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亲友聚会,一起唠嗑的时候说起小时候的生活,往事像过电影一样一幕幕地在脑海里回放。
上世纪70年代早期,家里翻修房屋,为了节省开支,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大都自己想办法来筹措。比如说垒墙,全部用砖不太现实,除了支撑房屋大梁必须的之外,其余的就用土坯来替代。在自家的农田里拉来一车车的粘土,将其填入制作土坯的模具中,用圆头的重锤一下下地夯实,既为了土坯能够成型,也使得墙体中可以保留一些空气,具有保温的功效。当时自己还小,但也参与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印象很深的是要到几十里外的一个河滩上去拉沙子。因为路途远,再加上装满沙子的平板车拉起来很吃力,要一整天的时间才能走一个来回,是一件非常吃力的力气活。去的时候空车,大家还可以轮流在车上坐一坐,替换着拉车前行,返程的时候就要肩拉手推,不仅要走完这几十里的路程,还要用力把一车的沙子拉回来。
我跟着姐姐一起去拉沙。让我动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不是拉沙这件事情,而是在拉沙的路程中,要经过一个铁路道口,如果碰巧的话,可以看到火车。一个农村娃,平时生活的范围以自己的村子为主,活动的半径有限,所接触的事物也有限。经常听到村里的人讲有关火车之类的事情,让我对几十里以外在铁轨上跑的那个“庞然大物”有着特别的好奇,在知道有机会可以亲眼去看一看火车是什么样的时候,自然不愿意轻易错过,在明确告知这一趟的辛苦之后,姐姐答应带我去。
现在回想一下,那天一定是非常辛苦的,但在我的记忆里,最辛苦的拉沙过程留给我的记忆并不深刻,像长龙一般在铁轨上蜿蜒前行的拉煤的火车,让我真切体会到了什么是“大家伙”,第一次看到火车的景象,让我终生难忘。现在有时做梦,还偶尔会梦到火车道口、梦到在铁轨上奔驰的煤车,想来就是童年记忆的再现了。
这让我进一步联想起我的孩子上小学的一个暑假,有了一次机会到胶东半岛走了一圈,亲眼看看总是在文字里描述的大海,亲身感受了一番大海的波澜壮阔,这给他的身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此后的一年时间里,他的写作基本上都是以大海为主题,写出了很多有真情实感的文字来,让老师也感慨不已。
我们经常说这样一句话:你的视野有多宽广,你的胸怀就有多辽阔。这不仅仅是给成年人的箴言,其实更适合对孩子的教育。孩子从小的生活环境,他的所见所闻,对他一生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总是在一个很狭窄的环境里生活,当他走向社会、面对各种自己从未涉略的领域,心中自然充满了胆怯和不安,与人接触就会很局促和紧张,无法做到自然和优雅。
教育,不是拿起教科书、翻开作业本才开始的,它就贯穿于生活的始终,融汇在我们一点一滴的言行之中。
努力为孩子提供更宽广的视野、更加富有意义的生活环境,要比盯着每一学科考一百分重要的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