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善余庆
(2018-01-20 06:32:14)
标签:
新年愿望积善余庆家风家训恩泽子孙ppl |
分类: 我的心情 |
每年新年的第一天,我总会给自己提一个要求。今年元旦这天,因为推介自己的新书,就把这件事情给放下来了。原想过了元旦就算了,可再想想,这要求并不是管元旦这一天的,是针对自己今后工作和生活而提的,还是应该写出来,以便经常提醒自己。
2018年,我送给自己一句话是:积善余庆。
几年前,一位在外地生活的、德高望重的老同志,送给我一幅字,上面写的就是“积善余庆”这四个字,我很喜欢,将它装裱起来挂在办公室里,每天提醒自己要多积德行善,多做一些恩泽子孙、对他人有益的事情。
“积善余庆”这句话出自《文言》,原文如下:“坤至柔而动而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直其正也,方其义也。”这是解释《周易》中的坤卦含义的一段话。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余殃。”意思是多做好事的人家,必然遗留给子孙许多的恩泽;而多做不善之事的人家,遗留给子孙的只是祸害。后来人们从这段话中提炼出“积善余庆”这四个字,提醒自己要多做好事、多做善事,做一个有德之人。不少家庭也将这句话作为家训,来约束家庭成员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行为。
我出生在文革前夕,当时家庭生活贫困,连温饱的问题都难以解决。虽然作为长子,家里人都很疼我,但因为物质困乏、母亲自己营养不足,没有多少奶水来喂养我。据母亲介绍,我是吃着“百家奶”长大的,村里当时处于哺乳期的妈妈们的母乳,大概我都品尝过。要知道,在那个年代,每个家庭都非常不容易,每个母亲的母乳都不是很充足,自己的孩子也是嗷嗷待哺,要省下些母乳来喂养我,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或许是农村淳朴的民风使然,但这样的行为背后,所传递的就是满满的善意。
大家之所以会如此对待我,与我们家庭,特别是我的母亲对待乡邻四舍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别人家有些什么事情,我的母亲总是竭力给予帮助,或帮着出些主意、或给予物质上的支持,遇到比较重要的事情,他们也都会主动找我母亲来寻求帮助。母亲始终以自己的善意来对待每一个人,同时要求我们这些子女多做积德的事情,对别人多一些同情和关怀。
我从小受家庭的影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总是抱着一份善意来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事情。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帮助别人,做一些善事。因为个人能力有限,可能在有些事情的处理上做得不够好,导致了一些人的不满,但我从内心里绝对没有故意与人为难的年头,也做不来那些“下三滥”的事情。对工作中因为对个别人照应不周而招致的一些非议和负面的评论,我都是一笑了之,既不会去向别人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也不会在他人面前将对方的不是,我坚信的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一个人一生中不可能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对,总有出错的时候。但做错事和做坏事显然是不一样的,其最大的区别在于动机不同。好的动机也可能出错,好事可能引出坏结果,这是属于错事;坏事的本质就是动机和结果都是坏的,都是对别人、对大家、对社会有害的。“积善”就是要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
“积善”的人心情愉快,精神洒脱,内分泌协调,寝食安好,健康长寿。“积善”的人能给自己、给家庭留下浓厚的精神财富,恩泽一代代的人,这就是“余庆”,无论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都是非常有益的。
《老子》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想想看,真是如此。
积善余庆,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