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要少一些功利

(2019-01-19 06:02:34)
标签:

教师阅读

少些功利

持之以恒

集腋成裘

ppl

分类: 我的心情

 先说一件令我感到意外又让我感怀在心的事情:

 116日这天,《教师报》在“悦读”栏目的头条,刊登了刘旭亮老师撰写的文章——“我所‘认识’的四位读书写作型官员”,在这篇文章中,民进中央朱永新副主席、厦门市原教育局副局长任勇、四川阆中原教育局局长汤勇和我被他点了名。他在几年前从中国教育报上阅读了我写的一些文章和书评,对我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获得“2012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荣誉称号,并出版了《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加深了他对我的了解,于是,有了发表在报纸上的这篇文章。

 我坚持每周读一本书,并写出一篇3000字以上的读后感,已经整整13年了,之所以能够坚持到现在,是因为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首先是物质上的收获。几年来,先后有《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物理教师的备课与上课》《给教师的5把钥匙》《让教育更明亮》等4本书面试,都受到了全国各地读者的喜爱,还在各种报刊杂志上了发表了近百篇涉及阅读、写作的文章;其次是专业上的收获。因为阅读,极大地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构建起了丰富多元的知识联结,在无形之中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每当我在专业领域遇到挑战的时候,就会发现总有一本与此相关的书籍在等着我,这给了我很大的自信,也让我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更加坚实;再次是精神上的收获。人们常说阅读和写作可以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厚实自己的精神底色,我想这只有亲身投入其中才能真切的感受得到。越是坚持阅读,你就越会发现自己的浅薄和无知,越有进一步探究的好奇和冲动,越发让自己对这个世界多一些敬畏感,就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慢慢变得更加谦卑了,更加能看准自己在世界之中所处的方位了,自己的心逐渐地安放了下来,学会用感恩的、充满喜悦的心态来面对世界、面对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也从中获得了更多的宁静和充实。

 这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个人不可能仅仅读了几本书就能够发生脱胎换骨的改变,当然,可以通过高密度的、持续不断的阅读,让自己的这种改变提前到来一些。但有一点必须要牢记: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要太过功利,要懂得“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道理。

 想起了几天前在微信中看到的一篇文章,说有位教师积极响应教育局的号召,每学期坚持读一本书,但令他困惑的是,读了好几本教育理论书却在教学中用不上,无论是自身理论水平,还是课堂教学水平,都没收获预期的提高。这让他倍感苦恼。这篇文章的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归纳了这位教师读书用不上的三个原因:一是读书态度上有问题。把读书当作一项上级部门安排的硬性任务,既没有读的兴趣,也没有读的动力;二是读书方法上有问题。读书时一知半解,没有把握一本书的精髓和要旨;三是学以致用上有问题。虽然理解书中提出的观点,但一遇到现实教育问题,往往凭经验做事,找不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难以用理论指导实践。

 作者的分析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我以为上述三点并没有说到关键之处。教师读书通常有两种目的:

 一是遇到了难题,需要通过读书来寻找破解问题的良方。如果出于这样的考虑,就应该寻找与你的难题相关的书籍,而不是泛泛阅读教育理论著作。教育理论著作是对大量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它更具有抽象性,更注重于自身逻辑体系和哲学观念的建构,如果要想让它来指导课堂教学的实践,需要有人先去做从理论到实践的转译工作,这有点像我们学习古汉语,需要有白话文的翻译,才能对古汉语理解的更加深刻一样。当然,如果你确实找到了这样一本转译的作品,但作者自身的功底不深,对教育理论的解释张冠李戴,那你就倒了霉了。

 二是希望通过阅读提升自身的修养。出于这样考虑的教师,阅读的面就不能太窄,就算你想提升专业素养,也绝不仅仅是通过阅读教育理论著作就能实现的。就像一个人要健康生存,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这三类营养物质是必须的、缺一不可的,这些都需要通过食物来保障供给,如果出于某种考虑,偏爱某一类型的食物,必然会导致营养不良,影响的是身体的健康。世界原本就是一个整体,事物是普遍联系着的,人们是因为这个整体太过庞大和复杂,不便于学习和研究,才人为地将其划分成不同的领域,分门别类地加以探索。读书的面越广,越能看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越能理解世界原本的面貌和结构,这才是人的素养提升的根本路径。

 从上述两种目的来看,读书不能太功利,不能急于求成。遇到难题的时候找到一本书来帮你解惑,看上去似乎很容易,其实非常困难,这是建立在自身长期坚持阅读、对相关的文本和作品具有一定的文化判断力的基础之上的。而提升自身的修养,更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急不得,怎么着急也都没有用。像前面这位教师所说的,一个学期才读了一本书,就想在读了几本书之后找到对有用的东西,就是太着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