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美好·读《绘本课程这样做》

标签:
绘本阅读绘本价值课程建设学科统整ppl |
分类: 读书评论 |
——读闫学主编《绘本课程这样做》一书有感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对美好的向往,希望能时常感受到美好的事物,生活在美好之中。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读书就是一条很重要的通道,特别是那些老少皆宜的绘本,很容易就能让读者沉浸其中,伴随着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而释放自己的情感,相遇一个个美好的事物,获得心灵的滋养。
在很对人的印象中,绘本是小儿书,是孩子在识字之前的读物,这其实是对绘本的误解。绘本以其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提供了很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无论孩子还是成人,都能够从中获得启迪。日本纪实文学家柳田邦男说:“人到了后半生,更应该总是把绘本放在身边,慢慢地、用心地阅读。在只顾工作的奔忙中遗忘了的那些珍贵的东西——幽默、悲伤、孤独、相互扶助、别离、死亡、生命,会像烤画一样浮现出来。”
闫学和她所率领的团队,充分认识到绘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在几年前就开始绘本阅读课程的探索,做出了很有价值的尝试,也为大家如何建设校本课程做出了很好的示范。《绘本课程这样做》这本书,全面地向大家展示了她们在绘本阅读课程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她们对绘本价值的认识、对绘本导读的设计以及课堂教学的实录,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绘本阅读的环境,闫学还将杭州建新小学建设了一个特别的图书馆——“爱丽丝绘本馆”。这个绘本馆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为蓝本,营造了一个森林的世界,孩子们可以坐在“大树”下阅读,也可以坐在“鸟巢”里进行小组讨论,还可以抱着喜爱的毛绒玩具演绎图书里的故事。我看了网上晒出来的一些绘本馆的图片,想象着老师和孩子们在那里共同阅读、一起探讨绘本里的故事,该是多么美好的场景啊!
一、绘本的阅读
习惯于阅读大部头作品的人,其实并不一定会读绘本。
我读绘本,常常把关注点放在那些文字上的,凭借文字来了解其所表达的意思,至于那美轮美奂的画面所表达的意境,画面不同部分的寓意,以及前一幅画面和后一幅画面之间的关联,常常被我所忽视,自以为对文字理解了,就能把握绘本的意蕴了。后来看了一些介绍绘本阅读的文章,才明白我还不会阅读绘本。
绘本是通过图画和文字两种表达方式的融合来呈现意义的,它们之间是一种“互文”的关系,能够用图画表达的出来的内容,原则上不再用文字进行描述,通过两者的互相搭配、相互补充来实现故事的完整。在《绘本课程这样做》这本书中,作者向大家特别介绍了经典绘本《母鸡萝莉去散步》,母鸡萝莉走过院子、绕过池塘、经过磨坊……给人的感觉是悠闲自在的、漫不经心的,绘本中的文字也是非常的简洁、平淡,如果仅仅阅读文字,基本上感受不到这部作品的魅力。但如果你将目光关注到那些图画上,你就会发现,在母鸡萝莉悠闲的背后,有着一场场动人心魄的故事和经历,一只狐狸跟在萝莉的后面,一直想找机会要袭击它,把它作为自己的晚餐。但这只狐狸实在是“运气”欠佳,每发动一次袭击,就会遇到一次倒霉的事情,最后被一群蜜蜂蛰的落荒而逃。而萝莉对此却浑然不知,悠然自得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我是在读冷玉斌的《教书 读书》这本书的过程中,对如何阅读绘本有了新的认识的。一部绘本作品至少包含着三个故事:“文字讲述的故事”“图画讲述的故事”“文字和图画相结合而产生的故事”,很多高明的绘本作者,常常用画面的变化来表达作品主角的喜怒哀乐,每一幅图都有其独特的意义表达,文字只是作为辅助的手段,来强化画面本身的意义。一个真正的绘本读者,应该尝试着从文字的角度、图画的角度、文字和图画相接的角度来仔细品味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和韵味,丰富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认识。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说:“绘本不是让孩子自己读的书,而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这句话告诉我们,绘本的读者群体不仅仅是孩子,还包括成年人;绘本的阅读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需要成年人和孩子共同来读,特别是成年人对孩子的指导和引领。为此,成年人首先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绘本读者。闫学和她的团队们开发的绘本阅读课程,所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在小学六年的求学生涯中,始终由老师们带领着孩子阅读绘本、品味其中的韵味,并尝试着自己去创作绘本,在其中感悟生命的意义、获得美的体验、增进合作和理解。
二、绘本的价值
如前所述,绘本不仅仅是给儿童看的,成人更需要多读一读绘本,有相当多的绘本在启发、教育成人方面也有非常独特的作用,它让我们学会思考,学会静下心来慢下步伐去等待孩子的成长,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所有情感的美好。冷玉斌曾介绍过一本英文版的绘本“阿虎开窍了”,这个名叫阿虎的小老虎很多事情都做不好,它不会读书、不会画画、不会写字,甚至说不完整一句话,吃起东西来还邋里邋遢的。虎爸爸对阿虎非常担心,虎妈妈安慰说“没有关系,阿虎只是慢一点开窍。”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阿虎终于开窍了,它不但会读书,而且可以同时读6本书;不但会写字,而且可以同时拿3支笔写字;不但会画画而且画的相当出色;不但会说话,而且说了一句完整的话:“我都会了。”……作者用精彩的绘画和简朴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和《爱弥儿》一样深刻的命题,提醒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等待的意义和价值。您说,这样的绘本,是否该多读一些?
