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做过长时间的研究,想搞明白一个人走向优秀的心理机制。结果发现,有两个因素和人的优秀有着直接的关联:一是智力,二是自控力。不过,如何提高人的智力,心理学家还没有找到办法,但通过提高自控力可以让人走向优秀,心理学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尔格尔教授在她的著作《自控力》一书中指出,自控力,其实本质上是我们做出选择的能力,最核心的是需要我们用理智判断去做重要事情的能力。因此,自控需要个人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自我的长期目标是什么,然后通过延迟短期的欲望不惜一切代价,去完成自己的长期目标,这就是自控力的根本所在。
换句话说,自控并非让你把各种欲望都排除在外,过着类似于苦行僧一般的生活,而是要想理智地去思考,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始终明确自己的长期目标。如果你是小S的粉丝,一定会记得她说的这句话:“要么瘦,要么死!一个女人如果连自己的体重都控制不了,何以掌控自己的人生!”这看上去非常残忍的话语的背后,体现着她试图通过用掌控自己身体的方式竭尽全力来掌控自己的人生和命运的长远目标。面对即时出现的各种诱惑和自身的欲望,能够理性地用自己的长远目标来进行克制,体现的就是人的自控力,也是一个人自律的表现。
每一个优秀者的背后,都离不开近乎自虐般的自律。我认识一位外科医生,他从外地人才引进到上海来工作,在这个高手云集的地方,要想让自己站稳脚跟,并且做出优秀的业绩,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他却在较短的时间里就做到了,成了该领域的翘楚。做外科手术,对体质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而自己要想在群体之中脱颖而出,必须要在同样的时间里积累更多的临床案例,他为此给自己确立了几个长远的目标,包括单日手术量、坚持锻炼等等。最让我佩服的,就是他每天手术之后骑着自行车长达几十公里的自我锻炼,几个小时的骑乘,枯燥乏味的动作,有多少人能够坚持下来啊!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从30岁开始写作,至今已快有40个年头,创作出了大量的作品,经典又高产。他在写作的时候有个习惯,就是每天写4000字,风雨无阻。村上春树还是一位跑步爱好者,他从33岁开始坚持每天跑步,迄今已跑了33年,曾用3小时27分跑了自己的马拉松最佳成绩,并且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全程马拉松。可以说,跑步在他的创作生涯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了总结自己的跑步心路历程,他写下了《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寻找自己跑步的意义。正如他思考的:“我写小说的许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学到的”。
马卡连柯说过这样一句话:“纪律,是最大的自由!”康德也说,“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在当今的时代,很多人反对约束、崇尚自由,讲究随心所欲、及时行乐,对那些整天保持自律的人抱持着难以理解的心态。岂不知,自由的本质不是放纵自己,不是无所不为,而是自律之后的舒畅,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平时不知道自律的人,现在看上去是自由的,但很快就会发现自己越活越没有自由,没有选择的资本。越是自律的人越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才不会把时间和精力白白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而是真的把碎片化时间都利用起来成长自己。
我们往往会在出类拔萃的优秀人物身上发现他们惊人的自控力,以为是他们优秀才自律,其实恰恰相反,是因为他们自律啦,才成为优秀的。优秀者更容易理解自律和优秀之间的关系,在自己成为优秀者后,更加努力严以律己。
人生没有近路可走。要想成为优秀者,必须要从自律开始。越自律,越优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