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物理环境的价值

(2018-06-27 06:33:53)
标签:

新异性

光线

白噪音

改变秩序

ppl

分类: 教育漫谈

谈到影响学习成效的因素时,我们立刻会想到教师、学生、学习内容(教材)等,其实,物理环境也是不容忽视的。有的学校或教室一走进去就给人一种清新的、催人奋进的感觉;也有的学校或教室一眼望去就是那种冰冷的、让人感到压抑的气氛,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效果可想而知。物理环境有着一种无声的力量,不仅影响学生对学校、对班级的感受,而且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

人通过各种感官来获取信息,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信息传递进来。这些信息如果都被意识到,都要经由大脑进行有意识的处置,大脑将会崩溃掉。人脑的注意系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就是滤除那些大量的、无关紧要的信息,让那些有用的信息进入有意识的响应系统。比如说你在看这篇文章的同时,你的衣服正接触你的皮肤,你正坐在椅子上,一杯茗茶的香味在空中扩散,电器发出轻微的嗡嗡声……但这些你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脑的注意系统忽略这些物理或感觉信息,以处理你所面对的文字,或其他你认为更有用的和更有吸引力的信息。

那么,什么样的信息是注意系统不太可能被忽略的呢?是那些新异性的信息或者事件。在上课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教学计划之外的事情,比如天气突然的变化、一个学生的异常反应、校园或教室里的突发事件,等等,都会让学生们的注意力聚焦,从而打乱教师的教学进程。环境中的新异性会触发大脑的觉醒和定向系统,即使教室环境中细微的变化也会在学生中引发疑问或评论。

新异性不仅对吸引注意有积极作用,对信息的记忆也有积极作用。平常总是在教室里上课的学生,如果被老师带到一个新鲜的学习场所,比如实验室、室外空间、校外基地等,学生通常都比较兴奋,学习的热情也会因此而高涨起来,并因此而带来记忆的增强。我刚从外地调到上海工作时,住的房子比较靠近内环,每天呼啸而过的汽车嘶鸣的声音,总是让我难以入睡,但过了一段时间,逐渐适应了这样的环境之后,这些声音逐渐变成了背景音,我已经“听不到”了。在学习上也是如此,长时间让学生处在乏味、缺乏变化的环境中学习,他们就会失去对环境刺激的敏感性,转而去寻求对他们来说新异的刺激,学生很多不良的行为的产生,与此是有关联的。

经常变换教室的物理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新异性,是促进学生注意、提升学习记忆,提高学习成效的好途径。即使是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也是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来改善或者改变环境的物理状态的。比如说:

将教室里的窗户尽可能做的更大一些,甚至可以做到落地窗的程度,为教室提供更加充分的自然光,让学生可以便捷地看到窗外的景致。一些学校的管理者可能认为这样的建议很荒唐,觉得外界的各种刺激会干扰学生的学习,他们恨不得将教室的窗户做得尽可能小、尽可能高,只要有日光灯照明即可。这些学校的管理者不清楚的是,自然光和人造光有很大的差异,人在缺乏自然光照明的房间里生活或者学习,松果体合成褪黑激素的活动会减弱,而这种激素在觉醒和5-羟色胺的产生中起作用,5-羟色胺是一种调解情绪的神经递质。研究表明,在能够透过窗户看带外面景色的教室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任务中,成绩要比在日光灯下学习提高至少20%

减量降低教室里的白噪音,也是改善物理环境的有效举措之一。随着教室里教学辅助设备的越来越多,这些设备所产生的噪音对学习的干扰也日趋明显,包括电灯的嗡嗡声、暖风、空调系统、试听设备及电脑的噪声等等。很多孩子对这样的噪音非常敏感,经常会注意到这些声音,而且挥之不去,让他们非常的烦躁。努力降低白噪音的分贝,让它不被学生注意到,是学校在教室物理环境建设方面要下的功夫。有的学校会在教室里播放背景音乐,这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执行例行任务时,音乐有让人放松、起到安慰甚至创造轻松氛围的作用,但在进行高级认知处理时,即使是轻松的音乐也会成为一种干扰。

经常变换教室座位的排布、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经常增添新的教学用具、实验设备等,也是让课堂环境具有新异性的常见做法,在这方面教师们都很有经验,就不多说了。

需要注意的是,新异性可以引起注意,但不能保持注意。比如说在教室里张贴一张海报,在头几天或许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它就成了教室里的背景信息,它只会使环境变得更加混乱拥挤,而不是改善环境。在在创造新异的物理环境的同时,还要及时处理那些已经过时的信息,不要让视觉环境习惯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