从儿童成长的角度看,绘本在儿童的语言发展、思维训练、情感丰富、美感涵养、想象力的培养等方面,都具有非常独特的作用。一个经典的绘本作品,会让孩子爱不释手,一遍遍地听、一遍遍地说,每一次的阅读和讲述,又被赋予新的意义。一个绘本给孩子讲的次数多了,孩子虽然不认识字,但能够记住每一个画面的已经和内容,自己就会将整个故事完整地串起来讲出来,孩子的语言和思维,就在这其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绘本中所呈现的各种故事,都不是凭空编造出来的,与儿童的生活、作者的经历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向读者展现的是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多读一些这样的作品,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体会生活中的美、丑、阴暗、希望、死亡、战争,成为一个情感更加丰富的人。绘本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就是其中的绘画,孩子们在阅读不同国家、不同风格作者的绘本的过程中,也在品鉴着不同的艺术风格,既能丰富孩子们的艺术体验、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又能引导孩子学会观察事物的细节,在寻找和回味之中获得美的享受。绘本因为集图像、文字、色彩为一体的独特的表现方式,本身就充满着幽默感和想象力,给儿童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是发展儿童想象力非常重要的载体。正松居直所言:“绘本是想象力的一个重要的起点。”此外,绘本中多样化的形象、丰富的情节、有趣的故事也可以增加儿童的体验,而体验是想象力的源泉。
还有很多,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相信每一个沉浸到绘本阅读中的读者,都能在其中感悟良多的。
三、绘本阅读课程的建设
闫学和她的团队认为,阅读是一次次迷人的历险,而带领孩子们开展绘本阅读,就是带领孩子们进入一个个美妙的仙境。为了将这样的美好做得更加精致,她们把绘本的阅读开发成了课程,包括九个核心课程板块:儿童智慧开启、儿童心理治愈、儿童哲学启蒙、儿童人际交往、儿童美学鉴赏、儿童亲情体味、儿童品德涵养、儿童国际理解以及儿童创作表达。这九个课程板块基本上覆盖了儿童生命成长与绘本阅读之间的联结关系,并兼顾了绘本阅读知识、绘本阅读审美、绘本阅读理论和绘本阅读实践。应该说,在课程建设方面,她们的考虑是非常周全的。
如何来实施这一课程呢?按照常规的理解,绘本阅读应该是语文课程的延伸,将其作为语文拓展课程是比较合适的,闫学和她的团队成员们并不这样认为。在她们看来,绘本阅读课程不是语文课,不是美术课,也不是思想品德课,它不从属于任何一门课程,它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因此,绘本阅读课进入了课表,与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一样作为一门单列的课程出现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课程的持续实施,绘本课程又和语文、美术、思想品德、数学、科学等学科进行了统整,出现了统整式绘本阅读课程,成为撬动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这样的课程建设,让我想起了虹口区四中心小学基于课程统整理念下的协同教学。他们打破个人与学科疆界,协同各学科所开展的教学研究,已经坚持了十多年,强调学习是一个综合性的整体系统,各学科教学应注重提炼与其他学科相关的内容,并努力与之融合,形成教学的合力,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起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与深化。世界原本就是一个综合体,人们是出于研究的目的、知识传播的目的,人为地将其分割成不同的学科和门类,然后各自进行知识的整理和传播,如果我们总是关注一个个具体的学科,不在课程建设中增加统整的内容,要想让学生获得对世界的整体认识就非常难。统整的意义,在于给学生提供一种思路,一种方法论。而选择恰当的载体来统整,既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又展示着学校课程改革的决心和勇气。
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仅给出了每个主题课程核心内容、导读设计的案例和课程教学的实录,还向读者提供了绘本阅读课程的指南,包括课程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保障、课程评价等核心要素,有利于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绘本阅读课程的全貌。书中所罗列的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绘本阅读课程书目,也非常有价值,可以帮助读者去体会这些绘本和儿童成长之间的内在关系,体会课程创生与实施的意义和价值。
《绘本课程这样做》