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村山彩《半年前的食物塑造了今天的你》一书有感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原来吃不饱的境况已经成为历史,选择吃什么、如何吃成了人们生活中每天都要思考的问题。每个人都希望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该如何吃才能达到这样的心愿,却知之甚少。村三彩的这本《半年前的食物塑造了今天的你》,让我们对此有了新的认识。
一、你的身体取决于你的饮食
人要活着,就必须不断地吃进去食物,不断地积累能量;还必须不断地排泄废物,不断低消耗能量。人和外界所进行的这种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就是新陈代谢。
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人需要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然后将其转变为自身所需要的结构元件,再将这些结构元件装配成自身的大分子,例如蛋白质、核酸、脂质等,同时分解有机营养物质,提供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一切能量。人制造新细胞的原料,就是吃进去的食物。没有任何构成身体的材料不是被吃进去的。你所吃进的食物,在半年之后就会变成身体的一部分。 大脑、神经、手足、肌肉等全身的细胞,都是由食物转化而来的。 你刚吃进去的午饭,会在半年之后制造出你的身体。而现在的你,则是半年之前的食物组成的。
这样的一个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人之所以有良好的身体,是因为他的新陈代谢机制良好并稳定地运行着。人的身体出现状况,一定是因为新陈代谢机制紊乱的缘故。在医学上,常将其称之为代谢综合征。不同类型的代谢紊乱,会导致不同的症状,如糖代谢紊乱引起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引起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病症,这也是是造成心脏病和中风的原因之一;尿酸代谢紊乱引起痛风。电解质也会出现代谢紊乱,引起相应的紊乱状态,如高钾、低钾血症等。据作者提供的数据,现在每两位男性中有一人,每五位女性中有一人就(可能)是代谢综合征的患者。
人体新陈代谢出现紊乱,最明显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肥胖,这是后续各种疾病的前兆。很多人以为,人之所以肥胖,是因为饮食不当、吸收的热量过多的原因。但作者对比了今天的日本人和1946年“二战”更结束时日本人每日摄取的热量,发现现在日本人平均每天摄取的热量值,要比“二战”结束时的数据低。在作者看来,关键的问题不在于减少摄取食物中的热量,而是因为人们的“错误饮食”破坏了新陈代谢的平衡机制。
人类要健康生存,有三类营养物质是必须的,缺一不可的,它们分别是:蛋白质(protein
)、脂肪(fat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简称PFC。人体通过消耗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来产生能量以供身体行动,而蛋白质则成为肌肉、毛发和血液的原材料。蔬菜相当于人体的润滑油。蔬菜内含有的维生素、矿物质和食物纤维,虽然不会直接变成肌肉和能量来源,但却是合成能量不可或缺的元素。
当人体内缺乏蛋白质、脂肪或者碳水化合物中的某种物质时,大脑就会发出信号,提醒我们肚子饿了,让我们产生食欲,以便及时补充相应的物质。但如果身体里缺少的营养物质和你通过饮食补给的不匹配,那么这些摄取的营养物质就不能顺利地消耗掉,这些消耗不完的能量就会变成脂肪储存在体内。这就是代谢综合征的病因,同时也会导致内脏上堆积脂肪以及身体肥胖。
现代人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在忙碌了半天之后,很希望通过饮食来让自己缓释一下。但很多人采取的方式是试图用极端的食物来抵消极端状态下的压力——吃刺激性的或者是油腻性的食物,比如辛辣的菜肴、甜腻的点心、油汪汪的炸货和薯片之类的东西,等等。看看街头上越来越多的油炸食品小店、越来越多的以辛辣食物为主的饮食店、越来越多的甜饮和甜点店,你就可以感受到这一点。为了获取与压力程度相当的刺激,人们会吃掉很多身体原本并不需要但大脑需要的一些“重口味”食品。这就是干扰三种营养物质的内在平衡、使人产生代谢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看一个人吃了什么,就能知道他衣服里面的身体是什么样子。如果摄入的甜食或者酒精过量,就会降低体内钙和镁的含量,而这两种物质在神经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结果就会导致注意力在不知不觉中下降了。而且零食和下酒菜里面富含的磷会影响身体对钙质的吸收,容易导致情绪不安定。总而言之,就是让人无法发挥出原本的水平。吃的东西会决定一个人可以发挥出来的能力,这也是运动员们重视饮食的头号原因。改变人生的不是个人能力,而是“吃什么,怎么吃”。在吃饭→吸收→燃烧→排泄的整个过程中,吃进去的食物是什么,对后续工作的影响很大。食物既可以让你每天都轻松愉快地度过,想做的事情都可以全力以赴;它同样也能让人精神萎靡、一蹶不振。而吃的东西都是自己选择的。
二、运动有助于正常食欲的恢复
很多人看到自己胖起来,心里充满着恐惧,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碰,想方设法要保持自己的体形,每天都在和自己的食欲作斗争。这真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能否不控制饮食,想吃什么的时候尽管吃,也不用担心自己会发福呢?作者告诉我们,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糖和脂肪可以转化为供给人体使用的能量。它们在体内发热“燃烧”,提供动力给各个脏器,维持生命活动。蛋白质则负责“制造”肌肉和内脏等身体组织,维生素和矿物质帮助分解糖和脂肪。 代谢剩下的废料就变成汗水和粪便被排出体外。在人体内,肝脏和肌肉干的是“储油库”的活儿,总是储存新鲜的“汽油”。糖和脂肪被分解成“汽油”之后就暂时保存在肝脏和肌肉的“储油库”里,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所需。 如果“储油库”已经装满了,那多余的“汽油”就会变成脂肪,储存在别的“仓库”里——这就是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的由来。我们经常说“促进代谢”,意思就是食物在身体内得到了完全消化,转换成了能量,接着再被消耗掉,而不是变成脂肪堆积起来。
