蚂蚁呐喊加油;从住宾馆到自己常住的房屋,每一种生活环境之间的差异,都能透过文字表达的清清楚楚,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以及驾驭文字的本领。
这让我想起了教育。最重要的教育是生活教育,在生活中感受知识的价值,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乐趣,应该是教育所追求的。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将学习活动和现实生活相隔绝,学生不能学以致用,不知道所学的知识的价值何在。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只不过为了让教材简洁明了,在编写的时候基本上舍去了知识发现、发生的过程,仅仅将最后抽象出来的结果呈现给了学生。学生直接学习这些,是非常困难的,教师和学校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把这些抽象出来的知识还原到现实世界的环境之中,让学生借住生活情景来学习知识,让他们意识到,越是对生活有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在学习新知、创造新知方面就越便捷。
二、生活要有童心
一个始终葆有童心的人,一定是对生活充满情趣,对世界有深刻洞察的人。在人的一生中,唯有童年时代学习的欲望最强,对所有事情都从满好奇和探究欲,而且无所畏惧,什么都敢闯敢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逐渐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人的偏见逐渐形成,做事越来越讲究规矩,越来越受到限制,以至于人的各种肌肉、骨胳的运行方式都因此而受到制约,只能机械地按照一定的规制而运动,不再越雷池一步。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的,人的创造力逐渐消退,对世界的认知慢慢走向刻板。
我的一个徒弟,曾经称赞我,说非常佩服我的办公桌的整洁。不论学生每天有多少作业,不论这天有多忙乱,我总是会将自己的办公桌整理的有条不紊,给人一种整洁有序之美。这样的美德,在丰子恺的笔下,就有了别样的意蕴。他说:“我们大人——平常的举止,总是谨慎,细心,端详,斯文。例如磨墨,放笔,倒茶等,都小心从事,故桌上的布置每日依然,不致破坏或扰乱。因为我的手足的筋觉已经由于屡受物理的教训而深深地养成一种谨惕的惯性了。然而孩子们一爬到我的案上,就捣乱我的秩序,破坏我的桌上的构图,毁损我的器物。他们拿起自来水笔来一挥,洒了一桌子又一衣襟的墨水点;又把笔尖蘸在糨糊瓶里。他们用劲拔开毛笔的铜笔套,手背撞翻茶壶,壶盖打碎在地板上……”因此,丰子恺感慨地说:“天地间最健全者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地见到。我比起他们来,真的心眼已经被世智尘劳所蒙蔽、所斫丧,是一个可怜的残废者了。”
显然,丰子恺是一个不愿意做残废者的人,他虽然要养活一大家的人,为一家人的生活而忙碌,但他始终提醒自己要永葆童心,始终用一颗真诚的心来拥抱着纷繁的世界。于是乎,一切生活中的琐事,在他的心中、在他的笔下,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在家中,孩子们的玩耍嬉闹、想要购买玩具时的复杂心理,都被丰子恺精细地捕捉到,并加以生动的描写和刻画;在路途中、在交友时,那些不期而遇的事情,那些司空见惯的场景,有了别样的趣味和美妙;做一个酒徒而吃酒、用心去品味胡桃云片的美妙,与吃相关的各种各样的生活故事,让丰子恺在我的心中的人物形象更加多彩和丰满;以华瞻的口味写的日记,展现了一个幼儿眼中对世界的认知和对成人行为的理解,让读者对童年、对孩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丰子恺的孩子阿宝即将成人走向社会的时候,他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送阿宝出黄金时代》,文中无不惋惜地对阿宝说:“你往日的一切雄心和梦想已经宣告失败,开始在遏制自己的要求,忍耐自己的欲望,而谋他人的幸福了;你已将走出唯我独尊的黄金时代,开始在尝人类之爱的辛味了。”在带有悲伤地感慨的同时,他有提醒阿宝:“我眼看见儿时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我自己也是如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他是在提醒孩子,但何尝不也是在提醒我们这些成人呢?
扪心自问,我还葆有童心吗?
三、自然孕育美好
你在欣赏照片的时候,是否有这样的感受,很多被你看中的照片,往往都是在不经意之间被人所抓拍的。那些排排坐在一起的集体照,或者突出你个人的大头照,通常在拍照的时候,摄影者总是提醒你这边的肩膀要抬高一点、两只手要空握拳头放在腿上、坐得要直一点、眼睛不能眨……经过这样惊心设计拍摄出来的照片,往往神经绷得很紧,照出来非常缺少美感。所以,丰子恺说:“凡美的姿态,都是从物理的自然的要求而出的姿态,即舒服的时候的姿态。”
孩子时期,他们在生活中额外的想法很少,有什么就说什么,想什么就干什么,这样的生活其实就是最美的。丰子恺对他的孩子们就有这样一段描述:“当他热衷于一种游戏的时候,吃饭要叫到五六遍才来,吃了两三口就走,游戏中不得已出去小便,常常先放了半场,勒住裤腰,走回来参加一歇游戏,再去放出后半场。看书发现一个疑问,立刻捧了书来找我,茅坑间里也会找寻过来。得了解答,拔脚便走,常常把一只拖鞋遗剩在我面前的地上而去。直到刬袜走了七八步方才觉察,独脚跳回来取鞋。”和孩子们在一起,过着这样悠然自得的生活,是不是很美?
艺术的创作也源自于自然。从自然的形象方面获得灵感,而创作绘画,便成为“写实派”;从自然的色彩方面获得灵感,而创作绘画,便成为“印象派”;从自然的构成方面获得灵感,而创作绘画,便成为了“表现派”。我们都知道梵高,作为后印象派的先驱,他在绘画方面的伟大成就就不是通过学院派的细致教育而培养出来的,而是自己被大自然所感动,全身心地投入到自然的环抱之中,感受光线和色彩的千变万化,用自己的心将这些变化记录下来,并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丰子恺的漫画、散文能有如此的成就,也与他对大自然的仔细观察密不可分。我非常赞同的他的一个观点:真正好的艺术并不取决于技术,而在于自己用心的感悟。所谓“艺术的心”,简单地说,就是在对大自然的仔细观察中所产生的灵感。
这又让我联想起教育要回归自然、回归生活的这一话题。在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今天,要让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大自然这个宝库是不能被忽视的。
《万般滋味,都是生活:丰子恺散文漫画精选集》
丰子恺/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8.0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