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会释放情绪·读《忧郁病,就是这样》

(2017-10-23 06:04:06)
标签:

忧郁病

表现症状

产生原因

应对之策

ppl

分类: 读书评论

——读李子玉《忧郁病,就是这样》一书有感

学会释放情绪·读《忧郁病,就是这样》

忧郁是人的情绪的表现方式之一,每个人都有可能产生抑郁的情绪。但当抑郁的情绪影响了个体正常的社会功能时,就会表现为一种病态,称之为忧郁病。从广义上说忧郁病属于精神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忧郁病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

李子玉曾经是一名忧郁病患者,在十年的时间里先后四次发作,每一次的时间都在一年左右,给她的身心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也曾有四次自杀的企图并付诸实施。在爱人以及亲朋好友的呵护下,她最终战胜了这一“恶魔”,获得新生。在病愈之后,她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将自己患病的经历书写出来呈献给读者,告诉大家忧郁病是可以治疗好的,关键在于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将那些积蓄在体内的负面情绪努力释放出去,不能过于执着。

 

一、症状表现

由于病患者具有下列主要特征:

一是情绪低沉、自我评价低、身体伴有许多不适的表现。轻度的忧郁病患者常常表现为心情不佳、苦恼、忧伤,终日唉声叹气,重度患者则情绪低沉、悲观、绝望;轻度患者常有自卑感,无用,重度患者感到自己一无是处,有强烈的内疚感和自责感;身体各部位经常会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喉头及胸部的紧迫感、便秘、消化不良、肠胃胀气、心悸、气短等病症。李子玉说她有一阵子每过20分钟左右就要小便一次,另外还有皮肤瘙痒等症状,一抓几道红色的印痕。

二是兴趣丧失、有持续疲劳的感觉以及严重的睡眠障碍。对日常生活的兴趣丧失,对各种娱乐或令人高兴的事体验不到乐趣。轻度患者尽量回避社交活动,重度患者更是闭门独居、疏远亲友、杜绝社交;约70%80%的抑郁症患者伴有睡眠障碍,不仅睡眠质量差,而且噩梦连连;轻度患者常感觉自己身体疲倦,力不从心,生活和工作丧失积极性和主动性,重度患者甚至连吃、喝、个人卫生都不能顾及。对此,美国作家、“资深抑郁症患者”安德鲁·所罗门在《忧郁》一书中有过非常细腻的描写:

“我四肢僵硬地躺在床上哭泣,因为太害怕而无法起来洗澡,但同时,心里又知道洗澡其实没什么可害怕的。”

“我在心里复述着一连串动作:起身然后把脚放到地上,站起来,走到浴室,打开浴室门,走到浴缸旁边,打开水龙头,站到水下,用肥皂抹身体,冲洗干净,站出来,擦干,走到床边,十二个步骤,对我来说就像耶稣受难记一样漫长。”

“我用全身的力气坐起来,转身,把脚放到地上,但是之后觉得万念俱灰,害怕得又转过身躺回床上,但脚却还在地上。然后我又开始哭泣,不仅因为我没办法完成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而且还因为这样让我觉得自己愚蠢无比。”

三是食欲改变、常伴有自杀的观念和行为。表现为进食减少,体重减轻,重度患者则终日不思茶饭。李子玉就说自己经常整天我在床上,不吃饭,也没有饥饿的感觉;患有严重忧郁病的患者常选择自杀来摆脱自己的痛苦。有这样一组统计数字:重度忧郁病患者中有65%80%会出现自杀意念,45%55%会出现自杀或自伤行为,自杀死亡率高达15%25%

 

二、产生原因

研究中西方思维差异的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彭凯平曾经出示过一张图片,一个篮球队员站在一群人的面前,面带笑容,而在他后面,站着一群表情不是那么愉快的人。彭凯平让中国人和西方人来判断这个运动员的心情,结果是:西方人更倾向于认为他是快乐的,而中国人则更倾向于认为他是不快乐的。

西方人认为个人的情绪表达是独立于别人的,而中国人则会觉得,个人情绪应该随着环境而产生适应性的变化。所以看到后面那些人的不愉快的脸,想来那个篮球队员也只有表面在笑,但骨子里不会高兴。

这就是中国人“忧郁”的温床。

忧郁病的产生机理,医学上有各种说法,比如说遗传因素、生物化学因素、性格因素、环境因素等等,但都没有定论。现在大家比较认同的是,人们的忧郁、焦虑以及恐惧等情绪模式,与过去的成长经历中负面因素的长期积累有直接的关系。

