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顺南街小学教育集团大南街小学易铭教师撰写的读后感,发表在集团的网站上。这篇文章讲述了自己阅读的心路历程,以及书中诸多与自己教学生活的共鸣之处,真的是读出了自己。
读《给教师的5把钥匙》有感
文/易铭
今年的暑假真的有点与众不同,因为在将进入暑假的前一天,大南街小学的老师们都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给教师的5把钥匙》。而这本书将伴随着各位老师度过别样的暑假,每一位老师都要细细地品读,从而从书中汲取营养,并能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当我第一眼看到上海市物理特级老师,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常生龙的《给教师的5把钥匙》这本书时,封面上木质的门被钥匙打开了,门外翠色欲流、明艳辽阔,让我很是好奇,作者送给我们的5把钥匙是什么?5把钥匙对我们老师有怎样的帮助?它能否真正的起作用呢?它能打开老师的心门吗?
带着几分好奇、几分期盼,我走进了书的世界,细细地品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最想说的就是《给教师的5把钥匙》真是一本好书!作者站在智者高度审视教育的发展,又走进教师群体中为其指点迷津,真正地为老师成长提供了5把好钥匙——拔高一层看教育、千方百计提升自己、有一颗学生的心、遵循学习的规律、保持积极的心态。作者博学多才、高瞻远瞩,像夜空里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行。阅读他的书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清凉。又入走进山林,倾听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讲述,很多很多的故事总让人听不完、听不够。这本书行文上深入浅出,条理清晰、语言朴实,它像一块磁石深深地吸引着我,在阅读中用心聆听作者的声音,产生心灵的共鸣,让我受益颇多。
一、与时俱进 提高认识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对二十一世纪迅猛发展的真实写照。在科技、经济等各方面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国不仅要站起来、富起来,还要强起来,离不开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决定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意义的事业。教师思想上的提升才能改变教育的现状,推动教育改革的发展。作者为教师们送上的第一把钥匙就是“拔高一层看教育”。第一把钥匙内容涵盖面较广,突出阐述了新时代下,教师应在认知水平上提高、观念上改变。它给我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让人精神焕发,使我的理论水平得到很好地提升。教育更注重以人为本,长远发展,构建以“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结构。教师观念方面进行改变:关系第一,知识第二,强调了内因起决定性的作用;联系第一,记忆第二,从文字、黑板到技术都是为了提升记忆力,以往只是点的知识记忆,转向点与点的网状式结构,加强了点面结合与联系;探求第一,讲授第二,从注重知识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如由“〇”让学生去想象到什么?而不是传统的老师讲授。重新审视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技术并不一定影响教育,但信息技术的优势在教育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教师不仅要改变观念、提升能力和用开放的心态做教育并学会反思,还要掌握教育的规律,上好开学第一课,明白教育不是搭积木,更要懂得“开枪要瞄准”的道理。
二、事例鲜活
拉近距离
鲜活的事例犹如通往读者内心的幽径,使作者的心声与读者的心灵产生碰撞。作者从教师成长为一名领导,他讲述了自己的成长中的很多的故事,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很接地气,对教育中的一些现状,谈得实际,让我感同身受。如书中说到保持教育的新鲜度中,我记忆最深的也是自己所带的第一届学生;书中谈到学习是学生的事情,教师要为学生点燃求知的火花时,最开始我就在想,如何才能让学生明白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老师如何引导呢?为了阐述这一观点,作者为我们讲述了教育家陶行知到武汉大学演讲,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公鸡,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他按着公鸡头,强迫公鸡吃米,公鸡只叫不吃;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他轻轻松开手,把鸡放在桌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公鸡开始吃起米了。这样形象、具体的事例让我顿时茅塞顿开,真的是太具有说服力了。再如纸条的魔力中,为了让考场中平时都书写慢的学生提高速度,教师写上鼓励的话语。我也值得学,在以后遇到这类问题将学以致用,引导好班上的慢孩子。作者还讲述了自己在坐地铁时一次经历,一位母亲因孩子在校调皮捣蛋、惹是生非,不允许孩子秋游,孩子想去,她责问道:“你哪天让我省心”。一位大娘劝她,她却说:“这孩子太让我失望了——我实在管不了了——我眼不见为净”让我们明白批评和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她唠叨了五六年,一点效果也没有,但她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这类似事不禁让我想到我曾经教的一个学生。