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叶良骏《我的窠娘》一书有感
和叶良骏老师相识已经多年,通过新民晚报“夜光杯”、她的博客等途径阅读她的文字,也已经有很长时间,在这些文字中,窠娘就是她经常提及的家庭人物。刚开始并没有很在意,看她多次以窠娘为主题写文章,也就多了一些关注,知道了“窠娘”相当于现在的月嫂,是上门照料孕产妇以及刚出生的婴儿的。不过叶老师家的这位窠娘,并非临时工,她从叶老师出生前就来到了叶家,一直到自己去世始终没有离开过,是叶家的家庭成员之一,也是叶良骏老师的娘。
一、善良的窠娘
窠娘陈阿成原本有一个殷实的家庭,由于丈夫不善经营,不仅导致家庭败落、儿女相继去世,也让她有家难归,只能通过给人打工来养活自己。“出窠娘”不是一般的手艺活儿,不仅要求针线活儿好,能够提前为孕妇准备好生育的各种事项,还要知晓卫生、产妇以及婴儿的养育等各种知识,更需要心地善良、充满爱心,用心去对待产妇和婴儿,为家庭排忧解难。过去卫生条件差,婴儿和产妇的死亡率高,生育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窠娘也是一项高风险的职业,一但处置不当,就会给自己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叶老师家的这位窠娘,显然是这个职业的翘楚,所服侍过的每一个都健健康康地生活了下来,叶老师和她的弟弟妹妹6人,都是在她的照料下成长起来的。
窠娘是一个善良的人,她的善良体现在她对叶老师这个家庭的关爱上。她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其中,想尽一切办法让大家过得更舒适一些、更体面一些。叶老师和弟妹六人,每个人的成长都倾注了窠娘无尽的心血,叶老师的母亲要挣钱养家,父亲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被劳动改造,是窠娘全身心地照料着他们,让他们能在风雨缥缈的日子里感受到家的温暖。有一个细节最能体现窠娘的善良,她一有时间就到裁缝店索要边角料,拿来用浆糊一层层地叠糊起来,为家庭的成员们做鞋底、做布鞋,担心自己年纪大了做不动,平时一有空就做,把自己的爱和善意凝聚在那一针一线之中。在那动乱的年代,叶老师的妈妈无论怎么努力,所挣来工资也很难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窠娘毫不犹豫地将她多年积累的工资全部拿出来,帮着叶家共渡难关,而且绝口不提工资归还的事情。
窠娘是一个善良的人,她的善良体现在待人处事上。街坊邻居住在一起,平时多有接触和交流,有的家庭成员关系不和,后妈对前来看望的孩子恶言相向,连口水都舍不得给孩子喝上一口,窠娘对此深感不满,会偷偷地塞给孩子一些食物,让他不至于太过悲伤。有的家庭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看到叶良骏老师的父亲被劳动改造,就落井下石,时不时欺负一下他们一家,甚至直接对窠娘谩骂侮辱,叶良骏咽不下这口气,偷偷地在这家人的门上用粉笔写字泄愤,窠娘知道之后亲自跑去将这些字擦掉,并告诫小叶良骏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不能学他们的恶习,要多修炼自身。
一个善良的人,做人做事都会得到大家的尊重。窠娘在家里,遇到事情直抒己见,没有人会因为她和家庭没有直接血缘关系而冷落她;邻里之间也是坦诚相待、互相信任,在弄堂的小店里赊个账、投点资,不需要签字画押,她相信大家,大家也用自己的真诚和善良,给予她温馨的回报。
二、真诚的叶良骏
作为作家,叶良骏老师总是用她那既充满生活气息又非常细腻的文字,真诚地表达她对世界的感知以及自己的情感,这在《我的窠娘》这本书中体现的也非常明显。
窠娘的儿子在油菜花开的时候离开人世,这给窠娘身心带来了很大的打击,也因此而诱发了她的病症。每年油菜花开的日子里,都是窠娘受难的时光,她会突然之间自己发作起来,就像精神病人一样,失去了意志的控制,甚至将自己的衣服脱光,屎尿拉在床上,而且不停地嚎叫哭泣,把叶家给整的乌烟瘴气。很多人在写自己的家人时,遇到这些难堪的事情往往避而不谈或者一笔带过,以便作品中的主人公给读者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叶良骏老师则不然,窠娘的善良和美好,她会满腔热情的去赞美,窠娘的不足和不堪,她也会非常真实地呈现给大家,让读者可以从多个侧面认识窠娘,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起生活中的窠娘形象。