李子玉的童年充满着黑暗的记忆。亲生父的遗弃、亲生母的缺席、外祖母的体罚及语言暴力……使得她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着克制自己,将所有的负面情绪,包括紧张、愤怒、失落、委屈一股脑儿埋进心中,不会能发泄,即使有怒气也压抑在心中。在成长的整个过程中,她也没有很好地消解自己长期压抑的负面情绪,读书时代的自信剥落、留学生活的无助与焦虑、以及第一段婚姻的触礁挫败……凡此种种,都成为她忧郁病的诱因。

我在网上看到一位心理咨询师,讲自己在就读大学期间患上忧郁病的情况,和李子玉有很多类似之处。按照她的叙述,她的童年是可悲的,成长在一个充满愤怒和暴力的家庭之中,父亲的脾气非常暴躁,对她又非常严厉,要求做任何事都要做到最好,要是犯了一点小错误或是做的不符合他要求,下场不是打就是骂。那个时候她非常害怕看父亲的眼睛,就连父亲的举手投足都会让她胆战心惊。由于对父亲的惧怕,她做事说话都特别的小心谨慎,生怕有什么疏忽,也因此而导致性格孤僻、内心自卑,没有真正的玩伴。这种对自我的不认可与不接纳一直深深的影响着她,最终导致高考后突然爆发忧郁病。

很多忧郁病患者的问题其实早在童年时就埋下了种子,因为没有学会释放这些不良的情绪,所以一直不断地积累着,到了一定程度后导致了症状的全面爆发。

人的心理好比一根皮筋,在心理积累了过多的负面情绪和消极思想时,就会像皮筋被不断的拉伸,直至极限长度发生变形或断裂。皮筋固然是有弹性的,但这种弹性是有限度的。我们的心理也是一样,它可以承载和消化来自外界的压力和自身的消极思想,但心理是有限度的,不可能无限的承载,一旦负面情绪累积超出了我们的心理荷载,具体的症状就会表现出来。抑郁症、强迫症等神经症就是这样的一个长期积累所致。

 

三、应对举措

一个人的气质类型或性格形成,是成长的环境、教育和所经历的生活事件等因素塑造起来的,要想改变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并不意味着不能改变。李子玉这位有着十年忧郁病史的人,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让自己原本内向的性格变得外向,让自己原本悲观的情绪变得乐观,并最终战胜了疾病,过上了健康幸福的生活。

不仅如此,她还勇于直面自己的病史,坦然告诉别人自己患病的经历,并通过文字的方式告诉其他患者,忧郁病是可以克服的,而且也是有措施的。她给出的几个方面的举措,既是对没有患忧郁病的人来说,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第一,广交朋友,尽情倾诉。经常打开自己的心扉,和他人沟通交流,这本身就是释放不良情绪的好渠道。不良的情绪少了,人就变得快乐起来了;第二,适当运动,强健身心。适当的运动可以使身体的肌肉放松,促进体内氧气循环。瑜伽、静坐、快步走等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第三,注重营养,滋养身心。营养素的缺失能够影响人的情绪状态,人在患忧郁病的过程中饮食无味,对营养素的摄取也带来很大的影响。要善于平衡饮食,吃多样性的食物;第四,服食营养补充剂。李子玉的经验是蜂胶和蜂王浆。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还是需要医生给予相应的指导;第五,保持心境宁静,多想多看美好事物。要培养兴趣爱好,改变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尝试把自己的心灵敞开;第六,愤怒情绪以健康态度宣泄。遇到自己不愉快的事情,不要总是压着忍着,忍到自己实在忍不住的时候在发泄,就容易出问题。要学会一点点地宣泄,把不良的情绪尽快疏散出去;第七,享受闲暇、享受食物、享受爱情。

很多学者也试图从积极的角度思考忧郁的问题。历史名人牛顿、达尔文、林肯、丘吉尔等,还有很多作家,像三毛、弗吉尼亚·伍尔夫……都曾被抑郁症所困扰。“没有对死亡做过认真思考的人,对生命也不会有真正透彻的理解。” 因此,忧郁并生活着,有时也是人类高贵的天性。

 

《忧郁病,就是这样:一个忧郁病患者的自白》  李子玉/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0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关于经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