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及时进行评估

(2018-12-26 06:12:48)
标签:

及时反馈

事先知晓

提供支架

方式多样

ppl

分类: 教育漫谈

  (此文发表于2018年12月的《上海教育》杂志上)

做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如果干了一段时间自己都不知道做的怎样,心里没底,就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怀疑;如果在较长的时间内始终得不到反馈,那做事的积极性和兴趣也会逐渐减退。学习也是如此。学习不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科目逐渐丰富、难度不断增加的历程,如果学生知道自己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得到反馈和评估,他们就会有意无意地付出更少的努力。有预期的及时反馈能激励学生更好地表现自己。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和重要的评估策略包括如下几点:

 首先,确保学生得到及时的反馈。换句话说,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反馈应该是过程性的,融入在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而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之后依据作业情况进行的反馈,或一段时间之后根据测验情况进行反馈。

 其次,让学生在事前就明了他们会得到反馈。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目标就会更加明确,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教师最不应该做的,就是给学生搞突然袭击,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来一次测试,搞得学生措手不及。看上去是为了让学生时刻对学习保持关注,但这样的检测往往不能获得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反而会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第三,给学生提供支架性的反馈,让学生自己收获学习的成果。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开车所用的导航系统,从开始上路起该系统就会根据道路的实况给予反馈,告诉前方多少公里直行,什么地方有岔道、要走在哪些车道上,等等。无论是走错了方向还是选错了路径,导航系统都能在第一时间提醒驾驶者,并重新规划路径,确保最终达到目的地。对教师来说,这是最难的地方,要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架式的反馈,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当下的处在怎样的学习状态、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在此基础上,才能搭建出恰当的支架来。

 第四,让学生继续完成学习任务直到他们充分理解学习内容。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馈和评估,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对学生的评估带有终结性的意味,学生听了教师的评估之后感到自己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学生把教师的评估看作是类似“考试”的过程,他们自己关注的不是学习任务而是评估过程,评估结束了学习也结束了。这些都是教师在设计评估时需要关注的事项,要确保过程性的反馈成为激励学生不断深入探究、直到充分理解所学内容的重要机制。

 评估的方式也要多样化。

 最强有力的评估方式自然是教师给出的直接反馈。恰当而及时的反馈,最有可能由教师给出,而且效果明显。但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班级学生人数众多,很难兼顾到每一个个体的具体情况。

 现代信息技术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及时反馈和支架式学习的途径。比如现在手机上有很多支持英语学习的APP,包括不同难度、不同水平要求的学习内容。学习者所进行的识记、跟读、语段学习、阅读理解等内容,都能够通过手机得到及时的反馈,指出自己错误的类型和错误的频率,在此基础上给出支架式的配套训练,让自己反复操练、深刻理解,直到掌握这一知识点为止。萨尔默·可汗的“汗学院”,汇集了非常丰富的数学微课和学习监测的资源,学生学完了一段微课之后,可以马上进行学习成效的监测,以判断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学习内容。国内一些专家和一线教师,也研发了针对不同学科的相关学习资源,如何将其有效的整合,将其与及时反馈的相关策略整合起来,对学生学习的促进将是颠覆性的。

 还有一种让学生获得及时反馈的方式是同伴互助。学生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完成学习的任务所需要的时间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能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让每个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及时得到同伴点拨的、赞同的、质疑的甚至是反对的意见和建议,参与对话的每一个学生都将会得到启发,并共同去冲刺和挑战学习任务,最终实现高质量的学习。当然,这需要教师自己对同伴互助的特点和作用要有清晰的理解,并能正确指导学生有效开展。

 评估绝不仅仅是告诉告诉老师完成了多少学习任务那样简单。及时评估所提供的反馈能够告诉学生做的怎样、做到了怎样的程度,并激励学生将后续的学习任务做的更好。大量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都表明,及时地纠错反馈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最佳途径之一,它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开展学习,还能够使学生主动回顾所学知识,从而增强对已学知识的记忆,有助于学生透彻理解所学知识。而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用新奇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根植于对基础知识透彻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