“促进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运动。一定强度的运动,能够让身体浑身冒汗,这本身就是排出滞留在体内的有害物质的过程;运动的第二个好处,是燃烧脂肪,让身体内多余的能量被消耗掉;运动的第三个好处,是人一旦运动起来,身体就会受到相应的刺激,原本沉睡在体内的物质就会开始活跃起来,那些原来沉睡的细胞就会被“叫醒”。那些完成运动的细胞“苏醒”起来后,想要补充营养,这时身体就开始明白真正需要的东西是什么了。
要实现“促进代谢”的效果,相应的运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运动量要达到一定的程度,保证在20分钟内能够出汗,最好能实现全身冒汗。作者本人最喜爱的是铁人三项,一般的人要完成这一运动是很有难度的,但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最适宜的运动方式。必要的时候要听听专业者的建议;二是运动要在吃饭之前完成。即使你工作已经非常疲劳了,也要坚持做到这一点。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唤醒身体内沉睡的细胞,让它们正常工作起来,提供正确的饮食需求给大脑。我发现自己在这方面就存在问题,我喜欢在晚饭之后快步走,虽然每天也出了不少汗、基本控制住了体重,但确实没有关注身体内的各种细胞,让它们来发出想吃什么的正确指令。三是在运动后根据你自己的欲望选择自己想吃的食物。不用可以去控制自己,不用担心某些食物热量会不会很高。如果建立起了正常的食欲,那你所摄取的食物都会在体内被合理地消化,不大会造成脂肪堆积的。
通过合理的运动,可以解决自己吃什么的问题。在决定如何吃时,也是需要掌握一些技巧的。比如说吃一个饭团搭配猪肉与只吃一个饭团相比,哪种情况会使人发胖?很多人会以为搭配了猪肉容易发胖,其实不然,猪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搭配着猪肉吃饭团,比光吃饭团更能有效地利用热量。比如说你接下来要去做一个短时间内需要集中注意力、极耗能量的事情,那么吃一块巧克力就是最好的选择,巧克力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血糖值,瞬间爆发出能量;而如果这件事情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则香蕉就比较合适。它能迅速转化成能量,还好消化,而且提供热量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吃的契机也有讲究。巧克力消耗比较快,要在即将开始做事情的时候吃,而米饭能提供持久的能量,但要在做事开始前两小时用餐,以便其在体内实现能量的转化。
每一次的运动,就像是对身体进行了一场“大扫除”,把积累下来的有害物质一扫而光,同时通过“修整”,让自己的食欲进入正常的状态,恢复正确的本能。那些活跃起来的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为了生存下去,都会明确地发出要求补充所必须物质的信号,人因此自然而然地就想吃那些真正需要的东西,饮食习惯本身就会逐渐发生变化。
三、培育正常的饮食习惯
人体就好比一棵大树,如果把树根和树干放在一边置之不理,光顾着打理枝叶的话,整棵树是精神不起来的。很多人为了长命,整天研究吃什么样的“保健品”,补什么样的“营养水”,这就是典型的只关注细枝末节的行为。
要让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有机平衡,需要对每天的主食和副食进行规范。村山彩建议,每天的主食标准是两碗米饭、一个面包和一个饭团。这看起来量比较大,但如果不吃零食不喝酒的话,吃这么多绝对没有问题。主菜则推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的鸡蛋(一个)、鱼(半条)、肉(一块)和豆腐(四分之一块)。这些基本可以满足每天必需的营养。 每天所必需的蔬菜分量要尽可能达到如下标准:一大碗沙拉、一碗煮蔬菜、一小碗焯蔬菜和一杯蔬菜汁。另外,一天所需的水果分量大概相当于半个苹果加一个橘子。 乳制品的话则是要吃一片奶酪和半杯牛奶。
每天的食品以“五彩斑斓”为好,突出以下五种颜色:红、绿、黄、白、黑。红色是西红柿、洋葱和红肉之类;绿色是绿叶菜;黄色是土豆和南瓜,也包括鸡蛋和奶酪;白色就是米饭和面包。 黑色食品除了黑芝麻之外,也包括羊栖菜、海蕴和裙带菜之类的海产品。海藻类食品中有很多都呈黑色。黑色是很容易被忽视的颜色。
另外一个要点就是要做到“五味俱全”,即酸、甜、苦、辣、咸。五种口味都备齐的话,就能做出令“食欲”满意的饭。洋葱、生姜等调味料必不可少。在人的体内,维生素B群的存在很重要,它既有利于燃烧热量,还可以帮助新陈代谢。而能促进维生素B1吸收的化学物质叫作蒜素,大蒜、韭菜、洋葱和大葱都这些调料带有的刺激性味道,其主要的成分就是蒜素,因此多吃这些食物有利于对蒜素的吸收。
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还要从对冰箱的管理入手。冰箱也跟人类一样会代谢,如果你想吃到新鲜美味营养价值高的食物,就必须经常更换冰箱里的食物。鱼和肉之类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只能保鲜两天,蔬菜和水果最多只能存放一周。一个人的冰箱就能反映出这个人的生活方式。把冰箱塞得满满当当的人,在实际生活中,恐怕也存了很多舍不得扔又多余的东西。
每顿饭,最好坚持三菜一汤,就是一份主食、一碗汤、一道主菜和两道副食。这可以保证各种营养物质均衡的摄入。在这本书的最后,作者向大家推荐了各种不同组合的营养配餐,让读者对如何合理饮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半年前的食物塑造了今天的你》 [日]村山彩/著
杨林蔚/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0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