他是从一所知名的小学转到了知名的私立学校,在小学即将毕业这年又转到我的班上。开学没几天,他的一些缺点就暴露出来了。记得那是一个星期一的下午,学生准备参加兴趣活动,班上一个个性较强的女生下楼时不小心碰了他,他马上骂对方有病,于是对方也不依不饶,两个人就拉扯起来。另一名女生见状,马上去劝架,他又骂对方是小矮子,气急了那位女生,他俩就用手互抓,而他的脸上被同学抓两条痕。当时我正在二楼办公室,他气冲冲地冲了进来。本以为他受委屈了。可当我了解完情况后,全然明白谁是谁非。可是,他一直说:“我没有错!我没有错!”我发现他情绪不对,担心他放学后干傻事。于是,我马上打电话让他的妈妈到学校单独接他。当妈妈抱着2岁地妹妹到学校时,看到孩子的情况,马上质问是怎么回事。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说,她听了也觉得自己孩子理亏。她急得暴跳如雷,一巴掌就向孩子扇去,不住地说:“**你要急死我呀!你读以前的学校,学校不要你。现在好不容易读到这所学校,你有这样!**你到底要爪子?——你不想读书你就给我滚嘛!”看着如此性急的母亲,我明白了孩子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样子,家长在平时的教育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旁征博引
开阔视野
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好的找到钥匙,作者把抽象的教育理论变得具体化,不仅运用了很多很多鲜活的事例,还引用大量地材料加以论证。书中探讨如何建立核心素养体系的框架时,作者从数学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说起,欧几里得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并提炼出五条“公理”和五条“公设”;在物理方面,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对运动以及运动与力的规律有很多发现。而牛顿最伟大的地方,就是在前人的研究中,提炼出最为核心的三大运动定律。在谈到教育,在教育部提出构建我国“核心素养体系”,提出了以“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素养”的框架体系。作者深入浅出,层层递进,从大家所熟悉的知识点入手,在到抽象的理论,读者就豁然开朗了。同样,理解“关系”的平等性,利用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让我们很容易明白关系是成对出现的,而平衡很重要,就像天平秤的两头。对于“开枪要瞄准”,从《家务兵败的原因,你知道吗》这篇文章中找到答案,清朝陆军一溃千里的背后,有一个原因是“开枪瞄不准”。作者从文章联系到课改。教师对十几年的新可改的总体评价表示“很满意”的仅为3.3%,“满意”的也只有21.3%。换句话说,75%以上的教师对新课改是不太满意甚至是很不满意,一个重要的原因“开枪瞄不准”。采用引用、列数字的方法让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很有说服力。
四、执着追求
倡导学习
作者在成长道路上孜孜不倦、锲而不舍,他对待学习的态度真让人折服。他秉承信念,把终身学习的理念落实到位。古代雅典著名政治家梭伦曾说:“活到老学到老”,作者亦然。他十年如一日,坚持阅读和写作。他是一名特级教师,也是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虽然“累”,但他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这份坚持让他获得了成功。05年,他被评为特级教师,他惶恐:一是否有名有实?二是以后工作和学习的着力点在哪?不久后,他找到了一种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途径,那就是读书和写作。每天写1000字以上的随感;每周坚持精读一本书,写出了3000字以上的书评。十年后,他的新浪博客上,有了关于500多本本书的200多万书评文字。《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是他十年读书的成果,那十年的沉淀弥足珍贵。三年后,作者写了《给教师的5把钥匙》一书。作者的执着与坚持,让他逐渐养成了见缝插针地阅读的习惯,所以书写和表达的文字才能如泉水一般汩汩流淌。水道渠成大概就是这样吧!在他人生经历中也碰了很多的壁,可他在面对挫折时却越挫越勇。他刚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订阅了一些与物理学科相关的杂志,也尝试写一些文章并投稿,但却“屡投不中”。一直坚持了7年,才有一家杂志社刊登了他的第一篇文章,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这样的事,换着他人,早就退缩了。真如歌词中所描述的“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这份坚持才成就了作者的今天。作者也是很勤奋。鲁迅曾说过:“读书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作者也是一只辛勤的蜜蜂。他在阅读的安排上,一个阶段确定一个阅读主题,然后围绕这一主题选择几本书,进行专题阅读。他的包里总放一本书,在晃动的车厢内也坚持看书,阅读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每晚写作,睡前再看书,时间一晃就到了凌晨12点。阅读与写作已经成了他的习惯。对比我自己,真是自惭形秽。
《给教师的5把钥匙》这本书,解开我在教师专业成长中很多的困惑与迷茫。我深深地体会到,优秀的教师在成长过程非一朝一夕,博学众长、勤勤恳恳,坚守那份执着的信念、养成良好的阅读与写作习惯,锲而不舍、拿来主义并为己所用。这本书汇集了作者几十多年的心血与智慧,它让我们少走弯路,少碰壁。大家应紧紧地接过作者送给我们的5把钥匙,快速打开我们成长的大门,去领略更美、更广的天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