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经验的原则
(2017-10-25 06:04:07)
标签:
学习经验选择原则行为反应实施路径ppl |
分类: 教育漫谈 |
在“也说经验”一文中,介绍了经验的定义,以及杜威、泰勒等教育名家对“学习经验”的界定。既然学习经验如此重要,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在创设学习情境、选择学习经验方面需要遵循哪些原则呢?
泰勒提出了如下五条选择学习经验的原则:
第一,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学生必须有这种经验:它提供机会让学生去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举例来说,如果教学目标的设定中有“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这一目标,那么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你就要给学生提供广泛阅读的时空,让他们的广泛阅读成为现实。如果数学课提出“体会数据中隐藏的信息”的教学目标,那就要让学生充分经历根据数据提取信息的过程,能够透过表面现象看到数据背后更有价值的信息。
第二,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教育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的满足感。例如,通过广泛的阅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时,不仅要给学生创设广泛阅读的时空吗,还要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愉悦感,获得满足。在落实“体会数据中隐藏的信息”这一教学目标时,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各种数据和图表,知道最大值、最小值、增减变化等基本信息,还能够让学生司空见惯的日常数据中发现自己未曾想过的信息,体会数据分析的奥妙与价值,有更多的获得感。
第三,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有关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维果斯基有一个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说人的学习存在着两个水平,一个是现在水平,就是不需要教师的教根据自己所具备的学习经验就可以理解的水平;一个是潜在水平,超出这个水平时教师即使创设相关情境、提供学习经验,学生也很难理解。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就是“最近发展区”,是学习经验能够引起相应期望的反应的范围。泰勒的这一原则和维果斯基的理论是一致的。
第四,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条条道路通罗马,实现某一教育目标、教学目标可以选择的教学经验是多样化的。就拿阅读这件事情来说,有的人自己默读学习,就会有很多的收获;有的人只有将文字朗读出来,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还有的人在听别人朗读的过程中理解的更好。一个班级有几十位学生,他们在达成某一目标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学习经验可能也是不同的,教学中如果仅提供单一的学习经验,班级中的部分学生可能就很难产生所期待的反应。
第五,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每一种学习经验虽然指向的是某一个教学目标,但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同时会有多个效果出现。比方说“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这一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往往也会改变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同时会对他的阅读品味等产生潜在的影响,或不定还会因此而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呢。从积极的方面看,这有利于我们整合教育目标,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从消极的方面看,所提供的学习经验稍有不慎,就会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需要我们反复推敲、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