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混乱孕育创新·读《混乱》

(2018-08-27 06:15:39)
标签:

秩序

混乱

单一性

多样性

ppl

分类: 读书评论

——读哈福德《混乱》一书有感

混乱孕育创新·读《混乱》

 相信大多数人都喜欢能被自己掌控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如果一整天的安排井然有序,有条不紊,人们就会感到惬意,即使工作的忙碌一点,辛苦一些,也不会有多少慌乱。如果遇到突然发生的事件或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之中,就会感到紧张和惶恐,那种无序的感觉,让自己很抓狂。

 崇尚秩序、按部就班,似乎是人植根于内心的一种本能,大家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谁都不愿意整天生活在混乱之中。但蒂姆·哈福德的《混乱:如何成为失控时代的掌控者》一书告诉我们,人们对混乱的忽视和本能拒绝,让我们远离了这个时代最需要和最珍贵的品质,如创造力、应变力、适应力等。

 一、对秩序的迷恋

 说起对秩序的迷恋,让我想起网上曾流传的一个故事。某电视栏目在德国城市的街头放置了两个公共电话亭,一个写 ,一个写。然后工作人员躲在暗处观察德国人的反应,整整一天下来,男人进男人的电话亭,女人进女人的电话亭,即便有时一边空着,而另一边在排队,德国人依旧恪守规则,从无例外。

 在我们的生活中,对秩序的迷恋也是无以复加的。幼儿玩耍的场所必须要规范有序,以确保孩子在活动的时候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学校的教育最讲究规范和秩序,以确保教育目标达到有效落实;办公室要经常进行检查和评比,以便工作环境符合职业规范;团队之间强调思想统一步调一致,以便领导者的意志能够有效贯彻……很多人坚信,秩序可以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秩序可以让生活更加简单和充实,秩序可以让我们做事情条分缕析……秩序的好处,说也说不完。

 但所有的事情都井然有序,真的就是一件好事吗?蒂姆·哈福德在书中举了很多事例,告诉我们情况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就拿给孩子建设的游乐场来说吧,那些花了很多代价建造起来的游乐场,往往并不太受孩子们的欢迎,他们很快就会厌倦那些滑梯和秋千,然后偷偷溜到建筑工地等大人们认为非常危险的地方,而且玩的乐不思蜀。有专家对孩子们的行为进行了详尽的观察,发现那些看上去缺少秩序的、混乱的场所,确实存在危险的因素,但孩子们能够根据危险调整自己的行为,在地面上没有橡胶垫或周围没有保护软垫的情况下,他们的行动会更加小心。相反,那些配置了各种保护措施的游乐场,反而会让孩子们变得越来越不小心,在这样的地方游戏养成习惯了,他们到其他环境里去玩耍的时候,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增加了很多。

 再比如说整天和文字打交道的人,通常会把文档的整理工作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情,花费了很多精力在这其中。但越是精心地归档各类文件,越会发现有一些文件归类非常困难,而且花了很大功夫分门别类处置好的这些文件,大多数此后基本上再没有使用过。等到需要找寻某一个文件的时候,又发现积压的文件很多,找起来很不方便。有些人平时根本就不对这些文件归类整理,而是将他们摊放在桌面上,经常使用的文件自然会在最上面,大不使用的文件慢慢就压在了最下面。看上去桌面上有些凌乱,但找寻需要的文件非常方便,工作效率也提升了很多。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就是富兰克林,他写了很多书,讲述做人的美德,其中的一条美德,就是规范有序。但他的办公室整天就是乱糟糟的,一直没有很好地整理过。他自己也反思说有关秩序的美德他坚持的不够好。可反过来看,如果他真的非常注重秩序和规范,会取得那么多的成果吗?

 书中还介绍了美国钢琴家基恩去参加的一深夜即兴爵士音乐会。临开场试探弹钢琴的时候,才发现这件钢琴音调不准,中间的几个黑色琴键是坏的,踏板也很卡。面对这样的情况,基恩第一个想法就是放弃演奏,但1400名观众在等着他呢。他只能抛弃自己固有的传统和习惯,根据这件钢琴的特点来设计演奏的方式,没想到,当他按下琴键的一刻,奇迹产生了,他把这场音乐会变成了一个传奇,现场的钢琴独奏的唱片取得了350万张销量的辉煌业绩。再有一个例子就是大家熟悉的马丁·路德·金,为了准备在林肯纪念堂门前的演讲,他花费了很长时间准备演讲稿,但演讲开始后总感到平淡无趣,无法引发现场听众的共鸣。于是他干脆抛弃原定计划,脱稿开始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最终让他梦想成真!

 无聊是创意的天敌,警惕则是创意的朋友。怎样才能让自己保持警醒?方法就是给自己制造意外,让自己对眼前的局面失去控制,让自己时常保持在可以接触到外部刺激的学习状态,以便对事物更加敏锐,这样你才能仔细观察这一局面,看清它的细节,然后找到出口。