窠娘为叶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叶良骏老师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她不放心,又来到叶老师的家里,帮着她照料孩子,为叶家几代人付出。但随着窠娘年纪增大,她慢慢地无法为家庭服务了,甚至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料理,需要叶老师和他的弟弟妹妹们来照顾。但这个时期正好是他们这一代人工作上忙得不可开交、养儿育女焦头烂额、家里居住条件又很局促的时期,以至于窠娘虽然养育大了6个孩子,却没有人能够将她收留在家用心照顾她的晚年生活,只好无奈地将其送到了养老院。叶老师充满真意的表述,让我也回想起那个年代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情境,真是感到亏欠了老人很多。
在这本书中,叶老师很用很多篇幅讲述了与窠娘生活在一起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件件细小的事情,有不少是对自己的批评和反思。包括只顾自己的情感表达,很少考虑窠娘做事情的出发点和内心感受;看到窠娘给自己准备了好吃的心花怒放,很少想到她却饿着肚子;虽然母亲让叶良骏认窠娘为娘,但她在窠娘的有生之年却从来没有叫她一声娘……这反思和追问的背后,体现的是叶老师的真诚,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时不时地反思自己,并为叶老师的真诚所感动。
三、美好的母女情
《我的窠娘》这本书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浓浓的母女深情。
窠娘对叶良骏有着非常一般的情感。一方面,她到叶家来工作,最主要的动因就是叶良骏即将出生,她在叶家做的第一套孩子衣服,就是叶良骏的。另一方面,叶良骏成为自己的干女儿之后,她是将其当做亲女儿来对待的。有一个细节特别感人,叶老师在读书期间每一次放学回家,窠娘都能准确地感知到她到家的时间,并提前做好一碗油炒饭,进了厨房就可以热腾腾地吃上,而且只有叶良骏一个人有这碗饭。在哪个困难的年代,这碗饭对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真的是意义非凡啊!叶老师成家之后,窠娘还是不放心她的生活,隔三差五地过来帮忙,时时担心自己的女儿受到委屈啊。
叶老师对窠娘也是充满深情。窠娘生活中用过的蜡烛、调羹、鞋样等各种物件,她都一样样地收藏着,每一个物件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经由叶老师的笔触呈现出来,特别的美好和动人。窠娘住进了养老院,叶老师过去喂她吃饭,即便笨手笨脚将饭汤洒到了衣服上,窠娘也不会生气,安静地对她微笑着。给一个一辈子裹脚的老人剪指甲,是一件非常仔细的事情,叶老师剪一次指甲就能出上一身的汗。窠娘走了三十年,叶老师对她的思念一点没有因为时间而减少,反而要出一本书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这样的母女情感,真的令人感动和羡慕。
窠娘出生在宁波,虽然没有上过学,但做事情通情达理,而且经常有妙语脱口而出。叶老师是一个有心人,她在和窠娘生活期间,仔细记录了许多窠娘说过的带着浓郁宁波口音的哲理名言,将其翻译成普通话,并逐句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的事情看上去似乎不起眼,但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有些宁波话根本没有对应的普通话的发音,有些很难用普通话来表达其语意,要将这些梳理罗列出来,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的。叶老师真的这样做了,这本书的一半内容,就是窠娘的精辟语言的注释和解读,这是怎样的母女情感,才会让叶老师为此倾注如此多的心血啊!
读这本书,我读出了至善、读出了真诚、读出了美好!
有叶老师为榜样,我们的生活其实是可以过得更美好一些的。
《我的窠娘》
叶良骏/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8.1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