 二、多样性的意义

 250年前,林业员约翰·贝克曼开始在德国 “科学造林”,他将原来的树木都移走,全部种上了挪威云杉,当时第一代云杉长势很好,确实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从第二代开始就出现了明显的蜕退化。贝克曼的目的是想最大限度地增加出材量,但却导致了接近三分之一的非鸟类野生物种的消失,云杉也变得越来越脆弱,无法抵抗真菌和其他物种的入侵。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森林的多样性被破坏了,对森林简单整齐的盲目追求,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在自然界中,多样性意味着健康,在其他领域,亦是如此。美国有两个非常有特色的城市,一个是格拉斯哥,以造船业为主,另一个是底特律,以汽车制造业为主,现在这两个城市都非常萧条。之所以如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产业的单一化,导致了城市生命力的脆弱,一旦该行业出现转型或者结构性的调整,整个城市必然逐渐由盛转衰。多元的产业结构虽然会让城市看上去混乱,产业之间偶尔还会相互阻碍,但是正是这种多元化让一个城市能够应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大家所熟悉的硅谷,看上去就像一个大杂烩,什么产业都能在这里孕育和发展,而这,也正是它能够生机勃勃的原因。

 语言是思维的细胞,是文化的载体。保护一种语言,其实就是在保护一种文化。推广普通话有很大的好处,就是便于人们相互沟通和交流,但这绝不能以各地的本土方言、民族语言的消失为代价。开展双语教学,不仅仅是普通话和英语,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保护好本土方言以及民族语言,文化的单一性对民族、对国家的发展也是很不利的,多样化才是正确的选择。移民政策在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的背后呈现的就是决策者对多样性的认识。将篱笆紧紧扎牢不让其他地区、其中种族的人进来,看上去是确保了本地区的文化单一性和民族单一化,但并不一定能促进地区的长远发展。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社会都需要移民,他们不仅能够带来新的思想和观点,也能为当地注入新鲜的血液。

 每次体检的时候,总会有一个检查的项目,就是幽门螺旋杆菌。如果查出来你有这样的菌落,医生总是建议要进一步检查,并且加以治疗,以便将这种菌落消灭掉。但在2007年,纽约大学医学院一位微生物学家马丁·布莱泽却发现,幽门螺旋杆菌对人体有一定的益处,肠胃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美国人患哮喘的比例低很多。研究人员给实验室的小白鼠注入了这种细菌,随后发现小白鼠完全没有出现哮喘症状。不仅如此,布莱泽和同事发现幽门螺旋杆菌还可以通过调节一种被称为饥饿激素的胃肽酶帮助我们控制体重。人体内有很多种微生物,他们各有其作用,但现在滥用抗生素,使得人体内的微生物种类大幅减少,这对身体的运行不是一个好兆头,但人们对此还缺乏认识。

 今天,无论是公司、组织、市场还是个人,都在不断享受着井然有序为生活带来的便利和短期利益,却没有注意到,它同时也为这些体系埋下了脆弱易毁的种子。在很多人看来,多样性意味着失控,让一千种花朵自由绽放,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还是稳妥一些,把杂草除掉,种上自己喜欢的花朵,这样会显得更美观、更整洁。但是,消除了多样性,无论对于生物系统,还是社会、文化,或者市场而言,都是一场灾难。

 三、混乱的魔法

 在《混乱》在本书中,蒂姆·哈福德从9个不同的维度向我们展示了混乱的魔力,从某种意义上也是颠覆了我们的认知。罗振宇则提醒我们,人类的很多常识,大都是建立在工业时代的背景之上的,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信息和智能时代,还是用传统的思维和常识来学习和认识这个崭新的世界,必然会带来偏差。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采取对立的思维来理解秩序和混乱、单一性和多样性,认为强调混乱、强调多样性就是要反对秩序、反对单一性。混乱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选择。万维钢说:“作为一个人,身处这个充满机械化、标准化、规则化的现代世界之中,你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一个什么样的选择?具体来说,就是你是选择循规蹈矩,还是选择自由独立。整洁的背后是循规蹈矩,是把人机械化;混乱的背后是自由独立,是让人更像人。”这段话,揭示了《混乱》这本书的本质,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一味追求秩序往往会丧失创新能力。混乱不是用来消除的,而是可利用的创新资源。我们需要的是走出内心的舒适区,身处混乱,拥抱混乱,发现它赐予我们的独特魔法。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所处的状态无外乎以下三种:学习区、舒适区还是恐惧区。处于恐惧区意味着遇到了你觉得为难的事情,处在不擅长、没有把握或混乱的状态,这种状况最能激发人的创造性。举例来说,如果某天有人突然做到教室里来听你的课,你所处的就是这样的状态。学习区即发现、接纳新事物。因为发现自己的无知,知道还有很多东西不了解,所以努力地去学习,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或者主动阅读和学习,所处的就是这样的状态。处于舒适区的人很少接触到外在刺激,也很少会有创新发生,范仲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这一状态最好的解释。平时上课,面对的都是自己熟悉的学生,你对他们比较熟悉和了解,你的课就会上的比较随意,对一些环节的要求也会放松不少。这三个区域是环环相扣,并逐渐转化的。当你进入混乱的、恐惧的状态时,你就会努力学习,想了解其内在的机理,以便自己可以把握它或者从局部上予以理解。而一旦那些原本恐惧的事物经由学习被你所掌控,你就进入新的舒适区了。

 秩序,在农业和工业社会,或许特别重要,也非常有必要,但是信息时代已经来临,生活在其中的我们,必须要有拥抱混乱的能力,才可能不落后于时代。如果你越来越擅长按部就班,就会在陈规陋习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混乱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还代表了拥抱自由独立、拒绝循规蹈矩的人性。混乱之所以对现代人很重要,是因为做事不仅需要专注力、意志力和刻意练习,更需要灵感和运气。

 

    《混乱:如何成为失控时代的掌控者》  []蒂姆·哈福德/  侯奕茜/  中信出版集团  2018.0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不做庸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